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穿城過 雲深錦樹新

2020-02-27 09:22:58  來源:人民日報  責編:陳晨

  在四川,悠悠沱江水穿城而過,一座乾淨清新的西南小城——內江,沿江而生。千百年來,沱江滋養了一代又一代內江人,留下了九曲十一彎的甜城湖。

  沱江歷史悠久,在宋朝就有劉望之以沱江為名,寫過一首詩,其中“歲晚沱江綠,雲深錦樹新”的詩句,用白描的手法展現了百年前沱江的美景。如今,內江市圍繞沱江做好水文章,以“山水相擁、城江相對、城野相依”為城市總體形象定位,形成“綠帶繞城、綠水穿城、綠楔入城”的特色景觀風貌。生態環境部派出了內江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駐點跟蹤研究工作組(以下簡稱“駐點工作組”)常駐內江,為內江水環境治理出謀劃策。

  靠水吃水 保護好內江大水缸

  內江是沱江沿線唯一依靠沱江作為飲用水源的城市,是全國108個嚴重缺水市之一,境內匯水面積大於500平方公里的小河流有3條,資源性、工程性、水質性缺水問題突出,水生態環境嚴重制約著地方經濟發展。

  2018年11月9日,生態環境部在成都市組織召開長江上游片區省份(四川、重慶、貴州、雲南)駐點研究工作部署會議。在這次會議中,內江市與成都、自貢、德陽、攀枝花等市被列入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四川省駐點跟蹤研究城市。

  2019年1月,由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牽頭組織四川大學、四川省生態環境科學研究院等單位組成的駐點工作組來到內江,與內江市政府召開了跟蹤研究工作座談會,就內江市生態環境問題及特徵、污染防治機制建設等方面進行了交流探討,初步明確了駐點工作重點和研究方向。在未來的一段時間,駐點工作組的專家們將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經驗為內江市水環境治理保駕護航。

  同年5月,內江市成立了保障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駐點跟蹤研究工作領導小組。6月,駐點工作組針對沱江內江段、球溪河、小青龍河等河流開展現場調研,梳理流域水污染治理面臨的問題,分析河流污染成因,並與地方初步交換了流域水污染防治防控意見。

  同年9月,駐點工作組編制完成《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內江駐點跟蹤研究實施方案》,並針對內江市的水環境問題編制完成了《內江市沱江及球溪河污染成因分析報告》和《內江市球溪河斷面水質提升方案》兩份建議報告。

  同年11月,內江市政府副市長蔣學東率隊訪問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雙方就生態文明建設、環境保護、開展戰略合作等工作進行了深入的座談交流,並在北京市組織召開了內江駐點跟蹤研究項目專家評審會。

  在駐點工作組的努力和幫助下,2019年,內江市沱江幹流老母灘、球溪河河口和威遠河廖家堰3個國考斷面水質均達到Ⅲ類。按照2019年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水質變化情況排名,內江市水環境品質全年改善幅度在全國排名第27位。

  打好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第一槍

  沱江是長江的一級支流,沱江流域是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建設的重點區域和成渝城市群建設的重要承載。對內江市來説,保護好沱江不僅是保護好母親河和飲用水水源地,更是為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打好第一槍。駐點工作啟動後,駐點工作組立即對內江市的水環境相關情況進行了充分調研。

  近年來,內江市在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中開展了一系列工作。2017年,內江市第七次黨代會上提出,要把內江沱江流域綜合治理和綠色生態系統建設與保護作為一項“戰略工程、民生工程、世代工程”來抓,內江市委七屆二次全會審議通過了《關於內江沱江流域綜合治理和綠色生態系統建設與保護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打響了打贏碧水保衛戰、打好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的第一槍。

  內江市以沱江流域綜合治理和綠色生態系統建設與保護“世代工程”為統攬,遵循“11225”水環境治理工作思路(即1個決定、1個地方性法規、2個國家級試點、2個PPP項目包建設、“五清”專項行動),全力推動水污染防治工作落地落實,全市水環境品質不斷改善。

