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播+丨習近平考察雲南這幾站背後的故事

2020-01-25 08:00:52|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央視網|編輯:靳松

  聯播+時隔五年,同樣是新年首次國內考察,習近平總書記再次來到彩雲之南。

  步步行,聲聲問,殷殷情。步履中,有歷史、有故事;細節中,有深情、有深意。值得我們細細咀嚼、慢慢回味、深深思索。

  央視網《聯播+》邀您一起,跟隨總書記的腳步,走進幾個地點,了解背後故事。

  佤族:“人類童年”一躍跨千年

  司莫拉,佤語意為“幸福的地方”。這個有著500多年曆史的村寨不僅幸福,而且幸運。

  19日下午,習近平在騰衝市清水鄉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同村民李發順一家製作當地節日傳統食品大米粑粑。 

  在新中國成立之初,包括佤族在內的一些邊疆少數民族還過著原始生活,仿佛人類的童年階段,因而被喻為“人類童年”。

  1954年後,佤族等9個“直過民族”告別刀耕火種,直接從原始社會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幾乎一夜之間跨越了其他民族上千年的歷程。

  從一山一策、一族一策到一族多策,新時代黨的精準扶貧政策,推動“直過民族”擺脫貧困,融入現代文明。2019年,包括佤族在內的6個民族實現整族脫貧。

  “讓各族群眾都過上好日子,是我一直以來的心願,也是我們共同奮鬥的目標。”習近平多次強調,全面小康一個也不能少,哪個少數民族也不能少,大家都要過上全面小康的生活。

  讓幸福的佤族村更加幸福!脫貧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還在後頭。美好的夢想,在各民族地區升騰。

  和順圖書館:全國藏書最多的鄉村圖書館

  入冬的和順古鎮依然溫暖,大批遊客蜂擁而至,除了享受這裡的閒暇時光外,還可感受這裡獨特的文化傳承。

  説到文化傳承,少不了要説説位於古鎮內的和順圖書館。建館92年,藏書10萬多冊,其中古籍和珍本1萬多冊,內有胡適、熊慶來、廖承志、李石曾等諸多文化大家的題字……這座隱匿于邊陲小鎮的鄉村圖書館久有“在中國鄉村文化界堪稱第一”的美譽。

  19日下午,習近平走進了這座全國建館歷史最長、藏書最豐富的鄉村圖書館,在這裡了解古鎮歷史文化傳承和振興文化教育情況。

  幽幽書香,百年滄桑。和順圖書館就像一部古老的史書,觸目儘是鄉愁,咀嚼全是文化。它的前身是同盟會員寸馥清組織的“鹹新社”和1924年成立的“閱書報社”,後經海外華僑和鄉人捐資贈書,于1928年擴建為圖書館。和順人堅守對文化的執著,譜寫出一部邊陲古鎮的儒雅傳奇。

  習近平一貫重視讀書、重視歷史,正如他所強調的,讀書可以讓人保持思想活力,讓人得到智慧啟發,讓人滋養浩然之氣。

  艾思奇:人民的哲學家

  和順,是我國著名哲學家艾思奇的故鄉。

  1936年,艾思奇出版了一本“把哲學還給民眾”的奇書——《大眾哲學》。讓哲學回歸生活,用大眾話語論述哲學本質,這是艾思奇畢生的追求。他被親切地稱為“人民的哲學家”。

  2016年5月17日,在北京主持召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時,習近平稱讚一大批名家大師為我國當代哲學社會科學發展進行了開拓性努力,艾思奇位列其中。

  在雲南考察時,習近平專程來到和順古鎮深處的艾思奇紀念館。在這裡,他再次對艾思奇予以高度評價:“我們要傳播好馬克思主義,不能照本宣科、尋章摘句,要大眾化、通俗化。這就是艾思奇同志給我們的啟示。”

  1月初,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總結大會上,習近平叮囑道:“中國共産黨人依靠學習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學習走向未來。”

  在雲南,習近平再次叮囑,要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懂得黨的初心和使命之可貴,理解堅守黨的初心和使命之重要。

  雖然時代不同,但哲學的使命不變——瞭望社會、把握時代,為當代找到表述真理的力量。

  “我們現在就需要像艾思奇那樣能夠把馬克思主義本土化講好的人才。”話語裏,有總書記的殷殷期盼。

  西南聯大:中國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瑪峰

  這是一所在中國歷史上只存在了8年的大學,卻被很多人譽為“中國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瑪峰”。

  這裡校舍破陋,生活艱苦,卻英才薈萃,群賢畢至。在朝不保夕、戰火紛飛的逆境中,成為中國歷史上群星閃耀的地方。

  這裡共走出了2位諾貝爾獎獲得者、8位“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170多位兩院院士等一大批享譽世界的棟樑之才。

  20日下午,習近平來到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舊址,參觀西南聯大博物館等,了解抗戰期間西南聯大師生教書救國、讀書報國的光榮歷史。

  櫥窗裏的每張照片背後,都是一段崢嶸歲月。自由的學術風氣、嚴謹的教學態度,炮火中的西南聯大與顛沛流離的文人大師、發憤圖強的學生,一同構成了艱苦卻又絢爛的八年。

  他們的書生意氣、激昂青春,他們的壯志衛國、熱血澎湃,同西南聯大一起走進了歷史,卻留存在中國人的精神世界。

  新時代的中國教育應該走什麼樣的路?在雲南,習近平給出了答案:“我們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要堅持正確辦學方向,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加強高素質教師隊伍建設,培養有歷史感責任感、志存高遠的時代新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人才支撐。”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網)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