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新聞眼丨鑒往知來——跟著總書記學歷史

2019-08-23 13:24:56|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央視新聞客戶端|編輯:杜軍帥

時政新聞眼丨鑒往知來——跟著總書記學歷史

  歷史是最好的老師。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重視對歷史的學習和對歷史經驗的總結與運用。跟著總書記學歷史,你算是跟對了。最近幾天,以甘肅的河西走廊為“課堂”,總書記給人們上了一堂歷史“新課”。《時政新聞眼》就從這堂“新課”説起,敲黑板、劃重點,為你解答跟著總書記學歷史的“上課地點”“觀點方法”“學習重點”等一系列問題。

  △視頻:習近平在甘肅考察

  這堂歷史“新課”,總書記講了些什麼?

  從“敦者大也,煌者盛也”的敦煌,到“城下有泉,其水若酒”的酒泉,從“張國臂掖,以通西域”的張掖,到大破匈奴、彰顯“武功軍威”的武威……吟咏河西走廊上這些光輝的名字,便能感受到撲面而來的歷史氣息。

  8月19日至21日,甘肅之行的前三天,習近平走過甘肅五市,前往九個考察點,其中五個與歷史緊密相關。在這個縱橫千里的“課堂”上,總書記給我們上了一堂別開生面的“歷史課”。

  8月19日首站造訪敦煌莫高窟,總書記説,要深入挖掘敦煌文化和歷史遺存蘊含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價值理念、道德規範等。他還提到,要加強對少數民族歷史文化的研究,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時政新聞眼丨鑒往知來——跟著總書記學歷史

  △圖中的九層樓閣,是莫高窟的標誌性建築,為保護窟內石胎泥塑的佛像而建。(央視記者張曉鵬拍攝)

時政新聞眼丨鑒往知來——跟著總書記學歷史

  △這就是九層樓閣內的佛像,高35.5米,是莫高窟現存最大的一身倚坐佛像。工匠先在崖壁上鑿刻出佛像的大體輪廓,然後用草泥壘塑,再用麻泥細塑,最後敷彩而成。(敦煌研究院提供)

時政新聞眼丨鑒往知來——跟著總書記學歷史

  △這是第61窟,也叫“文殊堂”。洞窟的西壁繪有巨型的五台山圖,長13.5米,高3.5米,被認為是莫高窟最大的佛教史跡畫。(敦煌研究院提供)

  20日,總書記全天四個考察點都與歷史緊密相關。上午,在嘉峪關關城,他説,長城、長江、黃河等都是中華民族的重要象徵,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標誌。我們一定要重視歷史文化保護傳承,保護好中華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脈。

時政新聞眼丨鑒往知來——跟著總書記學歷史

  △遠眺嘉峪關關城。(央視記者彭漢明拍攝)

時政新聞眼丨鑒往知來——跟著總書記學歷史

  △透過窗欞欣賞嘉峪關關城的獨特視角。(央視記者李輝拍攝)

  隨後,他來到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他在這裡詳細了解西路軍當年的戰鬥歷史和感人事跡。他説,我們要講好黨的故事,講好紅軍的故事,講好西路軍的故事,把紅色基因傳承好。

時政新聞眼丨鑒往知來——跟著總書記學歷史

  △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陣亡烈士公墓。

時政新聞眼丨鑒往知來——跟著總書記學歷史

  △他們是西路軍軍政委員會成員。

時政新聞眼丨鑒往知來——跟著總書記學歷史

  △1937年1月,西路軍第五軍軍長董振堂在高臺縣城與敵人經過九天八夜的血戰後犧牲,時年42歲。2009年9月,董振堂入選“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這是董振堂的革命烈士證明書。

  當天下午,總書記來到新西蘭人路易•艾黎(1897-1987)創辦于1942年的山丹培黎學校。總書記首先參觀了艾黎故居。他稱讚山丹培黎學校是一所具有光榮歷史和國際主義精神的職業學校。他還談起艾黎提出的“手腦並用,創造分析”的辦學宗旨,希望傳承優良傳統。

時政新聞眼丨鑒往知來——跟著總書記學歷史

  △山丹培黎學校的校園內,隨處可見展示校史的墻繪。這幅主題為“西徙圖存”的墻繪展現的是1943-1944年,艾黎帶領學生從陜西鳳縣遷至甘肅山丹縣的場景。

時政新聞眼丨鑒往知來——跟著總書記學歷史

  △艾黎當年為學生專門設計了校服。(央廣記者潘毅拍攝)

