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丨不“美顏”、無“濾鏡”,這些生態變化百姓點讚
來源:新華網  |  2021-03-04 02:32:14

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丨不“美顏”、無“濾鏡”,這些生態變化百姓點讚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

不“美顏”、無“濾鏡”,這些生態變化百姓點讚

  新華社北京3月3日電 題:不“美顏”、無“濾鏡”,這些生態變化百姓點讚

  新華社記者劉健、姚子云、孟含琪、李凡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山水為憑,見證著大江南北水清岸美之變。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一直是習近平總書記重視和關心的事。他強調,“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要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保護生態環境和發展經濟從根本上講是有機統一、相輔相成的”。

  全國兩會前夕,新華社記者採訪看到,在一些地區生態環境持續改善,不“美顏”、無“濾鏡”,生態紅線被嚴格落實,綠色發展成效收穫百姓點讚。

  一湖春水向“清”流

  “再過一段時間,荷葉就變綠了。”查幹湖漁場副場長朱鳳林説。當地通過網上招標,找到了來自白洋淀的一家種植荷花的企業,在查幹湖水域種紅蓮。渾身是寶的紅蓮不僅能凈化環境,未來形成規模後還能形成食品、飲料等産業。

  從衛星影像看,吉林查幹湖的輪廓像極了當地特産——胖頭魚。作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查幹湖,是我國十大淡水湖之一。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受天氣乾旱、掠奪式捕撈等因素影響,查幹湖面積一度銳減。

  2018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查幹湖畔囑咐漁場職工,查幹湖保護生態和發展旅遊相得益彰,要堅持走下去。

  總書記的囑託和祝願,讓查幹湖漁場職工對漁獵和生態雙贏充滿了信心。變化悄然發生。比如,當地計劃在4866公頃環湖土地上調整農業種植結構,減少面源污染。在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查幹湖鎮妙音寺村,過去農民主要種植玉米,如今村裏將村民的230公頃土地集約化管理,由合作社統一經營種植牡丹和中草藥材。村黨支部書記潘立輝説,集約化管理後可以減少分散經營對水土的污染。

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丨不“美顏”、無“濾鏡”,這些生態變化百姓點讚

  為了進一步改善環境,當地還開設了一些凈化水質、改善生態環境的項目。在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一處濕地恢復工程現場,一條水渠蜿蜒伸向兩側,渠中流水潺潺。查幹湖旅遊經濟開發區項目管理辦公室副主任李鯤説,下一步他們還將對查幹湖引松花江渠道進行渠底清淤,提升引水環境,進一步營造及打通查幹湖水循環路徑。

  隨著查幹湖的生態畫卷徐徐展開,“十三五”期間,我國濕地保護與修復水準也全面提升,新增濕地面積20.26萬公頃,濕地保護率達到50%以上。湖清、岸綠、景美的生態蝶變正在上演。

  這裡山歌更嘹亮

  “人人都説海雀好,山清水秀綠成蔭……”每當有遊客來到村裏,海雀村村民馬金學總要為他們唱起這首苗族山歌。

  41歲的馬金學家住貴州省赫章縣河鎮彝族苗族鄉海雀村,20年來,他一直擔任海雀村的村醫,去年9月,他又有了一個新身份:民宿老闆。

  “家裏騰出一層樓的空間,我們和縣裏的旅遊平臺公司簽訂協議,配好暖風機、洗漱用品等設施。按照統一要求,做好房間打掃和維護,還要參加統一的培訓,搞好旅遊接待。”馬金學感慨,這些改變還要從村裏的生態環境保護説起。

  “風沙漫天、土地貧瘠、生活貧窮”,這是20世紀80年代海雀村的真實寫照。為了改變當地貧窮落後、生態環境惡化的狀況,在海雀村老支書文朝榮帶領下,村民在房前屋後種上了華山松、馬尾松,逐漸將山坡變為林海。

