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世界週刊丨核廢水入海引多方抗議 日本“核”水之患為何要世界買單?
2021-04-19 09:35:43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央視新聞客戶端編輯:梁靖雪

  4月13日,日本政府做出一項決定,將福島第一核電站上百萬噸核污染水排入大海,此舉引發日本國內外強烈質疑。

  日本宣佈將大量核污染水排放入海

  4月13日上午,日本東京。

  在首相官邸召開的一場名為“廢爐·污染水·處理水對策”的閣僚會議上,日本政府正式敲定將福島第一核電站囤積的大量核污染水排放入海的方針。

世界週刊丨核廢水入海引多方抗議 日本“核”水之患為何要世界買單?

  日本首相 菅義偉:在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拆解過程中,如何處置處理水是不可避免的問題。政府會確保安全水準達標,並且全力以赴採取措施阻止毫無根據的有害謠言的傳播,基於這樣的承諾,我們判斷將處理過的水排入大海是可行的,並就基本方針達成了協議。

  韓國《朝鮮日報》注意到,日本政府在措辭中用“處理水”來代替“核污染水”,以此強調安全性。

世界週刊丨核廢水入海引多方抗議 日本“核”水之患為何要世界買單?

  據共同社報道,會議敲定的“處理水處置相關基本方針”指出,日本國內有過相關先例且確實可以檢測處理水中氚的放射性活度,因此選擇排放入海。具體的實施工作將由福島第一核電站的運營方東京電力公司負責。計劃從2023年開始排水,整個過程預計將持續數十年。

  與此同時,在首相官邸外,不少東京市民高舉標語抗議。

  反對核污染水入海 

  民眾集會遭政府無視

  此前一天,日本市民團體“全國核爆受害者第二代團體聯絡協議會”宣佈,已向首相菅義偉和6名相關閣僚遞交了請願書,反對核污染水入海。

  我們見證了作為國策的戰爭的結果,見證了遭受核爆輻射的父母痛苦的狀況,不知道自己是否也受到遺傳影響,正在經歷痛苦。

  ——請願書

  然而這些聲音都遭到了選擇性無視。

世界週刊丨核廢水入海引多方抗議 日本“核”水之患為何要世界買單?

  日本副首相 麻生太郎:4月13日,我聽説這些水(核污染水)是可以喝的,我們早就該這樣做(排放核污染水),終於決定了。

  污染?輻射?

  核污染水會造成哪些影響

世界週刊丨核廢水入海引多方抗議 日本“核”水之患為何要世界買單?

  這是《朝日新聞》4月12日航拍的福島第一核電站,遍佈著1000多個裝有核污染水的儲水罐,總計上百萬噸。

  如此大量的核污染水究竟從何而來?

  一旦排放入海將會産生怎樣的影響?

世界週刊丨核廢水入海引多方抗議 日本“核”水之患為何要世界買單?

  將時針撥回到2011年3月11日,一場芮氏9.0級的特大地震襲擊了日本東北沿海,大地震引發了數十米高的巨大海嘯,福島第一核電站因海水灌入發生斷電,導致核反應爐無法正常冷卻,除了當時停運檢修的5號和6號反應堆,另外4個反應堆均不同程度受損,造成災難性核泄漏。

世界週刊丨核廢水入海引多方抗議 日本“核”水之患為何要世界買單?

  按照國際核能事件分級表(International Nuclear Event Scale, INES),這次事故的被歸為最嚴重級別7級。達到這一級別的特大核事故總有共兩起,另一起是1986的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事故。

  與切爾諾貝利核事故不同的是,福島核電站位於日本東北部海岸,瀕臨太平洋西北區域。

  去年3月,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記者曾探訪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情況。

  哥倫比亞廣播公司記者:我們現在所受的輻射是正常輻射值的10倍,我們正站在核電站外的禁區裏。

  在核電站內部輻射值更是驚人,2020年10月,核電站1號機組內部的視頻對外公開。

世界週刊丨核廢水入海引多方抗議 日本“核”水之患為何要世界買單?

