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八大專業 實施七大工程

2019-10-18 09:29:38  來源:中國環境報  責編:陳晨

  中國環境報訊:隨著國家對水污染防治工作力度逐漸加大,水環境綜合治理這一市場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參與到水環境治理工作當中。作為市政水務龍頭企業的北控水務,就是較早佈局這一市場的代表。

  多年來,北控水務不僅將水環境綜合治理作為集團兩大主營業務之一,而且根據多年實踐與總結,提出一套自己的治水理念與學説,即:融合生態、市政、環境、水利、水資源、規劃、景觀、智慧等8大專業,通過藍(水利工程)、綠(海綿城市)、青(河道生態)、灰(基礎設施)、黑(智慧水務)、金(文化傳承)、彩(宜居生活)等7大工程手段,著力破解流域、城市、區域面臨的水生態、水環境、水安全、水景觀、水資源、水管理、水文化、水經濟、水生活等9大問題;從治理系統的頂層設計,到投資、技術、融資、建設、運營項目全生命週期的全過程統籌,實現每個項目穩健的績效達標、集約的投資效益和最大的生態價值。

  推進需求側變革 驅動水環境治理

  環境産業是政策驅動型産業。北控水務高級副總裁楊光表示,受政策的影響,水環境綜合治理從整個體制、機制、技術協同等方面都發生了轉變,並逐步形成行業共識,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從過去的污染總量控制導向,向水環境品質目標導向轉變;從過去工程建設為主的長“治”久清方式,向運維保障為主的長“制”久清模式轉變;從過去九龍治水、多部門單獨作戰的觀念,向大部制協同作戰、專業化“河長制”統籌管理的觀念轉變。

  從需求側的變革出發,北控水務水環境治理的思路與驅動方式也在不斷改革和創新:

  第一階段:2013年以前,北控水務的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主要採用投資拉動型方式。如2010年,北控水務最早試水的昆明滇池南岸幹渠截污和環湖南路工程,就是主要以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投資人和工程牽頭方的身份參與的。

  第二階段:2013年~2015年,隨著需求側發生變化,轉變為投資與技術雙核驅動方式。這一階段比較有代表性的項目是北京市涼水河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該項目是典型的BOT模式,北控水務作為涼水河治理的主體,創新性提出了“投資—建設—管養”一體化的機制,改變原來由政府出資、企業建設、政府管護的傳統模式,發揮了專業化公司對於“投資—運維—保障” 的統籌管理優勢。

  第三階段:2015年~2017年,水環境治理行業邁入了績效考核、綜合治水的發展階段,例如福州、鶴山等項目,北控水務由此轉變為“投資+技術+人才”三核驅動的新時代,並及時總結提出一套針對性的治水理念與學説,以滿足邊界複雜、體量巨大、績效考核為導向的水環境綜合治理業務需求。

  北控水務實施的北京大興新鳳河流域的綜合治理項目,就是這一階段項目的典型代表。以河道考核斷面運行達標績效為核心,除了項目本身多專業建設內容外,還包含對政府管網配套建設工程的銜接,也有對上游污水處理廠效果的預判與應對,以及對流域範圍內所有水系河道的管養,並與政府共擔上級部門的考核責任。今年7月初,項目已初顯成效,對公眾部分開放。部分河道已經從原來遠近聞名的“蚊子河”變成了周圍居民休閒娛樂的首選之地。

  第四階段:2018年至今。隨著水環境綜合治理市場格局的日益變化,以及大型央企為主的全面轉型介入,為了更好發揮北控水務在專業能力和運維服務方面的綜合優勢,為了更好服務與引領整個水環境治理行業健康穩健的發展, 2018年北控水務提出雙平臺戰略作為新的驅動方式,通過打造資産管理平臺和運營管理平臺,向輕資産企業轉型。

  以此為基礎,北控水務提出了打造全流域全週期績效服務保障的技術品牌價值鏈。這也是北控水務目前水環境綜合治理佈局的重點思路:強調從融資、投資、技術、建設到運營的全生命週期的能力提升,同時結合包括廠、網、濕地、河、湖的治理能力,以及管養能力和預警能力的全專業覆蓋。從點源到面源的擴展,實現全流域污染的持續削減;從旱季到雨季的全情境運維,實現污染負荷全年有效控制;從政府監管、企業主責到公眾參與,實現全社會參與的運維;從合理的運維成本核算到動態調價機制,實現生態效果的長效保障;積極介入式、全生命週期的提標改造式運維,不斷提升水環境綜合治理效果,以期站在整個水環境治理行業的各個端口,服務政府、平臺與公眾。