  此後,總書記驅車一個多小時,來到山丹馬場。山丹馬場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歷史最悠久的馬場。西元前121年,西漢驃騎將軍霍去病在此屯兵牧馬。總書記參觀了這裡的場史館,了解馬場歷史沿革和改革發展情況。

時政新聞眼丨鑒往知來——跟著總書記學歷史

  △這是山丹馬場場史館。(央視記者舒貝拍攝)

時政新聞眼丨鑒往知來——跟著總書記學歷史

  △霍去病征戰匈奴收復河西。

時政新聞眼丨鑒往知來——跟著總書記學歷史

  △體形勻稱,粗壯結實的山丹馬。(央視記者章猛拍攝)

  結束河西走廊的三天“現場教學”後,22日下午,總書記在蘭州做了一次“小結”和“點評”。他説,甘肅是一片紅色土地,在中國革命歷史進程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他強調,甘肅要運用紅色資源,認真抓好“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組織廣大黨員、幹部學習黨史、新中國史。

  習近平的“歷史課堂”,往往設在哪?

  重視對歷史的學習和對歷史經驗的總結與運用,習近平總書記一以貫之。《時政新聞眼》梳理髮現,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他主持的中央政治局59次集體學習中,至少有9次就是以歷史為主題。“課堂”就設在中南海裏。

時政新聞眼丨鑒往知來——跟著總書記學歷史

  談到歷史,總書記總是語重心長。在2014年10月就我國歷史上的國家治理進行集體學習時,他説,怎樣對待本國歷史?怎樣對待本國傳統文化?這是任何國家在實現現代化過程中都必須解決好的問題。對綿延5000多年的中華文明,我們應該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國,需要對我國歷史和傳統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對我國古代治國理政的探索和智慧進行積極總結。

  △微視頻《領導幹部要多讀一點歷史》。2018年6月13日,習近平在山東蓬萊市考察時説,“我國古代史、近代史、現代史構成了中華民族的豐富歷史畫卷。領導幹部要多讀一點歷史,從歷史中汲取更多精神營養。”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總書記歷次的國內考察中,文物保護單位、革命紀念館等歷史遺址是他去得比較多的地方。這是更加生動的“歷史現場課”。以長征主題的革命紀念館為例,《時政新聞眼》曾經做過梳理,除了今年到訪中央紅軍長征集結出發地江西于都之外,他此前還在紅軍長征的三個重要紀念年份分別到訪長征出發、轉折、會師的標誌性紀念地,回望長征歷史,傳承長征精神。

時政新聞眼丨鑒往知來——跟著總書記學歷史

  △位於江西省于都縣的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館。(央視記者段德文拍攝)

  在國外出訪途中,在主場外交活動中,歷史和文明也是習近平與國外領導人交談比較多的話題。這是視野更寬的“歷史交流課”。今年首訪選在意大利。習近平説,中意都具有悠久的歷史,對文明的傳承都高度重視,這是兩國能夠相互理解、友誼長存的根基。歷史無言,卻是最好的“外交大使”。

時政新聞眼丨鑒往知來——跟著總書記學歷史

時政新聞眼丨鑒往知來——跟著總書記學歷史

  △今年3月,習近平在意大利訪問期間見證796件套流失海外的中國文物返還給中國。這是部分文物。

時政新聞眼丨鑒往知來——跟著總書記學歷史

  △今年3月習近平訪問法國時,馬克龍總統贈送了1688年法國出版的首部《論語導讀》法文版原著。馬克龍介紹説,《論語》的早期翻譯和導讀曾對孟德斯鳩和伏爾泰的哲學思想有過啟發。這部《論語導讀》原著目前僅存兩本,另一本存放在法國國立吉美亞洲藝術博物館。

  今年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前,習近平與外方領導人先看了一個文物展。在展出的9件文物中,就有斯裡蘭卡的國寶級文物——鄭和《佈施錫蘭山佛寺碑》(複製品)。習近平介紹説,當時鄭和船隊所到之處,都會立碑紀念。鄭和的到訪帶去的不是戰亂,而是和平與繁榮。這樣的歷史證物,讓人心領神會。

時政新聞眼丨鑒往知來——跟著總書記學歷史

  △鄭和《佈施錫蘭山佛寺碑》(複製品),原碑于1409年製成,出土于斯裡蘭卡加勒港,現藏于斯裡蘭卡科倫坡國家博物館。(央視記者李錚拍攝)

  總書記常説的“大歷史觀”,你讀懂了嗎?

