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好弘揚“黃河文化”的前沿陣地

2019-10-20 20:58:03|來源:光明網|編輯:靳松

打造好弘揚“黃河文化”的前沿陣地

——記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開館

  光明日報記者 王勝昔 光明日報通訊員 郝永飛

  二里頭開館,夏王朝發聲。

  10月19日,位於河南省偃師市的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正式開館。同時舉行的還有第二屆世界古都論壇、紀念二里頭遺址科學發掘60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文化遺産大眾傳播主題論壇等活動。

  二里頭所處的河南洛陽盆地位於河洛文化核心區,南臨古伊洛河、北依邙山、背靠黃河,地理位置險要。“擇天下之中而立國”是中國歷代王朝所追求的地理正統觀。自夏商開始,二里頭所在的區域就成為“建中立極”統治四方的風水寶地。西周金文把最早的“中國”指向洛陽盆地,即河洛地區。司馬遷認為:“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間。”(《史記·封禪書》)意思是夏商週三代王朝,其統治的核心區域集中在以黃河中游為中心的中原地區,這一區域就是最早的中國。

  二里頭夏都遺址從1959年開始發現,60年間挖掘考古工作一直持續。到目前為止,這裡已經發現了中國最早的宮殿遺址、中國最早的城市主幹道網、中國最早的青銅鑄造作坊和“龍圖騰”最直接、最正統的根源。正是由於二里頭遺址在早期中國研究領域的重要性,建設博物館展示和保護出土文物就勢在必行。

  2014年9月,在國務院召開的“十三五”規劃編制工作座談會上,李克強總理在談及二里頭文物保護時,指出一定要儘快建設遺址博物館。隨之,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被列為國家“十三五”重大文化工程項目。

  據介紹,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與洛陽市政府共建、共管,博物館項目佔地約246畝,總投資約6.3億元,總建築面積約3.2萬平方米,展品總量2000多件(套)。藏品類型涵蓋青銅器、陶器、玉器、綠松石器、骨角牙器等,在數量和品質上都形成規模和體系,集中展示了華夏第一王都的豐富內涵。“綠松石龍形器”等珍貴文物為首次亮相。

  博物館整體設計分為地上三層和地下一層,頂部的半室外環廊供遊客眺望整個遺址區。博物館基本陳列包括“第一王朝”“赫赫夏都”和“世紀探索”三部分,系統地展示了夏代歷史、二里頭遺址考古成果、夏文化的探索歷程及夏商周斷代工程和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研究成果。展廳還通過文物、圖版、浮雕、沙盤、VR體驗、互動遊戲、模擬展示、視頻播放等多種展陳形式,讓遊客深入了解展品歷史背景,擁有更好的參觀體驗。

  博物館外觀設計以“華夏之源最早中國”為基本理念,包含“鑰匙”“盤龍”“銅爵”“玉璋”等元素。“博物館從上空看,既像一條盤龍,象徵著我們都是‘龍的傳人’,又像一把鑰匙,寓意著中華文明從此得以開啟。”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副館長趙曉軍説,“博物館的主題部分造型像青銅爵杯,寓意‘夏’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步入‘青銅文明’的華夏王朝。”

  “二里頭博物館的整個週邊及內部局部的裝修都採用全手工夯土墻工藝,這是到目前為止世界上最大的夯土單體建築。”二里頭博物館首席設計師、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李立介紹説,“夯土技術的運用,是二里頭博物館規劃設計和建設的核心技術。夯土築城,中國古代建築獨有的優秀傳統理念上得到充分體現。”

  “很遺憾我們第一任隊長趙芝荃老師已經去世了,如果他能夠見到今天博物館開館他該多麼欣慰。三代人六十年的堅守,終於盼到了這一天。”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夏商周考古研究室主任兼二里頭工作隊隊長許宏感慨萬千。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的建立,將有利於闡釋早期中國形成的歷程,讓公眾更好地認知、了解中華文明悠久的歷史,將成為國內外了解中華文明的又一個文化高地。”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在開館儀式上説。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的建成開放,將為觀眾提供親眼看見夏代先民遺留下來的生活用具、生産工具、裝飾品及禮儀用品,了解當時社會發展狀況、人們生活面貌和創造能力的空間,提高文化自信,從歷史中汲取營養和動力。”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李伯謙在開館儀式上説。

  10月20日起,二里頭考古遺址博物館和考古遺址公園同步開放,公眾可以到這裡領略“最早的王朝”的神秘風貌,探尋中華文明之源。趙曉軍表示,隨著博物館的落成開放,該館還將不斷對館藏文物進行整理研究,並進一步聯合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二里頭工作隊,在講好黃河故事、弘揚黃河文化方面走在前列。

  《光明日報》( 2019年10月20日 04版)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