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吉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特色産業    |    市州新聞    

長春:旅遊興村 “好風景”變成“好錢景”
2021-10-22 11:07:54來源:長春日報責編:魏文林

  原標題:旅遊興村 “好風景”變成“好錢景”——市文廣旅局以馬鞍山為例發展鄉村旅遊的啟示

長春:旅遊興村 “好風景”變成“好錢景”

長春:旅遊興村 “好風景”變成“好錢景”

泥土村變旅遊村,馬鞍山景色宜人。 (長春市文廣旅局供圖)

長春:旅遊興村 “好風景”變成“好錢景”

氿遇山居民宿 張揚 攝

  10月18日,時值深秋、瑞雪初降,一座位於九台區土們嶺街道馬鞍山腳下的小山村——馬鞍山村裏,一片歡騰。抓鵝、殺魚、燉殺豬菜、包山野菜包子……望山餐廳的郭秀平忙裏忙外。還未到中午,後院裏一鍋鍋鐵鍋燉的菜香已經散溢開來,讓人胃口大開。“別看天氣涼了,咱馬鞍山的人氣兒可一點都不涼,一到節假日,城裏人都來度假,住民宿、吃鐵鍋燉,生意老火了。”郭秀平告訴記者,自從2016年開始,馬鞍山村這座小村莊一年一個樣。

  民宿蓋起來、景區建起來、村民富起來,在長春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的大力支持下,馬鞍山村不僅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還一躍成為第二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獲得中國旅遊總評榜年度美麗鄉村等殊榮,以旅遊興村,讓村民享受到實實在在的鄉村振興成果。

  A馬鞍山之“變”

  秋季的馬鞍山,五彩繽紛。遠望小村,“山明水凈夜來霜”;近看山巒,“數樹深紅出淺黃”。每到節假日,小村裏總是一片沸騰。坐著拖拉機看山村風景,去三下江南戰役紀念館學習歷史,在“一分田”裏拔蘿蔔、鏟白菜,在望山餐廳裏吃鐵鍋燉、殺豬菜、農家飯……人們喜歡在這樣的金秋時節來到馬鞍山村,看潺潺流水和五光十色的樹林,擁抱秋日的繽紛多彩,感受這裡的風土人情。

  看著小村內人來人往,馬鞍山村黨總支副書記趙世龍頗有感觸。回想2016年前,曾經的馬鞍山是出了名的泥土村。“過去村裏路不好,一下雨滿村都是泥,村民坐車去九台,出村時穿雙靴子還得再帶一雙乾淨的鞋,下車後才敢換上。如今馬鞍山鋪上了柏油馬路,重新修建了村民的大門和院墻,村容村貌乾淨整潔。特別是在市文廣旅局的包保下,他們積極幫我們謀劃出路,對接文旅企業,牽頭引進了長春文化國旅和亞汶集團,建了酒店和民宿,推出各種旅遊産品。在市文廣旅局的幫扶下,馬鞍山走起了文旅興村路線。”趙世龍稱,村裏關閉礦坑之後興建文旅産業,泥土村變成了旅遊村,每天吸引千余名遊客前來觀光旅遊。過去出去打工的村民看著村裏發展越來越好,也紛紛回村。短短幾年時間,馬鞍山就實現了由“賣資源”到“賣風景”的巨大轉變。

  其實,如今馬鞍山的變化不僅僅是村容村貌這些顯而易見的外在環境,改變更加深刻的是,村裏人的精神風貌。在馬鞍山的山腳下,這裡村民人人都可兼職“導遊”,説起旅遊頭頭是道。剛接了個300人的旅遊團,馬鞍山村村民姜翠蓮雖然累卻依然高興得合不攏嘴,她告訴記者:“家鄉能有這麼大的變化,過去想都不敢想,現在恨不得逢外人來就領著他們逛我們村,給他們講村裏的變化。以前家裏困難,只能去外面打工。如今村裏發展旅遊,遊人多了起來,需要服務的人也越來越多,我愛人已經從外地回村不走了,守家在地的在村裏打工不比在外面賺得少。”

  “現在真是想買啥就買啥,最關鍵的是心情好,收入還高。”被村民和遊客稱為老舅媽的郭秀平給記者算了一筆賬,過去家裏收入全靠種玉米,如今在望山餐廳打工,一個月能賺3000多元錢,再算上種地的收入和老伴兒在村裏打工賺錢,一年老兩口年收入近10萬元。

  B文廣旅局之“扶”

  馬鞍山之變,變在村容村貌、變在人文環境、變在村民意識、變在經濟收入……而這些所有的“變”,都離不開市文廣旅局的幫扶與支持。2016年年初,市文廣旅局進駐馬鞍山村開展扶貧工作,從實際出發,積極謀劃發展思路,盤活發展資源,整合發展力量,培育發展機制,推動發展轉型。5年多的扶貧工作中,市文廣旅局走“三路”、建“三業”,為産業扶貧構建全新的協同發展格局。

