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人士談中國改革開放40年:中國智慧助力解決世介面臨的問題與挑戰

2018-12-17 09:47:03|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張倩楠

  國際在線報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 賈延寧、劉志敏、許多、李大勇、高俊雅、朱宛玲、孫宇):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國共産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舉行。這次會議被看作中國改革開放政策實施的起點。40年來,這項旨在推動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完善和發展中國社會主義制度,同時保證中國共産黨先進性的政策所取得的成就舉世矚目:7億多人口擺脫貧困;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奇跡”成為世界對中國改革開放發展成果最廣泛的評論。同時,中國的發展經驗,獲得國際社會越來越多的讚賞和認可,中國智慧,正助力解決當今世介面臨的一些問題。

  1978年,當中國改革開放的序幕剛剛拉開時,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嚴重阻礙了經濟發展和社會創新。最直接的體現之一,是社會消費品供應的匱乏,不少消費品不得不實行憑票證限量供應。法國亞義賽公司董事長、法中委員會副主席錢法仁是一位出生在法國馬賽的華人,從事法中貿易近40年的他,第一次常駐中國的時間恰好是1978年,當時的北京給25歲的錢法仁留下的印像是深刻的。錢法仁説:“我們第一次去(中國常駐),覺得跟西方國家距離還是相當大的。那時候我們買什麼東西,不僅需要錢,還要糧票啊、布票啊,在生活上和西方國家距離還是很大的。”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法國亞義賽公司董事長、法中委員會副主席錢法仁 拷貝

  法國亞義賽公司董事長、法中委員會副主席錢法仁

  錢法仁初次抵達北京的時候,中國全國9.6億人口當中,貧困人口超過7億;國內生産總值3679億元(人民幣),人均國內生産總值只有385元(人民幣)。在這樣規模和起點的國家推動現代化建設,人類歷史上並沒有先例可循。因此,中國的發展註定要“摸著石頭過河”,走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

  通過實施各領域改革開放政策,中國的農業生産向專業化、商品化、社會化發展;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企業的生産經營自主權逐步擴大;從沿海地區逐步向全國推開的經濟特區、經濟技術開發區、自由貿易試驗區等,為吸引外資,引進先進科學技術和管理經驗創造了良好條件。如今,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國內生産總值超過了82.7萬億元(人民幣);人均國內生産總值接近6萬元(人民幣),上升為中等偏上收入國家;7億多人實現了國際貧困線標準下的脫貧。在此前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一個國家,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取得如此大的進步。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法國前總理德維爾潘出席“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世界意義與香港角色”國際研討會 拷貝

  法國前總理德維爾潘出席“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世界意義與香港角色”國際研討會

  在法國前總理德維爾潘看來,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功,與“務實”和“合作”這兩個關鍵詞分不開。德維爾潘表示:“在短短的40年裏,中國在經濟、社會和全球領導方面經歷了巨大變革。中國的奇跡絕非偶然,中國成功(實施)改革開放40年來,我們可以從中得到兩個經驗:一是只有根植于務實和漸進的長期計劃才能帶來改變;二是告訴我們,開放和合作是建設發展中的關鍵。”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德國資深記者馬丁 庫默 拷貝

  德國資深記者馬丁•庫默

  80歲高齡的德國記者馬丁·庫默在過去40多年,用鏡頭真實記錄了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的變化。1976年,庫默陪同德國政府官員第一次到達中國上海、深圳等地。此後的2008年北京奧運會,200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週年慶典、2010年上海世博會,庫默的作品記錄下中國一個個重要的歷史瞬間。從2010年起,庫默在德國舉辦了一系列攝影作品展,他希望通過展覽,讓德國民眾更好地了解飛速變化的中國。庫默説:“幾十年前有很多人認為,中國這個社會主義國家會永遠貧窮、落後,但經過改革開放四十年的發展,中國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相信,現在的中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是舉足輕重的。”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與本台記者合影 拷貝

