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高品質推進創新型經濟體建設
2020-09-23 11:28:40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網站編輯:韓基韜

  當前,人類社會正在從信息時代步入網絡時代。21世紀的發展願景是走向製造智慧化、創新全球化的社會形態,這意味著中國發展範式要以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為基本支撐。為了在經濟高品質發展中更好發揮中國式創新的作用,需要對中國式創新的基本特徵和作用機制進行全面總結和系統思考,進而規劃中國式創新的發展願景。

  整合式創新的基本特徵

  國內外多種科技創新測度指數表明,中國全球創新指數排名逐漸上升,逐步邁入科技創新型國家行列。中國作為發展中世界科技大國的地位,正在得到普遍認可。中國式創新發展的成功,是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的集中體現,其基本特徵是整合式創新。中國式創新主要表現在基礎創新、市場創新、組織創新和産業創新等諸多方面。

  第一,中國式基礎創新。現代經濟發展史表明,世界經濟中心的轉移與科學中心的轉移高度契合。歐美等西方國家都是在發展過程中及時抓住了科學中心轉移的機遇。比如,美國通過基礎研究帶動應用研究和産業發展,德國、日本以應用技術帶動工業技術的發展。中國式基礎創新注重科研與成果轉化並重,始終把握重大科技前沿。近年來,我國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取得一批重大原始性創新成果。前沿技術領域突破了一批核心技術,與世界先進水準差距不斷縮小。

  第二,中國式市場創新。成熟的市場經濟體制要求市場體系具有統一健全、對外開放、公平競爭、規範有序的基本要素。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市場體系發展和創新持續推進,發展水準大幅提升,商品和要素市場規模進入全球市場前列。市場體系日益豐富完善,工業化、城市化進程與科技創新互動,創新資源集聚基礎上的多個科技創新中心已經形成,為多層次多類型的模倣創新、工藝創新和産品創新提供了豐富市場空間。區域發展活力迸發,區域市場一體化加快發展,全國統一市場基本形成。

  第三,中國式組織創新。科技創新環境對創新能力具有決定性影響,而決定創新環境優劣的是制度創新的適宜性。長期以來,中國科技體制積極適應國家發展需求,尤其是經濟發展需求,同時結合世界科技發展的前沿與趨勢,把握科研與創新組織規律,持續深化改革。實踐中,不斷調整科技事業發展的目標、結構、效能與機制,從大學、科研院所、企業研發機構到新型研發組織,不斷深化科研與創新活動的組織創新。中國科技體制正朝著有利於産生創新要素的方向演變。

  第四,中國式産業創新。一國競爭力源於産業創新與升級的能力。改革開放以來,産業創新始終圍繞産業經濟發展的需要,基本按照 “紡織化工—鐵路機床—電力電氣—汽車石化—電子信息”這樣的技術—經濟路線,持續推進産業轉型升級。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長期保持高速平穩增長,既是中國産業比較優勢發展的演化路徑,也是調整産業升級路徑,促進主導産業持續升級的結果。我國已經建成了世界上最完備的工業體系,中國製造業産值和增加值在2012年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製造大國。自2014年8月《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生産性服務業 促進産業結構調整升級的指導意見》頒布以來,生産性服務業逐漸成為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助力,産業結構升級還將持續深化。

  全面協同的創新機制

  中國式創新是戰略驅動、縱向整合、上下互動和動態發展的新範式,強調戰略引領和全面協同的高效有機統一、縱向整合、動態發展,是對局部的、橫向的和靜態的創新範式的質的超越,在整合內外部資源的同時實現了戰略、技術、市場和文化等多維度的融合,實現了全要素、全員和全時空參與創新。

  就發展理念及其展開戰略而言,全面協同的創新機制可以從微觀和宏觀兩個維度展開。微觀層面將技術創新嵌入發展總體目標和管理全過程,根據經濟社會和科技發展趨勢,確定企業及其生態系統的發展方向,推動實現“戰略引領看未來”。宏觀層面則根據國內外環境和創新體系的實際狀況進行頂層設計,連接各項要素,構造競爭優勢。

  一方面,全面創新意味著全要素創新、全員創新以及全時空創新,即調動技術和非技術要素,持續激發並保障全體員工的創新活力,在信息網絡技術平臺上實現創新空間的全面擴展。另一方面,協同創新是指創新整體性和動態性的協同,即創新系統各要素的存在方式、目標和功能呈現出統一性、整體性和動態演化性,充分調動企業、院校和研發機構等創新主體的積極性,跨學科、跨部門、跨行業組織實施深度合作和開放創新。

  中國式創新機制依託一系列創新政策而實現。以創新型城市試點政策為例,筆者考察了創新型城市試點政策對地區經濟增長的影響效果與過程,研究有以下幾點發現。第一,創新型城市試點政策下人均GDP年均提升4.71%,政策效果顯著。第二,創新型城市試點政策對試點城市的全要素生産率産生了積極影響。機制分析方面,雖然創新型城市試點政策因擠出投資對經濟增長産生了一定的抑製作用,但通過提升全要素生産率對經濟增長産生的積極作用更大,從而整體對經濟增長産生正向影響。

  引領未來的創新動力

  可以説,中國式創新取得了非常輝煌的成就,但在當前國際國內的複雜形勢下,中國式創新的短板也日漸暴露。比如,重大基礎性創新突破不多、産業發展的技術基礎仍然薄弱,以及創新創業的文化和市場環境尚不完善等。為了形成引領未來的創新動力,順應時代和發展要求,中國式創新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予以突破。

  其一,正視原發性基礎研究不足的現狀。全球化格局處於劇烈變動中,必須針對一些核心技術和顛覆性技術進行佈局,經過長期研發獲得關鍵核心技術。在此過程中,對於關鍵核心技術怎樣做到專利保護,以及如何通過專利實現技術的産業化發展的問題,需要從根本上解決。

  其二,重視網絡化發展的創新特徵。數字轉型對中國式創新提出很多新挑戰,比如,網絡平臺經營過程中的公平競爭問題,企業經營的數字轉型産生的隱私保護問題、社會倫理問題,以及人工智能發展對就業、公共安全等的影響。中國不僅要超前部署世界級的智慧基礎設施,強化新技術、新産品、新模式的示範應用,更要致力於促進網絡時代生態、生活、生産的和諧共生,重視在網絡化發展大環境下的創新需要。

  其三,合理規避中國式創新的路徑依賴風險。企業不僅要成為創新投入的主體,更需要成為創新決策的主體、成果轉化的主體,甚至還要逐步進入基礎研究領域。從我國當前的情況來看,提升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還關係著創新網絡的健康發展。同時,政府對創新的支持要更多地體現為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促使最優秀的企業家在企業創新競爭中脫穎而出,推動形成由企業家發明創新,並把相關技術應用到市場的最佳商業模式。

  如果這些困難得以克服,中國式創新道路就會在一些領域取得根本性的突破,獲得産業技術全球競爭中的均衡力量,進而建立與發達國家及其跨國公司之間的互換共享安排。中國將形成引領未來的創新發展新動力,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創新型經濟體之一。

  (本文係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創新引領發展的機制與對策研究”(18ZDA10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能源短缺與環境治理背景下中國工業能源消費結構的優化路徑研究:基於異質性有偏技術進步的視角”(71904077)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南京財經大學經濟學院)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