  這些全副武裝的是日本原子能歸置委員會調查組的工作人員,由於前方的輻射劑量太大,工作人員無法進入機組中心區域。

  福島第一核電站反應堆的地基,建造于海平面以下4米處,311事故發生後,地下水、雨水就不斷地滲流進去,形成大量遭到污染的核污染水。之後為了讓反應堆降溫冷卻,每天還需要注入大量的冷卻水,以防止燃料棒因溫度過高進一步損壞,造成更大的核泄漏風險。

  這就好比一個水池,一邊放水,另一邊注水,來達到平衡。而所有這些注入反應堆的冷卻水全都沾染上放射性核元素,主要包括氚、銫-134、銫-137、碘-129、鍶-90、鈷-60等。

世界週刊丨核廢水入海引多方抗議 日本“核”水之患為何要世界買單?

  根據東電公司2014年的統計數據,當時福島第一核電站每天産生的核污染水多達540噸。為了減少廢水産生量,東電採取了建設地下水旁流系統、防滲墻、地表硬化層等措施。

  而含有銫和鍶等放射性元素的這部分核污染水,會通過“多核素去除設備”,簡稱ALPS(發音:“艾奧普斯”)進行處理,在過濾掉其中絕大部分放射性物質後,存放到位於福島第一核電站內的巨大儲水罐裏。

世界週刊丨核廢水入海引多方抗議 日本“核”水之患為何要世界買單?

  氚是氫的一種同位素,難以從水中分離。《紐約時報》援引專家的話稱,小劑量的氚對人體相對無害,因為它發射出的柔和的β射線能量不足以穿透人的皮膚。

  根據日本經濟産業省2021年4月13日公佈的數據,目前經處理的核污染水中約70%超過排放標準,其中14%超過排放標準的10至100倍,5%超過排放標準的100倍。

  國際原子能機構專家組評估報告也指出,除放射性物質氚之外,現有經過處理的廢水中仍含有其他放射性核素,但是日本政府對此很少公開回應。

  成本最小 污染最重 

  日本此舉引多國抗議

  《紐約時報》的分析認為,出現這種情況是由於東電公司未能足夠頻繁地更換去污系統中的過濾器所引起的。

世界週刊丨核廢水入海引多方抗議 日本“核”水之患為何要世界買單?

  經過10年積累,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核污染水量已經達到至少125萬噸,足以填滿約500個奧林匹克標準游泳池,而且每週仍以千噸為單位持續增加。

  1000多個儲水罐幾乎佔滿了核電站內的所有空地,這些儲水罐九成已經裝滿。東電公司估計到2022年秋季,就會達到137萬噸的儲量極限,

世界週刊丨核廢水入海引多方抗議 日本“核”水之患為何要世界買單?

  據韓國《民族日報》,將核污染水排入大海的決定是由日本首相官邸強力推進的。考慮到夏季要爭取舉辦東京奧運會,秋季要進行眾議院選舉等政治日程,大量的核污染水對政府形象不利。

  2013年以來,日本政府提出過5種方案:地層注入、排入海洋、蒸汽釋放、電解處理和固態化埋入地底。在這5種方案中,將核污染水排入海洋,是成本最低的,預估需要17到34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02億到2.03億元,而最昂貴的方案是將其固態化埋入地底,預估其成本是排放入海的幾十倍甚至上百倍。

世界週刊丨核廢水入海引多方抗議 日本“核”水之患為何要世界買單?

  福島大學食農學類教授 小山良太:其實在去年二月份的時候,提出過將核污染水排入大海或者電解後排入大氣兩種可行性較高的方案,將核污染水排入海中對社會的影響是最大的。

  但是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相關的會談對話都無法推進,這就導致在日本民眾沒有充分了解相關情況的背景下,最終決定採用排核污染水入海的方案。

  我認為大部分人都明顯感覺到,這是政府單方面的決定。

  國際權威海洋科研機構德國基爾亥姆霍茲海洋研究中心(GEOMAR Helmholtz Centre)指出,福島沿岸擁有世界上最強的洋流,該機構曾進行計算機模擬。結果顯示,從排放之日起57天內,放射性物質將擴散至太平洋大半區域,3年後美國和加拿大受到影響,10年後蔓延全球海域。

