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火英雄》:主流大片向消防員致敬

2019-08-16 08:47:56|來源:光明日報|編輯:武若曦

  電影《烈火英雄》海報 資料圖片

  編者按    

  日前,電影《烈火英雄》的熱映,收穫了廣泛好評。影片在呈現驚心動魄的消防救援過程的同時,讓觀眾了解了消防員這個為了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迎難而上、不怕犧牲的群體形象。這部影片不僅是中國首部大規模聚焦消防員群體的現實主義題材作品,也是國産電影對災難類型片的突破。它的出現,代表著華語電影工業化程度的提升。加上它可觀的票房,意味著國産新主流大片在探索中得到觀眾和市場認可。本報開闢專版,對這部影片做進一步解讀,以饗廣大觀眾和讀者。

  8月1日,電影《烈火英雄》上映第一天,演員杜江憑藉話題“杜江哭戲”登上了網絡熱搜,“淚如雨下”的場面讓觀眾深受震撼。影片展現的消防員勇擔使命、向火而行的英雄形象讓人潸然淚下、銘刻於心。截至8月15日,《烈火英雄》票房突破13億元,叫好又叫座,實現了主旋律電影商業化的再一次成功探索。

  《烈火英雄》以真實事件為藍本,講述了一群消防員在沿海油罐區發生火災的危難時刻,團結一致、誓死救援的動人故事。影片自點映期起,便引發觀眾熱議,不少觀眾被消防隊員不畏艱難的精神感動,也有一些觀眾對影片的真實性發出質疑。導演陳國輝在接受採訪時回應:“消防隊員的真實情況,遠比電影更糟糕。”

  有觀眾質疑影片中關閉油罐閥門需要轉8000轉“過於誇張”,真實情況卻是——“徹底關閉一個閥門需要轉8萬圈”

  《烈火英雄》改編自蒙古族作家鮑爾吉·原野的長篇報告文學《最深的水是淚水》,故事源於2010年大連新港輸油管道爆炸事故。《烈火英雄》密集的催淚情節,令部分觀眾對影片本身産生了“煽情嫌疑太重”“一些情節過於誇張”的疑問。來源於真實救援事件的電影,為何會讓觀眾有不真實感?

  鮑爾吉·原野對記者説:“在看這部電影時,我的感受跟別人不一樣,電影一開始我的淚水就矇住了眼簾。所有的演員完全是我當時採訪的原型人物,我看完之後非常難過,被消防隊員永不屈服的精神所感動。”杜江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他當初聽影片原型故事時也不敢相信那都是真的。經過對原型事件報告文學的閱讀和對當年“烈火英雄”的親訪,杜江才真正了解到,這些真實事件,遠比劇本震撼人心。

  事實上,9年前發生在大連新港的輸油管道爆炸事故,凶險程度與電影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一些觀眾以為誇張的劇情,並不是虛構。影片中有一個場景,黃曉明飾演的江立偉需要轉8000轉才能將油罐閥門關上。在電影中,這看似一個艱難的任務,然而,在現實事件中,任務更為艱巨。

  電影中江立偉的原型人物、參加大連新港油罐區火災救援的消防員桑武回憶,他們當時曾帶技術員進入罐區,先後有兩批人員增援,但隨著一次次爆炸,技術員和增援力量相繼撤離,桑武和兩名隊友選擇了不撤。經過8小時鏖戰,他們成功關閉4個閥門。桑武説:“徹底關閉一個閥門需要轉8萬圈。這個數字是電影中的10倍。在此過程中,因為手套全是油,戴著也不得勁兒,乾脆脫掉手套,滅完火才發現雙手的皮已經沒有了。”

  《烈火英雄》中的真實細節還有很多:滅火戰鬥結束後,天亮了,劫後余生的消防隊員開始用餐,馬衛國將自己的雞腿放在犧牲戰友的頭盔前。對於這場戲的創作,杜江表示,“吃雞腿”的場景也有著真實原型。他聽一位曾參與大連“7·16”救援的消防隊長介紹,當年這些在救災後滿臉黑漆漆、手上滿是血泡的戰士們,就是這樣坐在一起吃著雞腿,那是他們人生中“最好吃”的雞腿,勝利卻充滿苦澀。

  鮑爾吉·原野告訴記者:“許多當年參與這起救援事件的消防官兵都不敢去看電影,因為現實遠比電影殘酷,他們不想再去面對這些苦難。”

  “感謝這部電影,讓我們記住他們!”