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丨不“美顏”、無“濾鏡”,這些生態變化百姓點讚

  近年來,海雀村進一步保護生態環境,還修起了通村公路、串戶路,村民吃上了自來水,發展起食用菌、中藥材、矮化蘋果等産業,村裏的日子越來越紅火。

  “山上栽滿搖錢樹,山下修起聚寶盆……”看著滿目青山,五音不全的村支書文正友偶爾也會忍不住放歌。

  如今,走進海雀村,山上是一望無盡的林海,山間是規劃整齊的産業基地,山下是乾淨整潔的綠化步道,曾經的杈杈房、茅草房,保留成了向遊客展示過去歷史發展的見證。現在,海雀村村民家家戶戶住上了白墻灰瓦的黔西北民居。

  2021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貴州考察調研時強調,要牢固樹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導向,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科學推進石漠化、水土流失綜合治理,不斷做好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篇大文章。

  從黔山秀水到白山黑水,優良生態環境正在成為一些地區最大的發展優勢和競爭優勢。綠水青山開始成為一方群眾的“幸福不動産”。

  好山好水值幾何

  位於“世界工廠”東莞的華陽湖國家濕地公園如今已成為珠三角地區的“網紅”景點。幾年前,這裡還是一個污水橫流、垃圾遍地的“臭水溝”。

  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借助水文優勢,“水上生意”在這裡開展得如火如荼:化工、電鍍等高耗水、高污染企業,沿著華陽湖周邊水系建立起來。

  壯士斷腕!2013年開始,當地對華陽湖進行整治,投入3億元補助資金推進華陽湖及周邊環境綜合整治。關停污染企業、鋪設截污管網、修復水體、美化岸堤……8年間,華陽湖生態環境得到極大改善,水質從過去的劣五類提升至三到四類,還成功申報國家濕地公園,實現“華麗轉身”。

  當地還抓住機遇,引進新産業發展經濟。附近的麻三村對沿岸舊廠房等進行改造,現在每年獲得收益近2000萬元,是改造前做工業區的低端廠房租金收入的6倍。

  “不僅要還老百姓綠水青山,更重要的是以治污促轉型,探索綠色經濟協調發展的長效機制。”東莞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吳對林説。

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丨不“美顏”、無“濾鏡”,這些生態變化百姓點讚

  從嶺南水鄉到贛鄱大地,綠水青山化身金山銀山的故事在不斷上演。

  2019年撫州市生態産品總價值3907.35億元,是當年全市GDP的2.59倍——2020年底,撫州公佈的兩個數字讓大家對綠水青山的“市價”有了更直觀的認識。

  好山好水究竟價值幾何?作為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和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省,江西一方面在全省編制自然資源資産負債表,將土地、林木、水資源等生態資源“入賬”;另一方面又對生態資源開展價值評估,為綠水青山“定價”。

  “如果治理一條河要1億元,那保護好以後這條河至少就值1億元。”撫州市發改委黨組成員李建光打了個比方。給綠水青山“定價”,不僅讓人們看到了綠水青山的“市價”,更具意義的是,讓人意識到破壞綠水青山的“代價”。

  綠水青山如何轉為金山銀山?江西省撫州市資溪縣給出了一個新答案:創建“兩山銀行”,將綠水青山“存”起來。

  “兩山銀行”服務中心通過價值評估、資源收儲、資産運營、金融服務和資産交易,為“兩山”轉化提供系統解決方案和“一站式”服務。短短一年時間,就實現林權收儲10萬畝,其他生態資源收儲10余項,還推動生態資産抵質押融資創新,為生態産業注入金融活水20.08億元。

  如今,不僅在江西,越來越多的地方依託好山好水大力發展生態農業、生態旅遊、綠色工業等生態産業,將好生態轉化為好的生態産品“溢價”增值。(參與記者:范帆、鄧瑞璇、周穎)

編輯:楊玉國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