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數字化推進普惠金融轉型

2019-01-18 11:03:09|來源:經濟日報|編輯:許煬

  近年來,我國普惠金融快速發展,普惠金融體系也逐步建立。但是,由於我國幅員遼闊,東中西部經濟發展不均衡,全面推進普惠金融仍然面臨不少挑戰。比如,一些地區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尚待完善,普惠金融服務能力和機制不夠健全,尤其是徵信市場不健全,信用數據碎片化和單一化,“信息孤島”等問題,嚴重影響普惠金融的可持續發展。

  目前,我國普惠金融的提供者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偏政策性的金融機構,如工農中建交五大行,去年以來五大行普惠金融事業部的建設卓有成效,但如何在風險可控和商業可持續原則下,進一步推動普惠金融發展,仍有待探索;另一部分是相對商業化的機構,如一些基於互聯網産生的新型金融機構等,由於渠道有限、創新乏力、風控能力不足等因素的影響,傳統普惠金融業務難有新的突破。

  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為普惠金融開闢了一片新天地。普惠金融的數字化發展推動小微企業的融資方式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不少商業銀行借助數字技術推出手機銀行、直銷銀行等,實現了普惠金融業務的線上申請、審批和放貸,打破了區域限制,提高了普惠金融服務群體的覆蓋面,使得服務效率和品質都有了明顯提高。

  發展數字普惠金融,還有助於防範化解風險。一些基層銀行存在畏貸心理,通過總行數字技術搭建風險模型,借助大數據、雲計算等數字技術為普惠金融賦能,對客戶實現精準“畫像”,分類定位、分類管理,實現全流程監控,更有利於銀行在提升服務能力的同時把控內外風險,甚至能實現提前預警。

  借助數字技術的深度應用和創新,還能為普惠金融打造良好的外部發展環境。如信用體系建設不夠健全的問題,一些地方信用信息收集渠道分散,普惠金融服務主體缺乏規範的財務數據,信息缺失問題較為嚴重,普惠金融供需雙方信息不對稱程度較高,存在貸而不還、普惠貸款挪作他用等各種情況,都可以通過相關數據的互聯互通來解決。目前,一些地方已在嘗試建立普惠金融信用信息體系,推動戶籍居住地、違法犯罪記錄、稅收登記等各類政府信息與金融信息的互聯互通,將“老賴”列入黑名單,借助大數據技術優化普惠金融發展的外部環境。

  有學者認為,隨著數字技術與普惠金融理念不斷融合,發展數字普惠金融已是大勢所趨。中關村互聯網金融研究院去年底發佈的《中國金融科技和數字普惠金融發展報告(2018)》認為,未來數字普惠金融市場空間巨大,精準脫貧、鄉村振興和小微企業融資將成為其業務重心。同時,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和雲計算四大核心技術也將進一步引領金融科技向縱深發展。

  當前,推動普惠金融數字化轉型還存在不少難點和問題,如銀行普惠業務缺乏相應的激勵機制,商業可持續性還有待觀察;金融科技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資金投入,一些中小銀行作為服務小微的生力軍卻往往沒有相應的資金實力,在推動普惠金融數字化轉型時有心無力;新型業態的普惠業務模式存在一些亂象等問題,這都需要有關部門加大監督查處力度,出臺相關配套辦法,進一步規範行業發展。(陸 敏)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