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樂府·全球大拜年》讓中國民樂展現音樂影響力

2019-01-22 08:21:00|來源:北京日報|編輯:于曉萱

  上週六1月19日晚,位於五棵松的京城潮流青年文化地標Mao livehouse內擠滿了觀眾,一場以古箏、二胡、三弦、古琴、琵琶、竹笛為主奏樂器的音樂會給大家帶來別具一格的視聽體驗。徐鳳霞、閔小芬、巫娜、汪洪四位音樂家首先登場,演繹組曲《虛谷禪冥空》;接下來表演的是新銳古典吉他演奏家陳曦,她在吉他演奏中巧妙融合了古箏、琵琶、二胡等傳統民族樂器,一連演奏《絲路駝鈴》《春江花月夜》等四首作品。

  這場音樂會展示的是“國樂復興計劃”的最新成果。2018年年初,中國唱片集團有限公司和十三月文化旗下的世界音樂廠牌“新樂府”共同發起了“國樂復興計劃”,旨在拓展中國民族樂器的表現力和在世界音樂語境中的影響力,踐行以世界語言講述中國音樂故事的決心。中國唱片集團總經理樊國賓表示,“國樂復興計劃”是圍繞中國民樂展開的音樂跨界項目,旨在推動海內外知名的中國民樂演奏家和國際音樂人廣泛合作,用國際視角探尋國樂傳承之道,創作出兼具民族性與世界性、兼顧藝術審美與大眾傳播的音樂作品。

  本次音樂會發佈了“國樂復興計劃”的新專輯《新樂府·全球大拜年》,將中華傳統春節民俗合奏歌曲與國際音樂融合。該專輯的製作橫跨全球六大錄音棚,集結了烏克蘭、波蘭、以色列、古巴、法國、德國等十個國家的著名音樂人、樂團,以及蜚聲國際的國樂大師,全新編曲、演繹,讓民樂與世界音樂、阿卡貝拉、電子、雷鬼等音樂元素熔鑄一爐。值得一提的是,專輯中選取了兩首大家耳熟能詳的廣東地區代表性賀歲民樂《旱天雷》與《步步高》,一首由美籍華裔多元樂器演奏家、好萊塢影視配樂大師汪洪改編,一首由古巴人聲合唱天團改編為阿卡貝拉版。

  音樂會上的一位“小紅人”,讓觀眾體驗到“國樂復興計劃”中民族與世界的融合,點燃了現場氣氛。這位“小紅人”是以色列電子放克音樂人Shtuby。玩轉世界電子音樂舞臺的他時刻保持著激情無限,以獨特誘人的現場體驗聞名音樂圈。他對中國民歌《楊柳青》《紫竹調》《龍船調》加入國際化元素,重新編曲混音後的作品,産生獨特的藝術氣息,給人以深邃幻想。

  在十三月文化負責人盧中強看來,傳統藝術家與新媒體的結合和發揚光大是“新樂府”廠牌多年積澱與積累的結晶,崑曲、評彈、粵劇、黃梅戲、川劇、揚州清曲這些在現代音樂中不常見的“新鮮事物”,恰恰成了新樂府通過戲曲跨界,幫助年輕觀眾“打開”傳統民樂的金鑰匙。“國樂復興計劃”啟動一年來,“新樂府”已號召身處全球各地的民樂演奏大家,以及活躍在國際舞臺的世界音樂人,完成了一大批有質感的新民樂作品,並通過B站、抖音等年輕人聚集的傳播平臺,掀起了一次“音樂新國潮”。

  作為發起方之一,十三月文化努力使“新樂府”和“國樂復興計劃”的IP鏈盡可能延伸,以音樂節和劇場巡演等方式做立體推廣。汪洪認為,“新樂府”植根于中國傳統文化的豐厚土壤,在世界形形色色的音樂形態中表現出十足的個性,具備了長遠發展的基本條件。但他也指出,“新樂府”如果作為一種商業演出,需要借鑒美國太陽馬戲團等商業演出的經驗,找到在演出市場取得成功的“共性”,讓更多人樂於為這種音樂形式買單。

  在這些年的演出實踐中,“新樂府”一直在尋找合適自己的表現方式。盧中強覺得,民樂是旋律婉轉的音樂,很多民族樂器擁有獨特的音色、頻段,但較難融入其他音樂中,“但民樂也自有妙處,它同樣看重即興表演,並且經過長期民樂熏陶的藝術家,其對節奏和旋律的審美有獨特之處。”音樂會上,“名無虛”樂隊的徐鳳霞、閔小芬就與巫娜、汪洪攜手,以“自由即興”的演出方式,在現場完成一張新專輯的錄製。(本報記者 徐顥哲)

國際在線娛樂微信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