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住了 中國電影才有更多“受益人”

2019-11-15 09:19:34|來源:北京日報|編輯:武若曦

  申奧導演的《受益人》是一部優缺點都很鮮明、驚喜與遺憾同在的電影。

  首先是壞猴子影業“72變計劃”青年導演推手大業繼續,在《繡春刀2》和《我不是藥神》功成名就之後,又緊鑼密鼓打造了這部“黑色幽默”犯罪類型的《受益人》。在成功將青年才俊路陽和文牧野推上中國影市中心後,又將助推火箭接駁到了申奧處女作。此外還有牛涵的《甜美生活》和曾贈的《雲水之旅》兩部文藝向影片入場待發,一場工程浩大的青年導演煙花秀正在上演。而這一切的幕後推手都是寧浩。

  寧浩和他的“黑色幽默”隊友們

  2006年以《瘋狂的石頭》出道的寧浩,已在本土“黑色幽默”的神壇霸座十余載。這些年寧浩的創作量並不多,也就《瘋狂的賽車》《黃金大劫案》《無人區》《心花路放》和《瘋狂外星人》五部。我們從寧浩的創作軌跡中,能明顯地感覺到他創作上的瓶頸,再往大裡想,寧浩作為中國本土“黑色幽默”的挑梁中堅,他的這一瓶頸也就成了中國“黑色幽默”影片的瓶頸。與其獨樂樂不得,不如眾樂樂的狂歡,與其謀求個人突破,不如嘗試集體突圍,受益於“亞洲新導演計劃”的寧浩投桃報李,于2016年啟動了“72變計劃”。

  上一部文牧野操刀的《我不是藥神》,有徐崢對類型喜劇的沉澱,也有文牧野對寧浩“黑色幽默”的秉承,但背後更多的是寧浩、徐崢以及青年導演文牧野對本土現實題材的注目和觸摸。瞎子都能看出來,《我不是藥神》是一個高風險項目,血本無歸的概率遠高於它爆棚豐收,但這個團隊堅持下來並且闖關成功,為我們當代現實題材的創作突破立下汗馬功勳。而這部寧浩司職幕後推手的影片,它的票房遠超寧浩親自執導的所有作品,憑藉《我不是藥神》和《瘋狂外星人》的市場回報,寧浩的壞猴子影業年內狂收“50億+”票房,于公于私都是大豐收。

  《我不是藥神》有“黑色幽默”元素,但它的核心價值並非喜劇而在於現實主義的柔軟,它洋溢出來的個性氣質也不是典型的寧浩式。目前“72變計劃”上線的五位導演和五部作品,反倒這部正在熱映的《受益人》最得寧浩“黑色幽默”衣缽。劇本的主梁是個騙保的故事,和寧浩功成名就的《瘋狂的石頭》等類似,都在尋找“犯罪”與“喜劇”類型的相容,都在用“黑色幽默”的方式來調和“犯罪”類型的濃稠,最後找到溫暖的落幅。

  寧浩“黑色幽默”的創作瓶頸從《瘋狂的賽車》就開始了,他自己顯然清楚這點,所以在自我複製的《瘋狂的賽車》後懸崖勒馬,轉向了更加暗黑風格的《無人區》。可惜《無人區》的創作並不順利,從2009年一直折騰到了2013年才得以見光,中間還趕忙拍了一部更加明亮的《黃金大劫案》來調和種種。也就是在《黃金大劫案》後,寧浩乾脆放慢了個人步調,成立了壞猴子影業,邁開了“自産”和“助産”兩條腿走路的新步伐。後來推出“72變計劃”,有寧浩投桃報李的情愫,同時不無寧浩“高處不勝寒”的寂寥——他需要戰友,尤其是“黑色幽默”的戰友。

  申奧《受益人》的驚喜與缺憾

  《受益人》是“72變計劃”上市的第三部青年導演作品,同時也是申奧的第一個院線長片。影片用一個騙保的犯罪故事作為驅動,通過一個網絡女主播的杠桿來平衡人性。雖説故事的取材並不新鮮,類似的騙保梗比利·懷德《雙重賠償》等早有涉獵,但片中人設非常中國和當下,非常接地氣。片中“黑色幽默”貫通始終,一開始讓人覺得未免太寧浩了些。但轉念一想,寧浩和他的“黑色幽默”孤單寂寞冷了這麼多年,不正需要這樣的隊友抱團,甚至組建起“黑色幽默”戰隊,為中國“黑色幽默”的實驗添磚加瓦?

  《受益人》的劇本有不少先天缺陷——劇情顯得套路,人設也有跛足之處,然而作為新晉導演的商業長片處女作,完成度還是相當高的,整體和細節都可圈可點。尤其是在人物塑造和表演調度上,申奧表現出了相當的功力。表演方面,“受益人”柳岩首當其衝。以往的導演和電影,清一色地把性感的柳岩當做柳岩來用,所以我們在她參演的電影中,只看到了柳岩本人,看不到角色的塑造。而這一次她不再以性感自縛,破天荒地進入到角色本身,成功地塑造了一個接地氣的網絡女主播“小狐仙”。如果説《少年的你》中的易烊千璽為流量明星扳回一城,那麼柳岩這次是為花瓶女星扳回一城。

  相比之下,大鵬飾演的大海則要弱些,人物始終躲在粧化的面具之後,肢體和表情語言都顯得機械而僵化。這也難怪,類似的人物大鵬剛剛在《鋌而走險》裏塑造過了。同樣是犯罪類型,同樣是遊走在法律底線下的懸崖勒馬,同樣是生活在社會底層為錢財“不得已而為之”。在《鋌而走險》中,大鵬的表演已經夠發力的了,想要拉開兩個人物的維度而力所不及,最後的結果只能“使勁”,其結果也只能是犧牲人物塑造的可信度。相比大鵬,另一位名不見經傳的男主角張子賢的可塑性更讓人驚喜,又是一位黃金大配角的不二人選。

  説《受益人》是寧浩的“自我複製”也好,是申奧對寧浩的師承也罷,至少這個作品還是立得住的,也讓我們看到了寧浩對青年導演的發掘力和推動力。我們不能指望寧浩的每一部作品都站在峰巔,也不能指望他推出的每一部都像《我不是藥神》那樣爆棚,“立住了”就是根本,就有更多可能,就是中國電影的希望,就有更多“受益人”。曾念群

為您推薦

新聞
娛樂
體育
軍事
汽車

國際在線娛樂微信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