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流行語你懂多少 "梗"已成青年網民發聲新方式

2019-08-19 08:42:41|來源:中國青年網|編輯:武若曦

  原標題:“梗”:青年網民的發聲新方式

  隨著網絡自媒體服務的不斷發展,人們對於網絡生活的參與度不斷提高。近年來,在青年網民群體中出現了許多全新的表達方式,這些表達相較于流行語更為簡潔,僅靠一些字母縮寫、表情圖片、符號詞語便達成了一次社交活動,無法得知含義的人卻會不知所云。在青年用戶相對較多的嗶哩嗶哩(bilibili)視頻網站同中國社會科學院共同發佈的“2018年度十大彈幕詞”中,“真香”“顏表立”“空降”等特殊表達佔據了大多數。熱門彈幕詞如“橘裏橘氣”相關彈幕數達172500條,“awsl”相關彈幕數達80820條。這些特殊表達方式以及相關概念被青年網民稱為“梗”,而通過此類方式的交流被稱為“拋梗”“接梗”與“玩梗”。

  其實,“梗”在網絡尚不普及的時代便有相應的概念與説法,即綜藝節目與相聲之中所言的“哏”,表笑料之意,經誤傳與廣泛使用而念作“梗”。當下,“梗”的概念則是對“哏”在網絡交流背景之下進行的含義補充,即指在網絡社交中,有使用量基礎與影響力,約定俗成的代表某種特殊含義並能引起知情網友共鳴的相關概念及其衍生符號。這些符號往往是由個別網民及團體發掘創造,並被廣大青年網民運用於網絡社交之中,隨著不斷地使用與傳播,最終形成獨特的表達方式。

  當一個文化內容或網絡話題擁有足夠的熱度與交流基礎,並能夠總結和精簡,符合青年群體在網絡交流中輕鬆愉快的氛圍,便有可能成為一個“梗”。如同“哏”字本意,“梗”是用於交流的談資,其一為諷刺類,如“inm梗”,是對某些引人不滿的事件套用相關素材進行剪輯製作從而進行諷刺,此類“梗”包含貶義暗示,甚至帶有侮辱性質,不適合所有社交場合運用,卻常常被一些青年網民因叛逆心理等因素而濫用,類似的有“六學”之類。

  其二為詼諧類,這些“梗”作為談資笑料,對於某一有趣事物引發相關討論而形成“梗”。如竹鼠“梗”,便是源於搞笑視頻片段,大多數“梗”雖都有輕鬆娛樂意味,但此類型較其他“梗”相比,暗示性更少,娛樂性更多,更容易被青年網民理解與接受。但也因使用門檻低,很容易被誤用與濫用,所含象徵意義更少,常常使用週期短,會迅速過氣。這類“梗”有“髮際線男孩”“真香”,“符號:滑稽”等。

  其三為硬核類,這些“梗”多帶有明確的身份指向性,與來源文化內容的相關性更強。用以表明自己的興趣圈子與網絡社交位置,如“wdnmd”這類電競“梗”等,此類“梗”更具有暗示性,使用圈子也更為明顯與局限,但仍有一部分發展到青年之間普遍流行,如“skr”本只在説唱圈使用,但隨著綜藝節目的熱播走進大眾視野。理解這類“梗”往往需要相關專業性知識,這類“梗”往往常年保持熱度,自身不會大幅改變,擁有穩定的文化位置與使用群體。

  “梗”在現今網絡社交中被廣泛運用,並得到廣大青年網民的喜愛。2018年9月支付寶舉辦的“中國錦鯉”活動,持續9天,共得到300余萬轉發量。而11月王思聰進行的“冠軍之月”抽獎活動,便是借助“ig”奪冠話題與“熱狗”梗的火爆,轉發量在1小時內便突破300萬。“梗”之所以能夠受到青年網民的青睞,得益於其同時具有簡明趣味性和明確的對象性。在青年群體的網絡交往之中,尋找共同點相當重要,在交流之中如果能夠接收到梗,能夠最即時地表達出身份,表示出同道之意——運用了同樣的梗,即是表明出雙方擁有基本的共同語言與相似的涉獵領域,了解的“梗”越多,與更多的網民圈子接觸便越容易。

  “梗”的表達方式更加碎片化與模糊化,不僅是青年群體,在網絡社交之中使用也越發普遍。以至於可能許多人在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便參與了“梗”的産生與發展。如2018年“宣誓效忠”與“nmd,wsm”系列表情包被廣泛使用,讓更多網友了解了“假面騎士”相關的“梗”並産生興趣,其文化根源內容電視劇《假面騎士》系列也獲得了更高的熱度與收視,在此後出現了許多相關的新“梗”與優秀的二次創作作品。

  “梗”産生於各具特色的文化內容之中,以網絡社交流量為土壤,並影響著網民思想,作用於網絡社交環境的發展。理解與掌握“梗”的發展模式,有助於傳播積極向上的文化內容,正確引導“梗”的使用與傳播有利於更好地改善網絡社交環境,推動我國的精神文明建設。如2015年連載至今的優秀國創動畫作品《那年那兔那些事》,輕鬆幽默地講述了我國光榮的革命歷史與精神,形成了自己的相關文化與“種花家”系列的梗,彈幕上連片赤紅的“此生無悔入華夏,此生無悔種花家”讓人熱血澎湃。彈幕熱詞中的“多謝款待”,也體現著“梗”對於網絡社交禮儀的引導。

  由中國社科院專家組成的年度彈幕委員會對年度彈幕詞TOP1“真實”的推薦語是:“真實具有三層意思,與現實相符、與認知相符、與心意相符。真實是有參照物的,後者的變化過程即真實意思的變化過程。從現實到認知再到心意,可以説,對心對意即真實。許多作品即使內容有誇張成分,只要符合想像,對上心意,我們就會在彈幕裏使用‘真實’來表達自己的認同和讚許。這種真實是一種‘藝術真實’,與客觀上的真假無關。年度彈幕詞,留下了年輕人‘真實’的足跡,時代的烙印。”

  筆者以為,想要更好地了解網絡社會的環境與熱點問題,了解青年在現實中不便説出的心路歷程,不妨從了解他們口中奇怪的語言、了解千姿百態的“梗”開始。(西北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 段鈺博 常進鋒)

標簽:

為您推薦

新聞
娛樂
體育
軍事
汽車

國際在線娛樂微信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