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2021年預算的“變”與“不變” “錢袋子”投向這些行業
2021-03-09 10:18:19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央視新聞客戶端編輯:趙宇靜

  每年全國兩會上審議的預算報告,不僅全面展示我國的國家財力,而且直接指明瞭國家的錢袋子將重點投向何方,哪些行業和人群將獲得支持。

  下面就來通過預算報告中的“變”與“不變”,了解我國財政政策的新動向。

  今年我國繼續實施積極財政政策

  從2009年開始,我國積極財政政策已經連續實施了12年。今年,為了促進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我國繼續保持實施積極財政政策不變。

2021年預算的“變”與“不變” “錢袋子”投向這些行業

  中央財經大學財政稅務學院院長 白彥鋒: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同時,也是中國共産黨建黨100週年,我們要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征程,另外一方面,我們國家經濟和世界經濟在剛剛過去的2020年都受到了嚴重的衝擊,在這種情況下,宏觀調控不能急轉彎兒,也不能夠踩急剎車,所以2021年繼續實施好積極的財政政策,對於穩增長和防風險,“十四五”規劃開好局、起好步,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積極意義。

2021年預算的“變”與“不變” “錢袋子”投向這些行業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財政學系主任 劉怡:積極財政政策就肯定是意味著,我們要在收入上,能夠持續地發力,減稅降費還要繼續。從支出的方面來説的話,仍然保持了一個增長的這種狀況,這種狀況就肯定使得財政的政策還是一個積極的政策。這種短期的刺激,能夠換來經濟的增長和財政收入的增加,那麼我們就能夠看到,一個可持續的發展的局面。

  今年積極財政政策的重點,包括保持適度支出強度、優化和落實減稅降費政策、增加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規模、合理確定赤字率等8項重點內容。

  其中,在保持適度支出強度方面,推動創新發展和産業升級排在了重要位置,中央本級基礎研究支出增長10.6%,將製造業企業加計扣除比例進一步提高到100%,實打實的投入,將有力激發科技創新的活力。此外,擴大內需、提升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準、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等也都是今年的重點投入方向。

  而以人為核心的投入更不能少:安排350億元用於中央財政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獎勵資金;安排1473億元用於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居民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準增加30元,達到每人每年580元,同步提高個人繳費標準40元,達到每人每年320元。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人均財政補助標準提高5元,達到每人每年79元。就業、義務教育、脫貧攻堅,每一項都清晰地列出了資金投入。

  政策“指針”撥向“提質增效、更可持續”

  我國連續多年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積極”二字不變的背後,是關鍵詞的悄然“變化”。

  2020年到2021年,積極財政政策的“指針”,已經從“大力提質增效”撥向“提質增效、更可持續”。

  要想明白我國積極財政政策關鍵詞的變化原因,不得不提近年來我國的財政收支變化。

2021年預算的“變”與“不變” “錢袋子”投向這些行業

  在這張走勢圖上不難看出,從2008年開始,我國財政支出開始大於財政收入,並且隨著時間推移,收支缺口越來越明顯。

  2020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衝擊,我國調整赤字率從2019年的2.8%提高到3.6%以上,併發行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增加1.6萬億元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雖然這些臨時措施有效緩解了資金緊張,但財政收支矛盾依然嚴峻。

  當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8.29萬億元,比2019年下降3.9%;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4.56萬億元,同比增長2.8%。

2021年預算的“變”與“不變” “錢袋子”投向這些行業

  粵開證券研究院副院長 羅志恒:收入端的話,就是我們經濟增速是下行的,疊加的大規模的減稅降費,所以使得我們收入端增速下行。那麼支出端,我們可以看到,一系列的剛性的支出,所以導致我們收入和支出的矛盾就會加劇。

  源於2020年的特殊情況,當年積極財政政策定調“大力提質增效”。而進入2021年,隨著經濟逐步恢復常態、價格指數反彈,財政收入預計將恢復性增長。這能緩解收支矛盾嗎?實際情況是,2021年,考慮到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和經濟逐步恢復,今年赤字率擬按3.2%左右安排,比去年有所下調,同時,不再發行抗疫特別國債,並將適度減少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

  這樣帶來的是,2021年,我國實際可用的財力總量增幅較低。而從支出來看,實施“十四五”規劃、構建新發展格局,以及鄉村振興、污染防治、教育科技、應急救災、基層“三保”等重點和剛性支出都需要加強保障,財政支出增長剛性較強。簡單説,就是掙的不多,花的多。

