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決戰決勝階段,你需要了解這十大核心問題!

2019-10-19 11:33:05|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呂冬

  10月17日,是第六個國家扶貧日,習近平對脫貧攻堅工作再作重要指示:各地區各部門務必咬定目標、一鼓作氣,堅決攻克深度貧困堡。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脫貧攻堅已到了決戰決勝、全面收官的關鍵階段。越是到緊要關頭,越不能鬆懈,越要有攻城拔寨、越溝邁壑的勇毅和篤行。如何確保高品質打贏脫貧攻堅戰?關鍵在於破除精準扶貧工作的難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為此,人民論壇特別邀請北京師範大學政府管理學院院長、教授章文光進行對精準扶貧十大核心問題進行深度解析。思響哥推薦閱讀。

脫貧攻堅決戰決勝階段,你需要了解這十大核心問題!

  1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戰略如何有效銜接?

  從任務邏輯上看,精準扶貧是首要任務,鄉村振興是深化和保障。精準脫貧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基本前提,鄉村振興又是鞏固脫貧成果、提升脫貧品質的有效手段。從範疇邏輯上看,精準扶貧解決絕對貧困,實現全面小康;鄉村振興解決相對貧困,實現共同富裕。從時間邏輯上看,要立足2020年和2050年這兩個時間節點,在全面脫貧基礎上實現鄉村振興。鄉村振興戰略側重於從頂層設計角度為農村發展指明方向,是一個系統性工程,意在促進農村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的全面發展和整體提升。精準扶貧從致貧的因素出發,針對不同原因,採取不同的扶貧措施,幫助每一個貧困戶脫貧,側重於微觀政策。【全文】

  2精準扶貧面臨哪些執行困境?

  當前我國的精準扶貧政策執行中容易出現“一刀切”現象、“扭曲”問題、“府際關係”問題、“信貸壞賬”風險等,這主要是由於執行主體的有限理性、執行對象的多樣性和複雜性、執行環節的監管低效以及執行保障的配套缺乏所造成的。對此,只有完善中央與地方的銜接機制,推進培訓工作,加大監管力度,強化保障機制,才能有效提升政策執行效果。【全文】

  3精準扶貧政策的“外部性”

  政策間外部性是指同域政策間的衝突或協同,産生正向協同效應的稱為正外部性,産生負向衝突效應的稱為負外部性。精準扶貧政策間外部性主要是指扶貧領域內各種政策之間的相互影響,在現實中經常表現為政策頂層設計與實際執行效果的協同或衝突。精準扶貧政策密切幹群關係,駐村工作隊創新基層治理機制,易地扶貧搬遷推進城鎮化進程,生態補償扶貧保護綠水青山……這些政策措施不僅改善了貧困地區農民的生産條件以及生活狀況,而且帶來了正向協同效應,屬於典型的精準扶貧政策間正外部性。【全文】

  4精準扶貧過程中的政策協同

  在精準扶貧工作中,“發展生産脫貧一批”是實現脫貧目標的重要途徑,但部分地方政府由於擔心被生態環境指標“一票否決”,採取了“一刀切”式的方法,把區域內導致污染的建築材料生産企業全部關停,而達標的建築材料生産企業又未能及時引進,使得危房改造、易地搬遷、基礎設施建設等所需的材料成本大幅上升,僅依靠生態補償的轉移支付無法推進精準扶貧的各項工作。針對這些問題,除了要尋求其他轉移支付的途徑外(如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場),更要增強生態産業的發展能力,拓寬生態産業的發展思路。這就要求地方政府要創新方式方法,探索符合本地區實際的政策協同路徑。【全文】

