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銳評】某些人渴望的所謂“脫鉤”正在成為笑話

2020-02-17 18:15:28|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靳松

  2月16日這一天,中國同時發生了兩件事:

  一是世界衛生組織派出的聯合專家組抵達北京。他們與中國有關部門和專家進行了會晤,為加強疫情防控共同努力。

  二是一輛滿載41組集裝箱貨物的中歐班列,從河南鄭州發車開往中亞。中歐班列(鄭州)正式恢復常態化開行。

  一進一齣,表明中國堅持公開透明的原則,與國際社會加強疫情防控合作,同時努力恢復正常的經濟和社會活動。這麼做,不僅是為了保護本國民眾的福利,也是為了維護更廣泛的全球利益。這也表明,某些人渴望的所謂“脫鉤”正在成為笑話。

  最新數據顯示,2月16日,中國內地除湖北以外地區新增確診病例115例,連續第13日下降。目前,中國境外確診病例數不足總病例人數的1%。正如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所説,中國從源頭上遏制疫情蔓延,付出了巨大代價,為世界贏得了時間。他進而指出,考慮到當前99%的確診病例都在中國,目前的疫情很大程度上仍是中國一國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這是基於當前疫情防控事實與成效作出的客觀評價,不僅有助於緩解過度的焦慮和恐慌,也讓那些採取過度反應措施的國家更顯短視與莽撞。

  人們看到,在疫情初始階段,美國帶頭從武漢撤出其領館人員,並不顧世衛組織建議,對中國公民入境採取全面限制措施。一些西方媒體和政客也不斷拋出不實之詞,對中國全力防疫行動説三道四,甚至再次鼓吹與中國“脫鉤”。

  全球化時代,沒有比“脫鉤”論更不切實際、更可笑的論調了。

  在經歷埃博拉疫情、中東呼吸綜合徵、甲型H1N1流感等一次次嚴重疫情衝擊後,難道這些“脫鉤”論者還不明白:公共衛生風險本就是人類共同面臨的挑戰!在疫情面前,過分強調本國利益、人為製造“孤島效應”,以致夾帶政治私貨,根本無法獨善其身,反會讓形勢更加嚴重。這與氣候變化的代價最終將由所有地球人共同承擔是一個道理。

  從産業鏈來看,中國是全球製造業中心,在全球産業鏈中的比較優勢早已形成,想在短期內轉移産業鏈,不僅成本極高也不現實。這也是為什麼在疫情發生後,中國海鮮需求量大幅下降,新西蘭漁民只得把上百噸龍蝦的部分放歸大海;中國工廠假期延長,世界汽車製造企業不得不面臨零部件短缺的難題……

  事實上,美國前財長亨利·保爾森2009年就曾針對“脫鉤論”發出警告。他強調,如果我們在經濟上脫鉤,又怎麼可能聯合應對共同的敵人,例如核擴散、氣候變化、全球流行病或任何其他對全球穩定的威脅。回過頭來看,不得不説,他的預言具有高度前瞻性。

  此次疫情的發生,讓人們進一步看清:這是一個命運與共的世界,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獨自應對人類面臨的各種挑戰,也沒有哪個國家能夠退回到自我封閉的孤島。

  正因此,更多的國家選擇與中國一道共克時艱。

  目前,全球已有16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負責人向中國表示慰問和支持。數十個國家政府和人民紛紛給中國提供支援。特別要指出的是,雖然美方一些政客發表不負責任的言論,但並沒有妨礙美國各界對中國釋放善意。

  比如,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主席歐倫斯説,“由於與中國有著如此深厚的經濟聯繫,總部位於美國的跨國公司有動力捐款支持救災工作”。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日前宣佈,將投入1億美元抗擊新冠肺炎;波音公司捐贈25萬套醫用級呼吸面罩……這些支持與支援正匯聚成抗擊疫情的強大國際合力。

  “夜走了,天亮了,天空和鐘聲一同醒來了,櫻花在溫暖的春風中飛揚,武漢,我們在等你……”

  這是比利時鋼琴家尚·馬龍與中國同行合作,特意創作的公益歌曲《黎明的編鐘聲》,對中國人民表示鼓勵和支持。

  “黎明,正在到來;曙光,就在前方”

  這是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在剛剛閉幕的慕尼黑安全會議上,向世界傳遞的中國信心和力量。

  疫情不分國界。“脫鉤”論違背全球共識。

  團結合作,摒棄偏見仇恨,人類勝利的那一天將會早日到來。(國際銳評評論員)

標簽:國際銳評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