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銳評】中國經濟“體檢單”釋放三大積極信號

2019-11-20 19:06:22|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張群

  中國國家統計局週三(20日)公佈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顯示過去五年經濟規模明顯擴大,結構不斷優化,品質持續提升,有力證明中國經濟正朝著高品質發展方向穩步邁進。

  自2004年起,中國每五年舉行一次全國性的經濟普查,這被形象地比喻為國民經濟“大體檢”。此次經濟普查歷時兩年,對中國境內1億多個從事第二産業和第三産業活動的法人單位、産業活動單位和個體經營戶進行了“地毯式”調查,包括調查第二、三産業的發展規模、佈局、效益,進一步查實各類單位數量、從業人員、資産負債、營業收入等基本情況。在中國經濟處在結構性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本次普查為掌握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推動高品質發展、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了大量基礎數據支撐,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本次經濟普查結果反映出,在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擴大對外開放等舉措推動下,中國經濟正在穩健轉向高品質發展,呈現出三大顯著特徵,釋放出三大積極信號:

  首先,第三産業服務業發展迅猛,帶動中國經濟結構持續優化。本次普查的數據顯示,第三産業的産業活動單位數量佔第二、三産業總數的比重達到80.3%,法人單位資産總計佔比達到81%,第三産業法人單位從業人員佔比達到55%。其中,到2018年末,批發零售業和住宿餐飲業企業法人單位比5年前分別增長131.2%和115.5%;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企業法人單位則比5年前增長316.2%。這表明,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不斷提升,已經成為實至名歸的國民經濟第一大産業,充分體現了中國發展現代服務業、擴大內需促進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的舉措正在發揮效用。

  其次,營商環境不斷優化、市場主體大量增加,為經濟高品質發展增添了活力。過去五年,從事第二、三産業的法人單位和産業活動單位數量年均增幅分別高達14.9%和13.5%。大量新設企業的背後是對中國不斷優化營商環境的認可和信心。過去幾年,中國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斷放寬市場準入,實行全國統一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同時進行大規模減稅降費,加大對中小企業支持……營商環境的不斷優化極大提升了市場主體活力,也增強了中國作為投資目的地的吸引力。世界銀行在《2020年營商環境報告》中,將中國的排名大幅提升15位,超過法國、荷蘭和瑞士等國家。

  第三,創新驅動發展為中國經濟高品質發展蓄積了更多能量。此次普查數據顯示,中國從事戰略性新興産業生産的規模以上企業法人有6.6萬個,比2013年增長37.9%。全國有11.5萬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施了新産品開發,比2013年增長97%。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法人研發經費支出比2013年增長55.7%,申請專利數量增長70.7%。在當前不確定性因素增多、全球經濟增長乏力的背景之下,尋求新的增長點成為全球各國亟需解決的問題,創新則是必由之路。中國對創新驅動發展的深入推進,正在為産業升級和可持續發展蓄積新動能。

  與此同時,本次經濟普查也反映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仍面臨一些短板。比如,社會養老、醫療、教育等需求在不斷增長,市場供給卻存在滯後;産業技術進步有待繼續提速;高技術製造業數量比例雖有所增加,但跟産業升級、消費需求升級的需要比,仍有很大提升空間。這恰恰指明瞭中國經濟未來發展的主要著力點。

  時隔五年的國民經濟大普查,既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做了全面的透視和盤點,也讓中國收穫了發展的信心和動力。儘管發展的不確定因素增多,但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大趨勢不會改變。有理由相信,隨著持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中國經濟將釋放更大的潛力和活力,從而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為世界經濟增長提供更有力支撐。(國際銳評評論員)

標簽:國際銳評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