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電影   |   電視   |   演出   |   綜藝   |   時尚   |   星途   |   圖庫   |   環球星訪談   |   熱詞   |   1+1觀影團   |   微博
首頁 > 電視劇 > 正文
期待新歷史題材創作的破題
2021-11-30 09:23:05來源:文匯報編輯:武若曦

  《瑯琊榜》劇照

  很長時間裏,在國産歷史題材電視劇領域,存在著古裝劇的高歌猛進與歷史劇的逐漸式微現象。但今年以來,種種跡象表明,古裝劇熱正在退潮,投放市場的幾部大古裝劇基本上反響平平,豆瓣評分也創下新低。   

  然而,這並不意味著歷史劇能夠自動收復失地而重回主場。今天的古裝劇固然需要提質減量,擺脫“怪力亂神”類虛構內容的糾纏而實現其內容更新;歷史劇要“滿血復活”,則需跳出“權謀政治”情結並尋求新的審美表達手法。實際上,古裝劇與歷史劇,並不存在一個非此即彼的問題。無論是用古裝劇還是用歷史劇,都可以實現對中華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而在避免了二者各自存在的問題和弊端,並相互吸取了對方的優長和特點之後,我們或許可以期待一種新歷史題材創作的樣式。  

  得失之辨:            

  古裝劇與歷史劇的此消彼長      

  作為中國電視劇的傳統類型之一,歷史劇創作確曾有過輝煌的成績,許多歷史劇甚至已成為了中國電視劇史上的經典之作。像《漢武大帝》《三國演義》《雍正王朝》《天下糧倉》《大明王朝1566》《大秦帝國》以及近年來創作的《趙氏孤兒》《大清鹽商》等等,都在人們的記憶中,留有深刻印象。

  但歷史劇近年來被擠出創作主場,除了産業環境的改變等客觀原因之外,其自身原因主要還有三條:傳統的歷史劇往往過度集中于“帝王家譜”式的故事內容,在題材狹窄的同時,也缺失了更加宏大的歷史視野和更加豐富的人物形象;對封建的“權謀政治”“帝王權術”和“宮闈密事”的描寫興趣過於濃厚,使君臣的權謀爭鬥在劇中成了歷史發展的主線;傳統歷史劇創作在觀念突破和形式創新上缺乏表現,比起古裝劇的內容多元、類型多樣和手法多變,歷史劇愈來愈顯得面目呆板,在面對年輕觀眾和新的電視劇審美潮流與技術手段上,傳統歷史劇已落後了許多。

  與此同時,古裝劇在從歷史劇中分離出來之後,確實是開創了一種新的想像性歷史的敘事方式,豐富了中國電視劇的內容和樣式,也適應了年輕人的觀賞趣味,有一些高品質的古裝劇作,如《瑯琊榜》《清平樂》《長安十二時辰》《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鶴立華亭》《慶餘年》等,它們在虛構故事裏融入的歷史情結和表達出的歷史鏡象都頗具歷史意蘊,故事講述得精緻,把握住歷史感與想像力之間的平衡,描摹和再現歷史場景的細膩,也體現出了創作者的才華和創新成果。這些作品不但得到觀眾認可,同時也擴大了中國電視劇在海外的影響力。還有一些古裝劇,以青春勵志、熱血成長為主題,將一些現代人的情緒與觀念,植入歷史語境中,豐富了古裝劇的題材類型,如《大宋少年志》等,這些也都應看作是古裝劇對中國電視劇的貢獻。

  但同時也有一些古裝劇,從內容到形式,都缺少了這種正向的創新力。比如古偶、古寵、言情等等,只求古今混搭反差後的效果,而不顧內容與情節邏輯的合理等等。

  未來之勢:            

  對新歷史題材劇創作的期待

  對“新歷史題材劇”抱以期待的前提,是避免古裝劇和歷史劇各自存在的問題和弊端,擺脫當前古裝劇“過度虛構歷史幻象”和克服傳統歷史劇“過度沉迷帝王情節”,在保持各自類型化發展的同時,能優勢互補,各施擅長,讓厚重感與青春化、歷史文本與想像才華,依史寫實與虛史寫意,傳統魅力與流行時尚既能融為一體,又有多元表達,實現各自的進階與提升。

