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焦點訪談:構建新發展格局
2021-03-03 23:01:15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央視網編輯:楊玉國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根據我國新發展階段、新歷史任務、新環境條件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我國的經濟發展戰略為什麼要調整?我們具備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條件基礎嗎?其實,“十三五”時期的發展實踐已經給出了答案。

  這裡是山西太鋼不銹鋼精密帶鋼有限公司,2020年9月,這裡傳出好消息:一種更薄的“手撕鋼”成功面世,厚度僅為0.015毫米!不到一張A4紙厚度的五分之一。“手撕鋼”被稱為鋼鐵行業“皇冠上的明珠”,市場供不應求,中國的航空航天、5G移動通信、石油化工等領域都需要這種高端鋼産品。但是,由於工藝控制難度大,2018年之前, 我國只能依賴進口,每年進口總額超百億元,相關供應鏈産業鏈一直受制於人。2018年,山西太鋼終於實現突破,他們研製成功厚度僅為0.02毫米的“手撕鋼”,很快填補了國內市場空白,維護了國內高端鋼産品供應鏈産業鏈的穩定,並且開始出口海外市場。

  “手撕鋼”的突破,是我國鋼鐵行業的深刻轉型、結構優化的一個縮影。“十三五”期間,我國鋼鐵行業逐步走出過剩困境,行業效益大幅提升,特種鋼、“手撕鋼”“筆尖鋼”等一批高端産品興起,填補了國內空白,佔領了國際市場。這背後的主線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五年間,中國的經濟結構持續優化。鋼鐵、煤炭等行業産能過剩問題得到有效緩解。高新技術製造業、裝備製造業在工業增加值中的佔比穩步上升,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年均實際增長10.4%,數字經濟、平臺經濟蓬勃興起,第三産業成為經濟增長“新引擎”。

  “十三五”時期,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我們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貫徹新發展理念,緊扣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工作主線,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中國經濟供給端結構不斷優化。我國已經形成全球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工業體系和完善的配套能力,這也是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暢通國內大循環的有利條件。

  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意味著中國不僅要做世界的工廠,更要成為世界的市場,要更多依靠國內大市場實現經濟發展,要用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吸引全球資源要素。為什麼我國能在新發展階段成為世界的市場?其實,“十三五”的發展趨勢已經給出了答案。

  “十三五”時期,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我們不斷激發市場主體的活力,國內市場不斷成長壯大。一個突出背景是,我國的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躍上新的大臺階,到2020年,我國經濟總量首次突破百萬億大關,我國有14億人口,中等收入群體超過4億,人均GDP已邁入1萬美元門檻,各類市場主體超過1.4億戶,我國進出口貿易依存度已經從2006年的峰值64%降低到2019年的32%左右。

  4982億,這是2020年天貓“雙十一”全球狂歡季期間的成交額,比2019年同期增長了1032億,增速26%,這是過去三年來最高的增速。2020年“雙十一”各電商平臺不斷刷新紀錄的背後,體現的正是國內消費強大的潛力。“十三五”時期,我國進入消費需求持續增長、消費結構加快升級、消費拉動經濟作用明顯增強的重要階段。特別是線上消費快速增長,到2020年,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24.9%。2020年儘管受到疫情衝擊,但最終消費支出佔GDP的比重仍然達到54.3%,消費一直是經濟穩定運行的“壓艙石”。擴大內需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基點,內需消費巨大的增長空間使我國可以依靠國內資源和市場來驅動産業體系構建,暢通國內大循環,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準動態平衡。

  支撐消費增長的最主要的因素是收入增長。“十三五”時期,我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大力實施就業優先政策,為居民持續增收提供了堅實支撐。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名義增長2045元,比“十二五”時期多增156元。2020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2189元,比上年增長4.7%。另一方面,截至2020年末,我國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近10億人,基本醫療保險覆蓋13.6億多人,一張世界最大的社會保障網正為居民持續增收保駕護航,這讓居民消費更加沒有後顧之憂。

  站在新發展階段的起點,我們回望“十三五”,就會越發清晰看到一條主線,那就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引領著中國經濟航船破浪遠行。從經濟新常態到高品質發展,從新發展理念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最後遞進昇華到構建新發展格局。

  構建新發展格局意味著中國經濟發展戰略有了一個嶄新的定位和重大的調整。為什麼要調整?因為過去的發展戰略已經不適應新的發展階段。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加入世貿組織後,我國抓住經濟全球化的重要機遇,加入國際大循環,我們發揮勞動力等要素低成本優勢,市場和資源“兩頭在外”,形成“世界工廠”發展模式,對我國快速提升經濟實力、改善人民生活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同時,這種依靠國際大循環、低成本出口導向的經濟發展戰略的弊端越來越顯現,必須向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轉換。

  “十三五”時期,我國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加快國內制度規則與國際接軌,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構建新發展格局,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絕不是關起門來封閉運行,而是在提高經濟自我循環能力的同時,促進更高水準的對外開放,實現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 

  回望“十三五”,我們能夠看到中國在新發展階段要構建的新發展格局是內因和外因一起變化發展的結果。向外看,近幾年,全球政治經濟環境變化,逆全球化趨勢加劇,有的國家大搞單邊主義、保護主義。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更是推動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進入到動蕩變革期,全球産業鏈、供應鏈面臨重大衝擊,風險加大。向內看,中國人均國內生産總值已經突破了1萬美元,有超過4億中等收入人口,內需的市場潛力巨大。面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中國的發展成了最大的確定性。“十四五”期間,在新發展格局下,我們立足國內,推動開放的相互促進的國內國際雙循環,這是順勢而為,也是應對挑戰,把發展的主動權和命運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裏。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