  5基於致貧原因的精準幫扶

  總體來看,可以從國家、地區、個人三個層面著手,探索致貧原因,從而採取相應的幫扶措施。國家層面上,基本醫療保障體系、教育公平制度、就業與再就業引導機制的不完善,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基本養老保險等覆蓋面不全,是致貧的主要原因。地區層面上,市場建設滯後、産業結構不合理、自然資源缺乏以及資源開發不足,是致貧的深層次原因。個人層面上,貧困戶脫貧能力和脫貧意識不強,是致貧的內在原因。基於此,可以從産業、教育、基礎設施建設、綜合保障、社會幫扶等方面著手,為精準扶貧提供思路。【全文】

  6“五個一批”助力脫貧攻堅

  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首先要引進優秀人才,解決貧困地區人力資源短缺問題。可以通過提供土地、資金以及勞動力等方式,引導優秀人才立足當地資源創新創業。其次要優化産業結構,提高産品附加值。貧困地區主要以第一産業為主,産品附加值低,利潤率不高,貧困戶增收效果不顯著。對此,應根據貧困地區的實際情況延伸産業鏈,大力發展加工業以及服務業,提高産品附加值,實現收益最大化。最後要增強市場敏感度,避免産品同質化。貧困地區發展産業多以政府為主導,輸出的産品容易出現同質化問題。而市場價格多受供需關係影響,當供大於求時會導致産品積壓,降低貧困戶收入。對此,應尊重市場規律,根據供需關係選擇適合生産的産品。【全文】

  7決勝脫貧攻堅背景下的“六個精準”實踐分析

  當前階段的項目安排要更加注重幫扶措施的有效性。要加強産業項目的調研論證,不能讓“病急亂投醫”的項目盲目上馬以及“想當然”的項目隨意上馬,要著力破解項目造血功能不足、同質化嚴重、商品化程度不高等現實困境,帶動貧困群眾走上經濟內生增長、自主脫貧致富的可持續發展道路。此外,實現項目科學安排和效果提升,要處理好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關係;要注重項目的市場化、組織化程度,發展産權明晰、分配合理的農村産業;要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同時充分發揮政府在規劃引導、政策支持、市場監管、法治保障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全文】

  8用好脫貧戶分類監測鞏固脫貧成效

  脫貧戶分類監測要實現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的統一。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打好脫貧攻堅戰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優先任務。貧困村和所在縣鄉當前的工作重點就是脫貧攻堅,要保持目標不變、靶心不散、頻道不換”。這要求脫貧戶分類監測既要著力於眼前脫貧攻堅的成效鞏固,也要考慮到未來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實現,從服務於鄉村振興戰略和新時代“三農”工作的長遠角度出發,審慎調查研究並及時制定出臺相關政策。【全文】

  9建立返貧風險預警機制化解返貧風險

  扶貧部門要加強與各行業部門的互聯互通,探索建立返貧風險預警機制。一是關注因自然災害、意外事故、重大疾病而産生返貧風險的脫貧戶,特別是處於慢性病高發區域、自然災害多發區域的脫貧戶。二是關注脫貧戶的産業發展情況,從生産、管理和銷售三個環節設立監測指標,對生産經營性收入佔比較高的脫貧戶進行重點關注。三是關注脫貧戶的就業情況,特別是從事高危行業、家中勞動力有限的脫貧戶。四是關注脫貧戶的自身發展動力,尤其要關注收入略高於達標線的脫貧戶的內生動力,杜絕“越幫越懶”現象産生。五是關注兜底保障政策不持續帶來的風險,重點關注轉移性收入佔比較高的脫貧戶。【全文】

  10群眾認可度是精準扶貧的“試金石”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扶貧工作必須務實,脫貧過程必須紮實,脫貧結果必須真實,讓脫貧成效真正獲得群眾認可、經得起實踐和歷史檢驗”。群眾認可既是脫貧攻堅的重要導向,也是精準施策的實踐原則。脫貧成效如何,群眾是最終評判者。作為第三方評估貧困縣退出重要指標的群眾認可度,是決定精準扶貧成效的“試金石”。【全文】

 

  來源 | 人民論壇網(rmltwz)

  作者 | 北京師範大學政府管理學院院長、教授 章文光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