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哪吒之魔童降世》看中國動畫電影出路

2019-08-22 08:59:29|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編輯:武若曦

  原標題:從《哪吒之魔童降世》看中國動畫電影出路實現傳統文化 題材創新性轉化

  當前熱映的國産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簡稱《哪吒》)引發了社會各界的熱切關注,在8月13日,由北京市文聯組織召開的“2019北京文藝評論熱點現象研究系列活動之五——全球化背景下中國動畫電影的發展現狀與趨勢”專題研討會上,與會專家一致認為,從《大聖歸來》《大魚海棠》《白蛇:緣起》到《哪吒》,中國動畫電影無論是中國傳統神話題材的創新發展、人物形象塑造還是製作水準,都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好成績。

  傳統文化需要時尚化

  “《哪吒》最成功的是從傳統神話題材中尋找靈感,吸取養分,並通過現代化發展和創新性轉化,使之貼近現代生活,符合當下社會主流價值觀,因此受到觀眾歡迎。”中國電影家協會分黨組成員、中國文聯電影藝術中心主任、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饒曙光表示,中國傳統文化包含著很多可供動畫電影創作的題材,提供了豐富的靈感,只要影片的切入點有獨特之處,表達方式上能與觀眾形成互動、與現代價值觀相匹配,就會有市場。

  對此,中國藝術研究院電影電視藝術研究所所長丁亞平也表示認同。他認為,這部電影以中國傳統文化為藍本進行全新藝術創作,是中國動畫的新經典和成功樣板,它的成功是中國動畫人對傳統文化進行傳承和創新的結果。

  “從近幾年國産動畫創作來看,中國動畫行業水準有了大幅提升,國産動畫依靠中國獨有的文化積澱,從神話故事中起源,與當下人們的生活方式、工作壓力、內心活動、情感訴求、價值觀念等多個層面有了深度融合,這些都能在《哪吒》裏找到。這就是傳統文化的現代化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文藝報》藝術評論部主任高小立説。

  而從動畫電影教育者的角度出發,北京電影學院副校長、中國動畫研究院院長孫立軍認為,傳統文化需要時尚化。動畫電影作品要在傳統文化的基因裏做到創新表達,做到符合受眾的接受心理、符合現代審美。

  增強民族文化自信

  從中國動畫史來看,中國動畫學派走出了一條富有民族文化特徵的發展道路。孫立軍表示,中國市場很大,動畫産業環境正在趨好。只要我們堅定信心,這條道路就一定會再現輝煌。未來,動畫電影還需要在電視、互聯網、衍生産品上發力,不能只靠院線票房的收入。很多國産動畫電影,口碑和票房很好,但是相關衍生産品還沒有。

  北京電影學院動畫學院院長李劍平表示,以《大聖歸來》《哪吒》為代表的動畫電影,滿足了觀眾的心理期待,贏得了市場,這是中國觀眾增強文化自信的表現。當看膩了一味模倣國外的影片,一旦出現了具有強烈民族特色的電影,觀眾就會願意為好的電影埋單。

  作為一位長期耕耘在動畫電影一線的從業者,北京盛世順景動畫公司董事長、製片人、導演張春景非常清楚當下中國動畫市場需要什麼。他坦言,好的作品一定是對本民族的文化特質進行了深入挖掘,能很好體現本民族精神意志的。《哪吒》的成功是所有堅持民族動畫創作者共同努力的結果。未來,中國動畫電影要走向世界,贏得世界尊重,創作者們需要努力找到我們國家文化的根源,創造出更多具有鮮明民族風格的影片,攜手把中國好故事説給世界聽。

  僅有情懷和熱情還不夠

  動畫電影不同於其他影視製作,它具有製作週期長、技術要求高、參與製作人數多的特點。《哪吒》從創作到製作長達五六年,合作了近70家製作團隊,近2000名工作人員參與製作。這就要求動畫人才不僅有情懷有信心,還要有一顆面對資金短缺、環境艱苦而無所畏懼的赤子之心。

  作為一線水墨動畫創作者,北京隆馬弘生動畫製作有限公司製片人、導演楊登雲已為一部時長20分鐘左右的水墨動畫默默耕耘了10年。她認為,動畫創作者僅有對動畫的情懷和熱情還不夠,還要具備中國傳統文化的紮實知識,才可能推動水墨動畫的發展。

  動畫電影對創作人才的要求很高,與會專家一致認為,北京是全國文化中心,文化資源豐富,要進一步利用各種資源優勢,加強對動畫人才的扶持和培養,推動北京動畫電影走向世界動畫舞臺的中央。(楊志成)

標簽:

為您推薦

新聞
娛樂
體育
軍事
汽車

國際在線娛樂微信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