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之間,映照改革開放的進程和速度

2018-12-14 19:12:18|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韓基韜

  改革開放40年,神州大地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而所有的巨變,都是由一點一點小小的改變開始的,人們通訊方式的改變就是其中最典型也是最能映照改革開放進程和速度的“參照物”。

  在上個世紀70年代末期80年代初期,人們的通訊方式主要還是書信和電報。在那個年代,有急事,就拍電報,沒有急事,就寫書信。經歷過那個時代的人都有印象,拍電報所説的話,必須字斟句酌好了,再去電信局發電報,因為收費實在是太貴了……書信倒是不貴,但少則一週,多則半月的送達速度,有時候也讓人很崩潰。

  雖然那個時代手搖電話機一般在鄉鎮政府或者村大隊裏也有一台兩台的,但除非特急或者災害報告,一般都不會用,因為這種俗稱“搖把子”的需要經過總機來轉,使用起來非常不方便。

  1981年,當轉盤式電話開始走進極少數家庭的時候,人們更多的是羨慕和新奇,因為這種電話雖然撥號也很麻煩,樣子也很古板,尤其是安裝和通話費用非常昂貴,所以也沒有被大面積的普及推廣,只是作為身份和實力的象徵,被一些先富起來的家庭使用。

  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上海開通中國第一家尋呼臺,BP機開始進入中國,人們開始了即時通訊,無論身處何時何地都可以被找到,這大大加快了人與世界連接的速度。

  可能很多人都會記得,BP機最開始還是模擬數字信號,被呼叫者只是從呼叫臺獲得一個數字信號,要想知道是誰在呼自己,需要打電話到尋呼臺才知道。雖然通訊手段現在看起來有點可笑,但是在那個年代,誰的腰上要是別著一個肥皂大小的黑乎乎的摩托羅拉傳呼機,那真的是牛大發了……

  傳呼機大行其道的同時,俗稱“大哥大”的行動電話也開始出現在少數人手裏,3萬元一部,價格在當時可謂是“天價”,但依然擋不住一些生意人一擲千金,購買一部拿在手中,找尋那種“一機在手,掌握所有”的成功感覺。

  2000年以後,隨著黑白屏數字手機的出現,“大哥大”逐步退出了歷史舞臺,手機正式作為人們的即時通訊工具走入尋常百姓家庭。與此同時,眾多國外手機品牌廠家也以中國市場作為重點市場進行産品研發和投放,一時間,摩托羅拉、諾基亞、西門子、三星等國外品牌手機“群雄逐鹿”,讓中國消費者目不暇給,用戶的選擇性和生産廠家的服務水準在這一個階段都有大幅度提高。

  這種“群雄逐鹿”的局面隨著2010年6月8日淩晨1點“蘋果之父”喬布斯發佈蘋果第一代智慧手機而結束,在這之後,智慧手機大行其道,尤其是借助互聯網終端的快速發展,智慧手機極大的影響了人們的生活,它不但改變了人們的閱讀習慣,讓很多報社媒體關門,而且也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尤其是手機支付和各種生活應用,可以説現在大多數人已經一刻都離不開手機,手機成了人們身體的一部分。

  改革開放40年,從一部小小的通訊工具,方寸之間折射中國人民在改革開放進程中的生活變化和觀念進步,40年的輝煌與革新,在一塊小小的螢幕中盡顯。(王庭)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