2021年預算的“變”與“不變” “錢袋子”投向這些行業

  中央財經大學財政稅務學院院長 白彥鋒:2020年發行抗疫特別國債是新冠疫情衝擊之下的特別之舉,從財政管理的角度來看,這項政策不宜常態化。同時,受益於我們國家新冠疫情防控和經濟恢復取得的重大成就,2020年我們國家是世界主要經濟體當中唯一實現正增長的國家,所以,在2021年也沒有必要繼續發行特別國債。

  專家分析,如果繼續保持較高的赤字率和發行特別國債,不僅會對財政可持續造成隱患,而且也可能使財政支出對市場運行造成擠出效應,影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進而影響實現高品質發展。

  在這種情況下,緩解支出矛盾,積極財政政策的關鍵詞自然而然由“大力提質增效”轉變為“提質增效、更可持續”。專家認為,今年的財政政策從支出規模和政策力度來看,都更加注重“可持續性”,總體上保持了政府杠桿率的基本穩定,在兼顧效率的同時,更重長遠。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財政學系主任 劉怡:從持續經濟增長的壓力來看的話,保持一定的赤字率是有必要的,我們的赤字率是3.2%左右,這是一個更持續的一個財政的考慮,我們也不再發特別的抗疫國債,這樣會使財政穩妥、積極、可靠地持續發展,對經濟發展能夠更加有支撐。

  減稅降費繼續支持小微企業

  在預算報告中,大的政策方向有“變”和“不變”,具體到每一項政策措施,也有“變”和“不變”兩個選項。

  近年來最為社會關注的減稅降費,今年也在“變”和“不變”中,找到了支持中國經濟發展的答案。

  支持小微企業,是我國近年來減稅降費“不變”的重要內容之一,成效怎麼樣?來看看這張報稅單。

  老朱是北京一家金融軟體小企業的財務負責人,他對2018年、2019年印象深刻。那時候,他們的應納稅所得額是150多萬元,2018年的優惠政策是年度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100萬元的小微企業,其所得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到了2019年,納稅優惠“門檻”放寬,對小微企業年應納稅所得額超過100萬元但不超過300萬元的部分,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

  北京某軟體公司財務負責人 朱永魁:2018年,你看我應納稅所得額,153.8萬,應納稅額38萬,你看2019年我這個應納稅所得額,差不多156萬,應繳39萬企業所得稅,我實際繳才繳10萬塊錢,減了我29萬,這個幅度就是很大的。原來我2018年我進不來,2019年新的政策我就進來了,我就享受了。

  不僅享受小微企業稅收優惠,老朱他們公司因為是軟體開發企業,還享有不少稅收優惠。

2021年預算的“變”與“不變” “錢袋子”投向這些行業

  北京某軟體公司財務負責人 朱永魁:增值稅方面,我們享受國家軟體企業,即徵即退,現在是13%,但是實際國家只留3%,它退我10%。再一個就是我們有一個研發費用加計扣除,75%研發費用可以積累到成本當中去,等於減少我這個應納稅所得額,納的所得稅就低了。

  今年,我國減稅降費政策依舊支持小微企業,不過積極的“變化”蘊含其中。根據《政府工作報告》,實施新的結構性減稅舉措,將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起徵點從月銷售額10萬元提高到15萬元。對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年應納稅所得額不到100萬元的部分,在現行優惠政策基礎上,再減半徵收所得稅。

2021年預算的“變”與“不變” “錢袋子”投向這些行業

  不僅如此,今年,為了激發企業和人才創新活力,我國延續執行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75%政策,將製造業企業加計扣除比例進一步提高到100%,對先進製造業企業按月全額退還增值稅增量留抵稅額,將更有針對性的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

2021年預算的“變”與“不變” “錢袋子”投向這些行業

  粵開證券研究院副院長 羅志恒:減稅降費的方向,應該説從大規模的這種數量型,轉向這種結構型,就是我們未來的減稅降費,要有助於我們整個經濟結構的調整,有利於我們整個收入分配的改善,有利於推動我們整個科技創新。

  財政資金直達機制進入“常態化”

  2020年,為了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我國創新了宏觀政策實施方式,建立了中央財政資金直達機制,對穩定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今年,這項機制發生了變化,那就是明確定位為“常態化”。根據《政府工作報告》。今年,建立常態化財政資金直達機制並擴大範圍,將2.8萬億元中央財政資金納入直達機制、規模明顯大於去年,為市縣基層惠企利民提供更加及時有力的財力支持。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