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西遊”“還珠”到“十二時辰”——暑期檔影視劇引力何來?

2019-08-15 08:46:37|來源:新華網|編輯:武若曦

  新華社上海8月14日電 題:從“西遊”“還珠”到“十二時辰”——暑期檔影視劇引力何來?

  新華社記者許曉青、蔡馨逸

  以往每逢暑期各地電視臺幾乎滾動重播的電視劇《西遊記》《還珠格格》等,今年遇到了一批特色鮮明的新劇前來“挑戰”。暑假期間,《少年派》《長安十二時辰》《親愛的,熱愛的》《九州縹緲錄》《小歡喜》等一批高品質電視劇在衛星頻道和網上熱播。不論是古裝還是現代、改編還是原創,觀眾應接不暇,今夏的這場視聽盛宴格外引人注目。

  “00後”看劇、演劇,國産影視變“年輕”

  《西遊記》《三國演義》《紅樓夢》等代表了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影視審美主流,並長期高居我國暑期檔電視劇的重播榜前列。緊隨其後的是《還珠格格》系列劇,在20世紀90年代末到新世紀開啟時形成了一股青春新潮流。2000年以後,這些經典作品始終引領暑期檔,成為青少年最愛“回看”的電視劇。

  除了“西遊”“還珠”等,還有《亮劍》《潛伏》《瑯琊榜》等電視劇也為觀眾津津樂道。與此同時,一批宮鬥、宅鬥、懸疑劇在暑期只是“快閃”而過,難成經典。

  相較之下,今年暑期熱播劇可謂門類齊全,既有古裝大劇《長安十二時辰》《九州縹緲錄》,又有親子校園劇《少年派》《小歡喜》,還有青春勵志劇《親愛的,熱愛的》等。這股新劇潮流為何有了挑戰“西遊”“還珠”等的底氣?

  “故事、演員、觀眾都明顯青春化、年輕化了,劇情也更符合當代青少年的邏輯和審美。”《小歡喜》《九州縹緲錄》出品方、檸萌影業總裁陳菲介紹説。《長安十二時辰》原著馬伯庸也透露,故事創意源於一次網絡平臺的問答,甚至與一款電競遊戲有關,這是以往傳統文學及影視創作所沒有的。

  不僅故事“變年輕”,演員也更青春了。一批“00後”小演員初出茅廬。比如《長安十二時辰》的男主角易烊千璽生於2000年,《少年派》中扮演“高中生林妙妙”的趙今麥生於2002年。8月熱播的《小歡喜》中大部分小演員為“00後”。

  從網絡播出平臺看,截至2018年12月,我國網絡視頻用戶規模達6.12億。在線收看影視劇的觀眾不斷擴大,甚至可與衛視劇觀眾“平分秋色”。“80後”“90後”是網絡視頻的收視主力,如今“00後”也加入看劇和演劇的行列。

  擺脫虛構場景,觀眾偏愛追劇、追文化

  製作精良的劇集不僅能夠收穫口碑、引發討論,甚至還能“點燃”觀眾的旅遊熱情。《長安十二時辰》等今夏熱播劇,便掀起了陜西省及長三角地區的旅遊熱。

  《長安十二時辰》講述了一個在24小時內化解危機、拯救長安城的故事。除了跌宕起伏的劇情,劇中對大唐盛世的“再現”,同樣讓觀眾眼前一亮。從都城格局到市井風情,觀眾在電影質感中身臨其境,仿佛“回到長安”。

  觀劇後,不少觀眾立刻規劃了暑期西安遊。西安著名文化産業項目大唐西市今夏吸引大批遊客,其中一週開放一次的“隱市”市集更是熱鬧非凡。7月19日至21日“隱市”開市期間,吸引遊客超過17萬人次,較去年同比增長兩成多。

  不僅古都西安“受寵”,《長安十二時辰》的取景地浙江象山影視城也受到旅友偏愛。為劇集拍攝專門搭建的唐城景區已被不少“長安迷”列為出遊目的地。

  業內人士認為,吸引“宅男”“宅女”為“十二時辰”走出家門的不僅是跌宕起伏的劇情,也在於這部電視劇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細節的再詮釋。比如,劇中部分服飾、道具集納了我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日本奈良留存的古代花鳥紋樣,這都大大激發了觀眾的好奇心。

  量質齊升,暑期檔劇集未來可期

  每年暑期都是各大衛視和網絡平臺影視劇排播的重點時段。據第三方影視數據分析平臺“Vlinkage”初步統計,近5年來,我國暑期劇集投放量穩定在60部以上,今年暑期已排播的新劇更多達69部。

  東方衛視中心總監王磊卿認為,隨著線上線下劇集播出的互動性增強,暑期檔影視劇的投放不僅總量增加,而且品質攀升,電視劇製作播出機構只有不斷創新,才能更好地滿足觀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以上海廣播電視臺今夏的影視劇編排為例,已經播出的劇集涉及留學、高考、房屋仲介、電競等,社會話題性強、關注度高,前所未有。特別是一些影視劇揭示了當代中國城鄉的眾生相,劇中有褒揚、有反思,觀眾為之點讚。

  “改革開放40多年來,緊扣時代脈搏、把握觀眾所思所想的劇集往往才是留得住的精品,期待更多具有創新精神和現實意義的新作品,能超越每逢暑期就重播的懷舊劇集。”影視評論人李星文説。(參與采寫王婧媛)

標簽:

為您推薦

新聞
娛樂
體育
軍事
汽車

國際在線娛樂微信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