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銳評】“西方缺失”與佩洛西的尷尬

2020-02-16 14:08:35|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楊玉國

  “可為什麼如果把華為5G技術引入西方國家,就會威脅政治制度呢?你真的認為民主制度這麼脆弱,華為區區一家高科技公司就能威脅到它嗎?”一頭白髮的中國資深女外交官傅瑩,輕聲慢語地向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發出詰問。

  在14日舉行的慕尼黑安全會議上,佩洛西指責中國試圖通過通信技術企業華為輸出“數字專制”,並稱中國威脅對那些尚未使用華為技術的國家實行經濟報復。佩洛西如此篤定地談及尚未發生的一切,如果要以最禮貌的修辭來形容她的這番講話,“被迫害妄想症”是最合適不過了。

  佩洛西的臆想,引來在台下旁聽的傅瑩的質疑。正如傅瑩所説,四十多年前實行改革開放後,中國引入了各種各樣的西方技術,“微軟、IBM、亞馬遜,他們在中國都很活躍”,她認為,這些技術並沒有威脅到中國的政治體制,而是幫助中國取得了成功。

  面對旁聽席對傅瑩提問發出的陣陣掌聲,佩洛西面露尷尬,稱華為等中國企業“不是自由企業的模式”。然而,佩洛西的歐洲朋友真的也這麼認為嗎?恐怕不是。

  出席本屆慕尼黑安全會議的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接受路透社副總編加洛尼專訪時指出,很多國家,比如英國和德國,並沒有一味聽信謠言,在維護好本國通訊基礎設施安全基礎上,願意給其他各國企業包括華為提供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美國為何不能接受別的國家的企業也能夠在經濟、科技方面嶄露頭角?恐怕內心有一種陰暗的心理,就是不希望看到別的國家發展起來,不希望看到別國的企業也能夠做大做強。

  非歧視原則,本是市場經濟,也就是佩洛西所稱“自由企業的模式”的根本原則之一。這是市場各方關於公平競爭的嚴肅約定。不幸的是,美國的一些政治人物不僅在華為5G問題上破壞了這一約定,而且極力阻撓其歐洲夥伴與華為合作。一段時間以來,華盛頓一些精英對單邊貿易制裁等貿易保護主義措施的熱衷,嚴重破壞了市場規律和投資者信心。

  華為的5G技術,根本不是對西式民主的挑戰。相反,問題出在西方國家內部。前不久,佩洛西在國會山撕掉總統國情咨文講稿的一幕,將美國兩黨分裂、政治極化的現象徹底曝光。政治極化使得西式民主日趨脆弱,不僅把選舉搞成了對民眾的“象徵性安慰”,甚至推動了反全球化的蔓延。華為,不過是替罪羊與受害者。

  當然,在華為5G問題上産生的裂痕,只是跨大西洋夥伴關係日漸疏離的注腳之一。

  本屆慕尼黑安全會議的主題是“西方缺失”。就像會議主席沃爾夫岡•伊申格爾所説的,現如今,西方變得不那麼“西方”,世界也變得不那麼“西方”了。在這背後,恐怕是美國在很多問題上所表現出的傲慢和單邊主義,助長了這一不安情緒在歐洲大陸的蔓延。

  人們看到,基於“美國優先”政策,美國逼迫歐洲的北約盟友大幅增加軍費;此外,諸如北溪天然氣2號管道這一俄歐間正常能源合作計劃,也面臨著來自美國的前所未有壓力。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就在本屆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直言不諱地指出,美國的“再次偉大”,是“以犧牲最親密盟友的利益為代價的。”

  至於説世界為什麼不那麼“西方”了,其原因也不難發現。新興國家的群體性崛起,是西方世界在21世紀上半葉不得不面對的國際政治現象之一。這也是南北關係由失衡走向逐漸平衡、國際關係實現民主化的重要推動力。

  歐洲人不應對此感到沮喪。與其因“西方缺失”而憂心忡忡,不如以實際行動走出“西方缺失”的迷局。

  在華盛頓的態度曖昧不定時,積極與新興國家展開闔作,將是傳統歐洲大國擺脫這一困擾的良方,而摒棄“西方中心主義”這一心魔,是走向合作的第一步。

  也許,歐洲與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國家的務實理性合作,能夠最終觸動美國的一些政治人物。

  説來也巧,《華盛頓郵報》前幾日爆料稱,美國中央情報局秘密控制的加密設備製造商Crypto AG公司,半個多世紀以來,為美國等極少數西方國家的間諜機構,秘密提供了可以輕鬆破解各國用來發送加密郵件的代碼。

  這一代號為Rubicon的秘密計劃,波及全球120多個國家。《華盛頓郵報》不無諷刺地説道,“這一計劃的影響範圍和持續時間,有助於解釋2013年由愛德華•斯諾登所揭露的美國對於全球監視的狂熱慾望。” 

  難道“這種對於全球監視的狂熱慾望”,才是佩洛西所説“自由企業”的應有運作模式嗎?(國際銳評評論員)

  

標簽:國際銳評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