  經過四年的不懈努力,內江沱江幹流國考出境斷面腳仙村(老母灘)斷面水質從2016年的Ⅳ類改善到2019年的Ⅲ類;重要支流球溪河河口、威遠河廖家堰兩個國考斷面水質分別從2016年的劣Ⅴ類、Ⅴ類改善到2019年的Ⅲ類;全市縣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

  2019年,內江市再接再厲,出臺《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和10個工作方案,在污染防治攻堅上下深水、出實招。2019年6月~7月,由內江市政府分管副市長率市生態環境、住建、經信、城管等部門負責人,在轄區內5個縣(市、區)、內江經開區、內江高新區分別召開污染防治攻堅工作專題會議,通過觀看突出環境問題暗訪警示片、現場剖析、把脈會診,找準各縣(市、區)污染防治工作的短板和薄弱環節。全面落實河(湖)長制,設置由市級領導擔任的國控考核斷面“斷面長”,強化枯水期流域水質管理。聚焦“千噸萬人”飲用水水源地,開展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劃、立、治”。創新“一併兩改三建” 思路(並管網、改沼氣池、改糞污池、建一體化處理設施、建生態濕地、建無動力處理設施),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通過污染源排查、“一庫一策”方案編制、解除承包養魚協議、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收集處理等方式,大力整治市中區、東興區劣Ⅴ類水質水庫,全年消除劣Ⅴ類水質水庫32座。按要求全面完成隆昌市、威遠縣污染防治重點縣“一對一”結對幫扶攻堅任務。

  圍繞突出問題 提升監管水準

  駐點工作組積極發揮生態環保鐵軍精神,通過深入一線、實地踏勘、逐個了解企業的方式,對球溪河開展問題成因分析、污染溯源解析,形成《內江市沱江及球溪河污染成因分析報告》和《內江市球溪河斷面水質提升方案》。

  結合駐點工作組的研究成果,內江市政府圍繞突出問題,積極整改。內江市成立以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為組長的落實環境保護督察反饋意見整改工作領導小組,統籌指揮、組織推進突出環境問題整改工作。2019年,內江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批示整改問題194件(次),實地督導28次、點位69個。認真落實《關於嚴禁生態環境問題整改“一刀切”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對標清單、實事求是、分類施策,整改突出環境問題。

  2019年5月~8月,內江在全市範圍內開展突出環境問題百日攻堅行動,對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城區黑臭水體整治、劣Ⅴ類水庫整治工作中存在的重點和難點問題進行集中攻堅,一批事關人民群眾切實環境利益的突出環境問題得到有效解決。結合“12369”環境舉報平臺,建立化解突出環境矛盾糾紛機制,組織居民、企業代表和職能部門等開展“環境圓桌對話”,成功化解突出環境矛盾糾紛積案8件。

  截至2019年12月,內江市對2017年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反饋的38項整改任務、細化的138條整改措施,完成30項整改任務、118條整改措施;移交的301件信訪投訴件,完成整改296件。2018年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典型案例通報的29個問題,完成整改23個;2018年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及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專項督察反饋內江市的24項任務、148條整改措施,完成8項整改任務、91條整改措施;移交的129件信訪投訴件,全部完成整改。2018年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反饋的3個問題已完成整改兩個;自查發現的兩個問題均已完成整改。2019年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反饋的兩個問題,已完成整改1個。

  內江市通過不斷提升監管水準,實現了水環境品質改善。內江市加快編制“三線一單”,嚴格環境準入。2019年,環評審批(備案)建設項目1835個,16項審批事項基本實現“網上辦”,新核發排污許可證200個。制發實施《關於實施生豬養殖項目環評告知承諾制試點相關工作的通知》,簡化生豬規模化養殖項目環評審批流程,助推經濟高品質發展。監測體系進一步健全,全年獲得水、氣、聲等各類手工環境監測數據7.8萬個,全面完成沱江(內江段)入河排污口專項排查,排查出“五大污染源”3153家。