世界週刊丨核廢水入海引多方抗議 日本“核”水之患為何要世界買單?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 趙立堅:福島核事故是迄今全球發生的最嚴重核事故之一,造成大量放射性物質泄漏,對海洋環境、食品安全和人類健康産生了深遠影響……

  4月13日上午,韓國政府緊急召開會議,商討政府立場及應對措施。

  當天下午,韓國外交部第二次官崔鐘文召見日本駐韓大使相星孝一,提出嚴正抗議。

世界週刊丨核廢水入海引多方抗議 日本“核”水之患為何要世界買單?

  韓國政府政策協調辦公室負責人 顧允哲:日本政府的決定是絕不能接受的,將福島核電站核污染水排放入海,不僅威脅到鄰國的安全和海洋環境,而且是一項沒有充分討論的單方面的決定。

世界週刊丨核廢水入海引多方抗議 日本“核”水之患為何要世界買單?

  在日本駐韓大使館門前,“首爾青年氣候行動”等多個韓國團體高舉標語,抗議海洋遭遇“核打擊”,並高呼“大海不是垃圾桶”等口號。

  韓國國務總理丁世均在社交網站發文稱,日本此舉是侵犯周邊國家公民權利的不負責任的決定,絕不能接受。

  日本的另一鄰國俄羅斯,當地民眾也深感擔憂。

  4月15日,菲律賓總統發言人哈裏·洛克引用國際環境法的原則指出:我們的生態系統是一體的,是互相聯繫的,污染環境者必須付出代價。

  2020年,福島縣近海的捕魚量約為4532噸,仍不到福島核事故之前年均捕魚量的兩成。

世界週刊丨核廢水入海引多方抗議 日本“核”水之患為何要世界買單?

  福島縣小名浜魚市場理事 柳內孝之:如果把核污染水排放入海,會再度引發對福島縣海産品的負面評價,所以我們大家都反對。

  日本復興廳在4月13日當天,曾用漫畫的形式把“放射性氚”放進宣傳單中,試圖解釋核污染水中“放射性氚”的安全性。

  日本共同社注意到,這一迷惑性行為,令福島當地民眾表現出費解和不滿。

  結果一天后就被取消了。

  深受其害 卻反復食言 

  日本矛盾的“核文化”

  二戰以後,帶有日本特色的有些矛盾的“核文化”經常出現在影視作品中。

  而日本的“核能利用政策”,也不斷引發爭議。

  2021年3月,科幻電影《哥斯拉大戰金剛》在美國上映。

世界週刊丨核廢水入海引多方抗議 日本“核”水之患為何要世界買單?

  愛吃核能、必殺技是“原子吐息”的哥斯拉,其實是一隻“反核怪獸”。

  1954年第一部《哥斯拉》電影在大銀幕上誕生時,距離廣島和長崎遭受原子彈襲擊僅過去9年。在最初設定中,哥斯拉本身也是人類瘋狂發展核能的受害者——它的棲息地被美國氫彈試驗摧毀,自己也遭到強烈核輻射。

  這就牽扯到1954年發生的另一起與核相關的真實事件。

世界週刊丨核廢水入海引多方抗議 日本“核”水之患為何要世界買單?

  1954年3月1日,美國在名為“十字路口行動”核試行動中,在比基尼環礁引爆了一顆代號“喝彩城堡”(Castle Bravo)的氫彈,該氫彈的預計當量為400萬噸,而實際當量達到了1500萬噸,影響範圍因此比預計擴大了數倍,遠超預計的放射性落塵沾染了在附近打漁的日本遠洋漁船“第五福龍丸”號。

  當天的漁船日記中這樣寫道:“天亮之前,天空被照得很亮,不久有煙柱升起。兩個小時後,我們發現船上散落了大量爆炸後落下的灰。”

  返回日本後,有關部門對“第五福龍丸”號帶回的“爆炸後落灰”進行了分析,才知道是美國研製的新型氫彈,美國正在研製秘密武器和進行核武器開發的事實因此被曝光。半年後,23名船員中年紀最大的無線通信長久保山愛吉死於急性放射能症。

世界週刊丨核廢水入海引多方抗議 日本“核”水之患為何要世界買單?