  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與本台記者合影

  如果説,改革激發了中國的內生動力。那麼,開放則讓中國融入了外部世界。40年間,以美元計價,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增長了198倍,貨物進出口占國際市場的份額排名從全球第29位,轉變成為全球第一大出口國和第二大進口國。40年間,中國累計使用外商直接投資超過2萬億美元,成為全球第二大外資流入國,外商投資企業的進出口額幾乎佔據了中國貨物進出口總額的半壁江山。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説,中國開放政策促進了國家發展,也惠及了世界。他表示:“中國通過40年的改革開放,在沿海以及城市地區優先發展,同時帶動全國各地不斷發展,我想這個發展方式是成功的。在這個發展過程中,中國也給周邊國家帶來了不少積極影響。因為中國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很多日本企業也在中國發展,日本國內由此得到很多益處。我希望中國和日本繼續合作,也希望日本在日中合作之下可以取得更大的發展。”

  從“大規模引進來”到“大踏步走出去”,通過改革開放實現自身發展的中國,正在持續加深同外部世界的互動。40年間,中國累計對外直接投資從零增長到超過1萬億美元,成為全球第三大對外投資國;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後,中國對外承包工程累計簽訂合同額近2萬億美元;2013年以來,在“一帶一路”倡議帶動下,中國與沿線國家開展的合作項目,有力促進了當地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巴布亞新幾內亞總理奧尼爾接受採訪 拷貝

  巴布亞新幾內亞總理奧尼爾接受採訪

  2018年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的東道主——巴布亞新幾內亞是太平洋島國地區首個與中國簽署“一帶一路”建設諒解備忘錄的國家。近年來,在“一帶一路”倡議框架下,包括港口和公路在內的多個建設項目在巴新開工,顯著提高了當地民眾的生活水準。巴新總理奧尼爾説,共建“一帶一路”不僅為巴新的發展帶來巨大活力,也使太平洋島國地區整體獲益。奧尼爾表示:“中國目前的發展值得我們欽佩,我認為許多國家都從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中獲益。對於像巴新這樣的發展中國家,這是一個偉大的倡議,為我們帶來了獲得資金投資、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的新途徑,而且也提高了巴新人民的生活水準。”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津巴布韋總統姆南加古瓦接受採訪 拷貝

  津巴布韋總統姆南加古瓦接受採訪

  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這是中國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目的。通過改革開放,中國用幾十年的時間完成了一些發達國家上百年的發展歷程。而中國的發展實踐,也讓廣大發展中國家看到了可資借鑒和吸收的經驗。2018年4月和9月,津巴布韋總統姆南加古瓦兩度訪華,中津雙邊關係提升為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姆南加古瓦認為,津巴布韋需要像中國這樣的夥伴來幫助推進發展,通過鞏固發展中津務實合作,研究學習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經驗。姆南加古瓦説:“我們都知道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後,經濟迅速崛起,社會、人文等各領域發展都取得了長足進步。津巴布韋要向中國學習,從中汲取適合自己發展方式的寶貴經驗。”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阿根廷政治諮詢研究中心主任、著名中國問題專家帕特裏西奧·吉烏斯托 拷貝

  阿根廷政治諮詢研究中心主任、著名中國問題專家帕特裏西奧·吉烏斯托

  40年來,中國的發展成就向世界展示了一個人口眾多的東方大國從貧窮到富裕、從封閉到開放、從落後到引領,一步步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成長軌跡。在不久前舉行的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三次峰會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了題為《登高望遠,牢牢把握世界經濟正確方向》的重要講話,呼籲共同營造自由、開放、包容、有序的國際經濟大環境。阿根廷政治諮詢研究中心主任、著名中國問題專家帕特裏西奧·吉烏斯托説,當世介面對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抬頭、經濟和政治等諸多領域不確定性增加的境況,“中國智慧”,將為促進全球發展增添新動力。吉烏斯托表示:“促進經濟全球化、維護貿易自由化、以創新推動增長和減少貧困人口,是實現未來世界經濟增長和可持續發展面臨的幾個關鍵挑戰。習近平主席在講話中對此一一提出了中國的倡議,並把戰勝這些挑戰作為實現中國自身發展和中國推動世界經濟發展所需要完成的中心任務。普惠共贏正是‘中國智慧’了不起的價值所在。”

  全球化是不可逆轉的時代潮流,推進互聯互通、加快融合發展,是促進各國共同繁榮發展的必然選擇。過去,中國的改革開放經受了歷史的檢驗;未來,中國會以更加開放的思維謀求發展,會以更加開放的胸懷擁抱世界。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