  治理黑臭水體 推動生態建設

  內江市大力推進全國首批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與可持續發展試點城市、全國城市黑臭水體治理示範城市兩個試點建設,開闢突出環境問題整改項目審批“綠色通道”,實施並聯審批,形成整改合力,加快建設總投資86.89億元的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城鄉生活垃圾處理兩個PPP項目。

  駐點工作組入駐以後,首先對內江市的城市黑臭水體治理現場開展現場調研,分析城市污水處理設施運行存在的問題,並就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和優化運行等具體問題提出了針對性的建議措施。截至2019年12月,內江市兩個PPP項目152個子項目開工150個,完成投資21.29億元,田家鎮污水處理廠等50個子項目建成投用,全市累計新增城鄉生活污水處理能力16.8萬噸/天,新建、改建各類污水管網592.4公里。全市投入資金3.1億元,新建庫區場鎮污水處理設施13個、農村集居點生活污水處理設施42個,輔設截污管道93.9公里,從源頭控制污水直排入庫;規範庫區經營管理和水庫水産養殖行為,全面取締水庫肥水養魚。

  加快推進黑臭水體治理,全市完成流域內排污口整治122處、流域內農村生活污水無害化處理8312戶、河道清淤16.7萬立方米、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和農家樂整治60處、沿線污染企業整治25家,建立沿岸垃圾收集點178個,完成垃圾填埋場封場1處,累計建成黑臭水體匯水流域內城鎮污水收集管網115公里,新建污水處理設施17座,謝家河、小青龍河、龍凼溝等10條黑臭水體整治初見成效,預計2020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

  在水域治理方面,內江市全面清理河道排污口,採取購買社會服務方式聘請專業人員打撈河面漂浮物,沿線生活污水通過污水收集管網歸集到11個污水處理設施集中消納;岸域治理方面,建立河岸垃圾清理收集轉運和岸線生態管護常態化機制,因地制宜將水體沿線打造成綠色廊道、城市公園、濕地公園,累計建成小青龍河、謝家河等綠廊綠道、濕地公園39處。

  以“互聯網+”助推流域治理,搭建完成河(湖)長制管理信息系統,通過河長巡河APP和“釘小蜜”對話機器人等軟體接入信息平臺,展示巡河軌跡、任務交辦等具體內容,實現河長“一張圖”監管。

  同時,內江市持續加強生態建設。頒布實施《內江市城市園林綠化條例》和《內江市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的法制保障。實施大規模綠化內江行動,2019年綠化造林13.1萬畝,因地制宜培育柑橘、無花果等特色經濟林木基地,綠化山體、助農增收,順利創建省級森林城市。結合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和“廁所革命”,實施清河、清渠、清溝、清路、清院“五清”行動,累計清理河道1.21萬公里、各類渠道8291公里、公路涵洞和排水排污溝1.24萬處、公路3.51萬公里、庭院18.75萬個。全市連續三年實現化肥農藥施用零增長,農膜回收利用率達到78.1%。

  開展“踐行十愛·德耀甜城”活動,引導黨員幹部群眾增強環境意識、熱愛自然、積極投身國家衛生城市創建等活動。圍繞“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主題,積極開展騎行活動、環保設施公眾開放日、環境宣傳教育“進鄉村”“進學校”等活動,倡導綠色生産和生活方式。

  “生態環境問題是長期積累形成的,不能一蹴而就地解決。”駐點工作組相關負責人表示,雖然駐點研究給出了內江水環境的治理建議,但駐點跟蹤研究的延續性還有待進一步加強,需要地方持續不斷地推動這項工作。

  接下來,駐點工作組將繼續發揮科研優勢,在流域污染治理、水庫水污染生態修復等污染防控重大項目及關鍵技術研發等方面同內江市開展密切合作,與內江市委、市政府一道,共同推動內江市産業結構轉型及升級,共同推進內江市生態環境品質改善,支撐打好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生態環境方面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者 文雯)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