  2011年,習近平在中央黨校分享學歷史的心得:“在學習歷史知識的時候,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觀和方法論,不能讀死書,要同工作實際結合起來。”進入新時代,我們更加需要深刻把握人類發展歷史規律,在對歷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來。一句話,要有“大歷史觀”。

時政新聞眼丨鑒往知來——跟著總書記學歷史

  △“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型展覽”于2018年11月起在北京國家博物館展出。(資料圖)

  什麼是“大歷史觀”?在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上,總書記説,“以數千年大歷史觀之,變革和開放總體上是中國的歷史常態。”集體學習“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和時代價值”時,他説,“要堅持大歷史觀,把五四運動放到中華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國人民近代以來170多年鬥爭史、中國共産黨90多年奮鬥史中來認識和把握。”

  正是基於“大歷史觀”,總書記提出共建“一帶一路”的構想,喚起了沿線國家的歷史記憶,賦予古代絲綢之路以全新的時代內涵。正是基於大歷史觀,總書記端起“歷史望遠鏡”回顧過去、展望未來,做出“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科學論斷。正是基於“大歷史觀”,中國立法確定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烈士紀念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並舉行隆重活動,銘記犧牲,昭示和平。

時政新聞眼丨鑒往知來——跟著總書記學歷史

時政新聞眼丨鑒往知來——跟著總書記學歷史

  △2015年9月3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紀念大會在北京舉行。由300余名抗戰老兵、英烈子女、抗戰支前模範組成的2個乘車方隊,行進在受閱方隊最前面,接受祖國和人民的致敬。(資料圖)

  總書記為什麼尤其強調這門歷史“必修課”?

  8月22日下午,在習近平總書記即將結束甘肅之行時,他再次談到了一件事,要組織廣大黨員、幹部學習黨史、新中國史。在《時政新聞眼》看來,跟著總書記學歷史,就要重點學好黨史、新中國史這門“必修課”。

  2011年9月,習近平在中央黨校2011年秋季學期開學典禮上説,“我要強調的是,中國共産黨的歷史是中國近現代以來歷史最為可歌可泣的篇章,學習中國近現代史要特別注意學習中國共産黨的歷史。”

  2013年6月,總書記在主持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體學習時,又提到了重點學習黨史、國史的命題。他説,學習黨史、國史,這門功課不僅必修,而且必須修好。

時政新聞眼丨鑒往知來——跟著總書記學歷史

  △中共中央黨校陳列館。(央視記者邢彬拍攝)

  今年7月,一則通知印發全黨,要求把學習黨史、新中國史作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重要內容。從強調學習黨史、國史,到強調學習黨史、新中國史,離不開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這個重要時間節點。

  就在這次甘肅考察之前,習近平對“記者再走長征路”主題採訪活動作出重要指示。他希望廣大黨員、幹部認真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深刻認識紅色政權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牢記黨的初心和使命,牢記黨的性質和宗旨,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時政新聞眼丨鑒往知來——跟著總書記學歷史

  △這是習近平眺望過的于都縣城東門渡口。當年,毛澤東、周恩來等和中央直屬機關就是從這個渡口渡過於都河開始長征的,此地也被稱為“長征第一渡口”。(央視記者張曉鵬拍攝)

時政新聞眼丨鑒往知來——跟著總書記學歷史

  △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館展出的“草鞋地圖”。這是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時,用紅五星和80雙草鞋繪出的中國地圖。(央視記者邢彬拍攝)

  學黨史、新中國史這門“必修課”,怎樣才算“合格”呢?作為9000多萬中國共産黨黨員這個“超大班”的“班主任兼歷史老師”,習近平總書記早已提供了“標準”:“在對歷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現實工作、更好走向未來,不斷交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合格答卷。”

  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今年10月1日前後,北京將隆重舉行慶祝活動。這將是學習黨史、新中國史的生動課堂和鮮活教材。快來和《時政新聞眼》一起,繼續跟著總書記學歷史吧。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