  作為國內少有的消防題材影片,《烈火英雄》為觀眾還原了真實的“偉大”與“平凡”的消防員群體形象,為觀眾展現了消防員作為普通人有血有肉的情感。黃曉明飾演的江立偉因為得了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在火場上曾試圖躲避,他在執行任務前最大的願望是“活著出去見老婆、孩子”。杜江飾演的隊長帶領的隊員們在任務艱難時也表現出了恐懼的本能……

  爆炸現場其他人都在撤退,只有消防員不顧一切向前、向前。陳國輝回憶,有一名消防隊員曾對他説:“我們不怕死,但我們很怕你們不知道我們幹了什麼,很怕家人不知道我們幹了什麼。”談及《烈火英雄》的創作初衷,陳國輝説:“影片中很多的感人細節都取材自原型事件,我們的創作初衷,就是希望用電影抵抗遺忘。”

  8月10日,《烈火英雄》主創團隊來到大連的電影放映現場,當年大連“7·16”事件親歷者和最早報道現場的記者,受邀交流當時近距離接觸災難的感受。一位親歷者幾度哽咽:“這是我第二次看《烈火英雄》,這次特意帶著女兒來的,我倆都哭到不行。她是2008年出生的,事件發生那一年女兒才兩歲。她剛才就一直跟我説,如果沒有英勇的消防員哥哥,我們是不是就不能坐在這裡了。感謝這部電影,讓我們記住他們!”

  作為博納影業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打造的“中國驕傲三部曲”中的開篇之作,《烈火英雄》在暑期檔的火爆,為我們啟迪了文化傳播的新思路——有價值的影視作品,不能只局限在對票房的追逐上,要深入挖掘值得歌頌的英雄群體,實現文化價值與社會意義的同頻共振。

  主旋律商業影片再添新範本

  從前兩年的《湄公河行動》《戰狼2》《血戰湘江》《紅海行動》,到今年的《流浪地球》《烈火英雄》,這些影片相繼以精湛創作、個人價值與國家使命結合的主流價值觀,為新時代的中國主旋律電影發展開闢了一條新路。在清華大學教授尹鴻看來,這些作品將主流價值和主流市場結合,形成了商業電影中的另一道風景——新主流電影。尹鴻認為,“《烈火英雄》有災難片的整體性類型設計,有不遺餘力的視聽效果的渲染,也有人情與災難的標準配置,還有英雄和犧牲的昂揚主題,是國産災難片和行業片的一大進步”。

  《烈火英雄》不是大IP,但它同樣可以獲得市場的認可。談起創作初衷,博納影業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總裁于冬介紹:“我們希望觀眾能夠記住這些烈火英雄,正是有他們的默默守護,才會有我們的和平家園和美好生活。”在中國文聯電影藝術中心副研究員彭流螢看來:“我們需要這樣尊重內容、尊重創作、尊重觀眾,弘揚正能量的電影作品。”《烈火英雄》已經成為這個夏天的文化符號,它所起到的社會效應是顯著的。彭流螢説:“《烈火英雄》為國産電影如何貼近現實,講好中國英雄的故事完成了一個新的創作範本。同時也為中國主旋律電影如何創新突破,給出了一聲響亮的回答。”

  前不久,中國電影資料館發佈的“中國電影觀眾滿意度調查·2019年暑期檔調查”報告顯示(以下簡稱《報告》),《烈火英雄》在演員表演、視覺效果等方面都有亮眼表現,所承載的厚重情感和社會價值與觀眾形成了共鳴,成功塑造了消防員的英雄群像,是主旋律商業影片的又一次成功探索。如何將英雄形象演繹得深入人心,對主旋律電影創作來説至關重要。杜江坦言:“在演繹英雄的同時,更要把他們作為普通人的一面詮釋出來。所有的英雄人物和大家都一樣,有缺點和弱點。”同時,《報告》還指出,《烈火英雄》較好地平衡了主旋律精神內核、電影藝術創作和大眾審美需求,得到了觀眾的認可,展現出了國産主旋律影片多元化的創作空間。 (本報記者 牛夢笛)

標簽:

為您推薦

新聞
娛樂
體育
軍事
汽車

國際在線娛樂微信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