描繪高品質發展的荊楚畫卷

2019-04-22 09:31:05  來源:經濟日報  責編:陳晨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關係國家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近3年來,沿江各省市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長江經濟帶生態更優美、交通更順暢、經濟更協調、市場更統一、機制更科學。在此過程中,坐擁最長長江岸線的湖北省正確把握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關係,積極探索協同推進生態優先和綠色發展新路

  坐擁最長長江岸線的湖北省,牢固樹立“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意識,把握好發展與保護的辯證關係,做好生態修復、環境保護、綠色發展3篇大文章,奏響了新時代的“長江之歌”。

  常抓長治復生態

  春日的湖北宜昌秭歸徐家衝港灣,草木萌生,百花爭艷,不少遊客慕名而來。“一年四季有不同的花,可以看壩還可以賞高峽平湖。”南京遊客汪清華説。

  將庫岸變成景區,這是宜昌推進長江岸線生態復綠帶來的變化。宜昌市秭歸縣縣長楊勇告訴記者:“我們要按照國家5A級景區標準來打造庫區,讓庫岸成為人們休閒、度假、遊玩的好去處。”

  距離宜昌幾百公里以外的咸寧市嘉魚縣馬鞍河,工作人員近段時間忙著打撈清理河面的水葫蘆。嘉魚縣住建局局長楊宗平説:“全縣投入了50多萬元,購置了一艘打撈船和兩台打碎機,已對整個馬鞍河展開了整體清淤。”

  對馬鞍河開展全面清理整治,是咸寧市保護長江水生態環境的一項重要舉措。

  既做“減法”,也做“加法”,生態大省有大擔當。

  開展6大專項整治,向“共抓大保護”中的突出問題、化工污染、非法碼頭非法採砂、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入河排污口、岸線保護“亮劍”。

  採取9大行動,推動森林生態修復、湖泊濕地生態修復、生物多樣性保護、工業污染防治和産業園區綠色改造、城鎮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農業和農村污染治理、江河湖庫水質提升、重金屬及磷污染治理、水上污染綜合治理。力爭在3年到5年內顯著改善長江湖北段生態環境。

  一批批環保項目紛紛上馬。洪湖市昔日圍網密布、竹篙成林,如今18.7萬畝圍網全部拆除,相當於恢復了洪湖四分之一的面積,通過增殖放流、種植水草、底播貝類,修復了湖泊生態,再現“浪打浪”景象。

  強力攻堅“廁所革命”、精準滅荒、鄉鎮生活污水處理、城鄉垃圾無害化處理4大生態工程。湖北沿江縣市幹部説:長江大保護,以前是個“選擇題”,如今成了生死攸關的“必答題”。

  2018年,湖北關改搬轉沿江化工企業115家,取締非法碼頭1211個,騰退岸線150多公里;實施長江兩岸造林綠化,完成造林23.33萬畝;全年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積1716平方公里,重點工程建設進度位列全國第一方陣。

  堅決“亮劍”保環境

  去年初,武漢長江跨區斷面水質考核獎懲和生態補償機制正式實施,武漢市沿長江兩岸的11個區(管委會)納入考核,共監測13個跨區斷面的水質。將通過比較跨區考核斷面與上游入境對照斷面水質的綜合污染指數,確定跨區考核斷面水質改善或下降比例,實行水質“改善獎勵”“下降扣繳”的生態補償獎懲措施,明確單月監測、雙月核算通報、年度算總賬。

  湖北省社科院黨組書記張忠家説,跨區斷面水質考核辦法牽住了“牛鼻子”,牽動了沿線各地匯聚更多的力量參與長江大保護。 

  武漢的探索只是湖北堅持問題導向,治山治水治企治人,打出標本兼治“組合拳”的一個縮影。

  保護長江,規劃先行。湖北率先編制實施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總體規劃,從源頭上立起生態優先的規矩。全省約四分之一的國土面積被納入生態保護紅線管理,長江幹流及主要支流岸線內嚴禁新建重化工及造紙行業項目。

  《湖北省水污染防治條例》《關於農作物秸稈露天禁燒和綜合利用的決定》《湖北省土壤污染防治條例》《關於大力推進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的決定》。連續4年,4部法規相互銜接,保護藍天、碧水、凈土,共同織密長江保護的“法治網”,以先行先試的責任與擔當劃出綠色發展的“制度跑道”。

  治江還得有硬招。沿江化工企業關改搬轉、城市黑臭水體整治、農業面源污染整治、長江幹線非法碼頭整治等長江大保護10大標誌性戰役全面進入攻堅;全面推行河(湖)長制,全省4230條河流、755個湖泊都有了河(湖)長。

  長江大保護,既要有“快思維”,也要有“慢思維”。對科學利用水資源、優化産業佈局、統籌港口岸線資源和安排一些重大投資項目,湖北堅持規劃“留白”理念,從長計議,絕不讓今天的發展成為明天的包袱。

  環保“一票否決制”,自然資源納入離任審計,一份終身追責的“責任表”,督促領導幹部護好“綠色資産”。

  對損害長江生態的問題,湖北排查越來越細,下手越來越“狠”。湖北省委、省政府對中央環保督察移交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問題問責,共有221名負責人被嚴肅問責。

  如今,長江幹流湖北段總體水質由良好上升為優,長江出境斷面水質由Ⅲ類提升至Ⅱ類。2018年,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到86%。

  綠色發展高品質

  “強調保護,不是不要發展。而是要在堅持生態保護的前提下,追求科學、有序的高品質發展。”湖北佈局“一芯兩帶三區”區域和産業發展戰略佈局,啟動實施了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十大戰略性舉措”,向改革要紅利,加速産業騰籠換鳥,努力實現大保護下的高品質發展。

  圍繞水污染治理、水生態保護、水資源利用,湖北初步建立總投資1.14萬億元的項目庫,助力長江大保護;湖北“碳市”交易量、交易額全國第一,現代“賣碳翁”以市場手段減排增效。

  試點示範,探索綠色新路。武漢青山區試點打造湖北長江經濟帶首個生態文明示範區,為全省探路。十堰、宜昌、黃石、荊州被列入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荊門、潛江、枝江被列入國家循環經濟示範城市,神農架被納入國家公園體制試點。

  構建綜合立體綠色交通走廊,湖北國際核心樞紐配套工程開工建設,武漢1140江海直達集裝箱船實現首航,長江航道“645”工程、沿江高鐵、江海聯運船舶研製及標準建設等項目加快實施。

  以長江大保護為機遇,湖北優化産業佈局。“萬企萬億”技改工程一年投資4959億元,同比增長61.1%;國家記憶體基地、華星光電等一大批重點項目,夯實了綠色産業發展基礎。同時,推進一批重大生態修復和重大技改項目,發展綠色低碳循環産業。從“化工鎖江”到“創新賽跑”,湖北在轉型升級中不斷培育新動能。

  各展所長,新經濟跑出加速度。武漢光谷加速崛起“晶片—顯示—智慧終端”産業集群,襄陽新能源汽車研發、實驗、檢測基地建設快馬加鞭。如今,湖北的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研發經費支出額、技術合同交易額、電子商務交易額等均居中部第一,高新技術産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26%左右。(作者 鄭明橋 柳 潔 吳晗晗)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