  長效運營 標本兼治 力爭實現“長制久清”

  雖然國家層面推動水環境治理的力度在持續加大,但很多項目特別是黑臭水體治理的PPP打包項目並沒有取得預期的治理效果。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流域中心副主任張列宇在“2018(第十屆)上海水業熱點論壇”上表示,控源截污系統不能有效運行、內源污染沒有得到有效解決、以及調水衝污,應急加藥等,把河道當成污水處理廠等問題目前還時有發生。中規院(北京)規劃設計公司生態市政院院長、財政部PPP專家庫專家王家卓認為,PPP模式很適合水環境治理,但由於水環境治理技術相對複雜,不是簡單的工程施工就可以完成,後續運營需要專業公司的參與。

  治標不治本,是解決不了目前水環境所面臨難題的。北控水務集團總監、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冒建華認為,長效的運管機制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楊光表示,合理的運維成本與收益是持續穩定的河道運行根本和保障。如何能夠建立政府與企業之間的基於實際效果的合理成本核算和付費機制,徹底改變“重建設,輕運維”的現狀,同時提倡全生命週期的“提標改造式”運維方式,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在良好、長效的運管機制下,將水環境績效與城市可經營性水環境基礎設施相結合,形成有機的整體,則更有利於整個城市基礎設施與生態環境系統的提質增效。

  在洛陽洛河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中,北控水務與洛陽市採用盤活存量、帶動增量的方式,在洛河治理、污水處理、故縣引水等方面進行PPP合作,提升城市供水保障能力和水質,解決引水安全的民生問題;與洛陽市污水處理企業合作,保障河道再生水補水水源;結合河道範圍內的清淤、疏浚、生態修復等基礎環境工程,以及慢行系統、無障礙體系、景觀空間打造外,充分挖掘河道的經濟價值,使洛河最終成為中原水城、宜居城市洛陽的一張“金色名片”

  智慧化手段加持 發掘更多潛在價值

  通過智慧化和數字化手段來提升整個水環境治理的效率與品質,併發掘更多潛在價值,也是北控水務近年來的一項重要舉措。

  楊光表示,企業端主要是要做到通過數字化來提高整個企業的運行效率,以及通過智慧水務提升整體的運行效率,降低運營成本,同時形成差異化的優勢,為未來的發展奠定智慧化的基礎。

  北控水務在鶴山市的沙坪河綜合整治項目,就是以智慧水務作為創新點,實現了供排水一體化、廠網一體化、城鄉一體化,以及傳統水務與水環境的綜合一體化等。而這些實現的一個重要基礎就是智慧化,通過一個智慧化的管控平臺,實現了這4個硬體的一體化。以此為基礎,增加了環保教育的常態化,通過與政府的協商,在河道上建立環保展廳,作為當地青少年環保教育基地,由北控水務提供教育和運行服務。由此,逐步打通了城鄉供水、城鄉治污、河流修復、空間貫通、文化景觀的流域治理全産業鏈。

  同時,為適應當地河長制的需求,北控水務又開發了一套定製版的鶴山市河長制智慧一體化管控平臺。該平臺對已有管理工作流程進行了重構或優化,通過全面監控區域水務水環境實時狀況,全方位聯動協調各級部門及河長,全市資源實時更新與共享,讓公眾參與更有效、企業管理更智慧、政府監督更到位。此項目已經被廣東省納入“河長制”推行示範點。

  有了系列智慧化平臺為基礎,獲取更全面清晰的數據、掌握河段水質現狀及發展情況便尤為重要。因此,還衍生出了多樣環境監測類的新技術創新與應用,如利用無人機、數字高光譜與水質水動力模擬軟體,突破傳統點位監測方法,實現葉綠素a、總氮、總磷、懸浮物水質指標的面狀可視化,能夠及時發現並預警入河污染,動態掌握水質變化數據,為管理決策提供依據。通過這樣的管控體系,大大減少了各界的防護管理投入,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

  對於水環境綜合治理這樣一項宏大的事業,單靠一家企業是無法完成的,還需要建立起廣泛的企業生態圈。通過技術層面、項目層面、股權層面等多種方式,構建與屬地生態環境事業及各利益攸關方的生態命運共同體。“‘共建、共享、共榮’,共同為政府和百姓提供更全面的,更高品質的服務和內容,創造美好生活,才是北控水務作為行業龍頭領軍企業應有的責任與擔當。” 楊光説道。(作者 張瑾)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