  在此基礎上,新歷史題材劇要具備更加開闊的歷史視野,把創作的目光面向更加廣闊的歷史層面和社會生活層面,既要有縱覽歷史風雲的宏大敘事,也需要有尋常巷陌中的紅塵煙火。新歷史題材創作也同樣應該體現出“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立場。流傳至今而魅力仍在的《清明上河圖》中所描繪的歷史風物、社會場景、生活狀態、五行八作和人物百態,對新歷史題材劇創作其實就是一個很好的啟示。

  新歷史題材劇要具備豐富的歷史想像力和藝術感染力。之所以要強調歷史想像力,是因為對歷史題材影視劇創作而言,想像力不僅是一種更生動更形象的對歷史的開掘力、創造力和表現力,某種意義上,它也屬於讓歷史具備“藝術真實”的能力。想像力更能讓歷史題材創作具備“詩史相融”的品格和魅力。因此新歷史題材劇創作,在實現歷史思維與審美思維的結合上,還要傾注巨大的藝術心血,讓歷史既能呈現出它自身真實的力量,又能煥發出奪目的藝術光彩。

  新歷史題材劇創作要體現出對歷史的價值判斷和價值弘揚。中國歷史是宏大的也是複雜的,新歷史題材劇在思想價值和審美發現上的著眼點和落腳點,應以弘揚中華民族賴以維繫的精神紐帶和核心價值觀,發現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和最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力量,展示出中華民族強大的精神氣場和魂有所定、行有所依的精神特質為旨歸,這也是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目標的歷史動力。

  新歷史題材劇要繼承和弘揚中華美學精神,展現中華審美風範。特別是在今天,影視創作觀念手法和製作技術日益國際化、流行化和時尚化的前提下,更不能忽略中華文化所特有的審美特徵。

  現實之需:           

  哪些題材領域可以重點關注

  任何意義上的“歷史感”,都無不包含著對現實的思考和當下的需求,要尋找歷史與現實之間的“對話途徑”,這應該是新歷史題材劇創作當前要確立的選題思路和關注焦點。

  從中國歷史發展進步的宏觀趨勢來思考新歷史題材劇創作,可以有以下幾個創作關注焦點:國家統一題材、民族融合題材、社會變革或社會治理題材和“治世盛象”題材。這是中國歷史發展的四個正向趨勢,體現了歷史進步潮流所向,是最具歷史張力和戲劇張力的創作母題,也是中國古代國家觀、民族觀、歷史觀和愛國主義思想形成的源流。

  從優秀傳統文化角度來思考新歷史題材劇創作,可以有以下幾個題材關注焦點:一是要關注中華民族優秀歷史人物序列,在他們身上,都集中體現了中華優秀文化的精華和被優秀文化所浸染出的獨特性格與人格。許多前輩文藝家的歷史題材作品如魯迅的《故事新編》,郭沫若的劇作《屈原》《蔡文姬》,曹禺的劇作《膽劍篇》《王昭君》,田漢的劇作《關漢卿》等,都是從優秀歷史人物序列中獲取了寶貴的歷史資源。二是要關注對優秀民族文化遺産的繼承和發揚,像古代神話,民間傳説、歷史傳奇,文物典籍以及名人名篇名著的改編等。其實,中國古代的神話譜係和民間傳説,比今天古裝劇中所編造的那些仙俠玄幻類的內容,要豐富厚重和精彩得多,我們完全沒有必要也不應該舍本逐末和數典忘祖。而當下在文化領域出現的“國潮熱”,也再次證明了中華傳統文化與當代流行文化之間,完全可以形成一種新的文化同構。三是要關注新的歷史研究成果和新的史料發現以及重大考古發現,選取新的角度,激發創作靈感,為歷史題材創作注入最新的歷史內容和當代話題。比如不久前在南昌的漢代海昏侯劉賀墓中,出土了一萬多件文物,光黃金就塞滿了棺材,還有三星堆的考古發掘中呈現出的眾多歷史文化之謎等等,都可以使人們對過往歷史有更多新的認知,從而獲得更加豐富的藝術想像和歷史劇創作素材。

  從中國古代百姓日常生活角度來思考新歷史題材劇創作,可以聚焦中國歷史中的社會生活主題或話題,從人民性的立場出發,來描摹出歷史風物、社會風貌、生活風情。從民間市井到家庭生活中,寫出中國人特有的情感倫理以及敬賢能、重和睦、守氣節、講互助等等人性的善良與美好,進而表現出東方文化所特有的人情美善,以及飲食起居、鄰裡關係、為人處事、世態人情等方面的優長與特質。某種意義上這就是古代的家庭生活劇。

  (作者李京盛 為文藝評論家、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副會長)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