  第五福龍丸上捕撈到的魚也遭到了核污染,且已經銷往市場,海産品在日本一度被視為毒藥,築地市場被迫關門,全日本漁業遭到前所未有的重大打擊。

  而至今已經拍攝了近30部的哥斯拉系列電影,正是在此事件後誕生的。

  正是因為核爆給日本人留下的記憶太過沉重,日本影視創作者轉而使用虛構的怪獸哥斯拉,具象化核災難的恐怖,從側面渲染民眾對“核”的恐慌情緒。

  1967年,時任日本首相佐藤榮作提出了“不擁有、不生産、不引進”核武器的“無核三原則”。

  但另一方面,在冷戰時期,日本的一些政客又對“核”表現出了微妙的態度。

世界週刊丨核廢水入海引多方抗議 日本“核”水之患為何要世界買單?

  1955年日本國會通過的《原子能基本法》規定:核能的研究、開發和使用僅限于和平目的。

  但據日本《經濟新聞》2018年披露,日本的钚材料儲量已超過47噸,遠超出核電站所需。

世界週刊丨核廢水入海引多方抗議 日本“核”水之患為何要世界買單?

  而2016年6月20日,時任美國副總統拜登在接受PBS主持人查理·羅斯採訪時曾直言“日本實際上具備一夜之間擁有核武器的能力”。引起輿論一片譁然。

  對此,時任日本副內閣官房長官世耕弘成專門澄清,日本“絕不會擁有核武器”。

  但誰也沒想到,此次日本會通過排放核污染水,對海洋生態進行了一次“核打擊”。

  而美國的態度同樣微妙。

  美國支持日本福島污水入海 

  美網友:難以置信!嚴重雙標!

  4月13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推特上發文稱:

  我們感謝日方在決定處理福島第一核電站處理水問題上所付出的顯而易見的努力。

  ——美國國務卿 布林肯

  據《東京新聞》報道,早在4月4日,日本政府已經從美國方面得到了“可以排放”的許可。

  在爭議聲中,4月15日,日本首相菅義偉乘政府專機從東京羽田機場出發,前往華盛頓與拜登會晤。這使他成為拜登上臺後首位面對面會見的外國首腦。

世界週刊丨核廢水入海引多方抗議 日本“核”水之患為何要世界買單?

  值得注意的是,在臨行前兩天,日本公佈排放核污染水入海的計劃,時機微妙。

  美國總統 拜登:今天我們宣佈美日之間的新夥伴關係為競爭性與適應力夥伴,這將增強我們共同應對時代緊迫挑戰的能力。

  拜登政府上臺後一直強調要重新加強與盟友關係,今年3月還舉行了美日“2+2會談”。現任日本首相菅義偉發佈的2021年新年致辭中也將“環保”作為日本經濟增長的重要源泉之一。

  但美日在“排廢入海”這項並不“環保”的事業中互相配合,令美國網友也感到難以理解。

  我不敢相信,美國讚揚日本將核污染水排入海洋的決定嗎?這危害著全世界人民的健康!美國政府的態度令人難以置信!

  —— 美國網友

世界週刊丨核廢水入海引多方抗議 日本“核”水之患為何要世界買單?

  4月15日,聯合國有毒物質和人權問題特別報告員馬科斯奧雷拉納(Marcos Orellana)、食物權問題特別報告員法赫裏(Michael Fakhri)和人權與環境問題特別報告員戴維·博伊德(David. R. Boyd)在一份聯合聲明中表示:

  “向海洋排放一百萬噸污水,對日本境內外的有關人口充分享有的人權構成了很大的風險。”

  海洋是人類共同財産,涉及到生態環境的方方面面。

  而把“能源立國”作為基本國策的日本,當面臨可能産生嚴峻後果的核安全問題時,究竟該如何取捨?這絕不應該是一道簡單的選擇題。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