  要扶貧,先要查找貧困之因。作為山區村,馬鞍山一直以種玉米、賣資源為主,山地多、耕地少,資源多、利用少,查找諸如這些貧困的原因之後,市文廣旅局立足馬鞍山村的資源優勢和文廣旅局的職能優勢,以發展鄉村旅遊為主攻方向,堅持走轉型發展之路、産業融合之路、外引內聯之路這“三路”。關閉各類礦場,把全村各業有機融入鄉村旅遊大産業體系中,構建以旅遊産業為龍頭、帶動鄉村各業競相發展的格局。再通過招商引資,引進文旅企業和項目,建好生態農業旅遊業、建好民俗體驗旅遊業、愛國主義文化旅遊業“三業”。目前,已引進企業8家、項目15個。引進的亞汶旅遊,已建成一座智慧溫室,年接待參觀能力達30萬人次。引進的文化國旅企業,創辦民宿民餐旅遊項目,開發系列旅遊項目和産品,形成了以市文廣旅局投入650萬元建設的村史館為龍頭的民俗體驗旅遊産業體系。

  在助力馬鞍山村脫貧攻堅過程中,市文廣旅局還堅持把發展鄉村旅遊産業作為改變鄉村經濟落後局面的突破口,以抓“四建”、興“四化”為抓手,修建改建村路、人工景觀湖、高標準文化廣場,架設過河景觀橋,建設鄉村振興學院和各類旅遊景觀景點……推進鄉村建設和治理,實現鄉村發展品質和水準的提高,推動鄉村振興全方位立體化發展。

  農民脫貧致富受外部環境、實踐能力、主觀認知等因素影響和制約較大,針對這些根源,市文廣旅局,採取既扶標又扶本、既治表又治根的辦法,對村民實施“四助力”,使村民在參與脫貧致富實踐中學會和掌握生産、經營、管理和服務的經驗和技能,由被幫扶者轉變為自主脫貧致富的實踐者,變外部被動扶貧為村民自覺主動致富,讓村民丟掉“扶手”,自覺走上鄉村振興之路。

  如今,一個經濟富裕、文化活躍、社會和諧、各業發展、充滿活力、充滿希望的新型馬鞍山村正在崛起。

  C鄉村旅遊之“興”

  以旅遊興村,助力鄉村發展,馬鞍山只是市文廣旅局發展鄉村旅遊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市文廣旅局將鄉村旅遊業作為脫貧攻堅的助推器、鄉村振興的加速器、城鄉融合發展的催化劑,農業産業融合發展的黏合劑,堅持科學整合鄉村旅遊資源,深挖特色鄉村文化,夯實發展基礎、壯大發展規模、提升發展品質,著力構建“全區域、全季節、全要素、全産業鏈”現代産業體系,鄉村旅遊實現了由點穿線、由線擴面、由分散到規模化發展的轉變,成為我市旅遊産業新的增長點和農業産業結構調整、美麗鄉村建設、農民增收致富方面的重要引擎。

  按照科學編制的《長春市鄉村旅遊發展總體規劃(2018-2030)》,市文廣旅局堅持項目帶動,夯實産業發展基礎;融入文化內涵,用品質提升發展;培育新興業態,創新發展模式。據統計,長春市現有在建投資億元以上的鄉村旅遊建設項目17個,鄉村旅遊産品的影響力和服務品質不斷提升。以農為本、以鄉為魂,市文廣旅局還設計推出諸多文化內涵豐富的鄉村旅遊精品活動和特色品牌,提升了我市鄉村旅遊産品的檔次和品位。“鄉村+避暑”“鄉村+冰雪”“鄉村+溫泉”“鄉村+研學”“鄉村+康養”“鄉村+休閒”“鄉村+商貿”等新業態的培育,推動鄉村旅遊創新發展。

  2020年,全市鄉村旅遊接待遊客1325.04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91.13億元。雙陽和九台兩個區被評為全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縣,全市現有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4個,全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點15個,省級鄉村旅遊重點村11個,吉林省A級鄉村旅遊經營單位58家。雙陽區、九台區、凈月高新區成為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農安縣、蓮花山區成為首批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

  下一步,市文廣旅局將緊緊抓住鄉村振興的戰略機遇,將鄉村旅遊作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最佳載體,積極探索,大膽實踐,充分發揮資源優勢,深入挖掘文化內涵,著重突出地方特色,加快精品項目建設,不斷優化人居環境,推動農業與二、三産業的融合發展,全面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讓村民幸福地生活在這片充滿希望的田野上。(撰稿/孫嬌楊)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