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星空有約|“羲和號”將揭示太陽的哪些奧秘?
2021-10-16 11:02:51來源:新華社編輯:王魯平

“羲和號”探日模擬動畫視頻。(視頻來源:航天八院)

  14日,搭載著我國首顆太陽探測科學技術試驗衛星“羲和號”的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我國正式步入“探日”時代。

  “羲和號”全稱太陽Hα光譜探測與雙超平臺科學技術試驗衛星,運行于高度為517公里的太陽同步軌道,主要科學載荷為太陽空間望遠鏡。

星空有約|“羲和號”將揭示太陽的哪些奧秘?

圖為此次發射“羲和號”前的長征二號丁火箭。(航天八院提供 攝影:孫公明)

  國家航天局對地觀測與數據中心主任、高解析度對地觀測重大專項工程總設計師趙堅介紹説,太陽活動週期約11年,2021年至2022年是人類有記錄以來第25個太陽活動週期的開始,全世界又進入太陽研究新的高峰期。

  “探測和研究太陽活動,提出應對措施,可以降低或規避對地球的不利影響。我國作為航天大國,及時開展太陽探測活動,十分必要,不能缺席。”趙堅説。

  從太陽女神羲和的神話傳説到“兩小兒辯日”的經典故事,中國人對於太陽的好奇與探索自古有之。

  雖然我國對太陽的衛星觀測和科學研究起步較晚,但在近年來發展十分迅速。

  “羲和號”成功發射的背後,凝聚了中國科學家近幾年的探索與努力,實現了多項技術創新與突破。

  “羲和號”衛星實現了國際首次太陽Hα波段光譜成像的空間探測,將填補太陽爆發源區高品質觀測數據的空白。

  此前國際上對太陽的探測主要是通過紫外或X射線,探測對象為太陽的高層大氣。而可見光等波段觀測主要基於地面望遠鏡。

  但地面上的可見光波段觀測會受到地球大氣吸收、擾動等因素的影響,觀測解析度很低。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太陽探測科學技術試驗衛星總指揮陳建新介紹:“我們此次使用Hα波段開展衛星探測,主要是針對太陽的低層大氣進行精準觀測,通過對Hα光譜的數據分析,可獲得太陽爆發時大氣溫度、速度等物理量的變化,研究太陽爆發的動力學過程及物理機制,為解決‘太陽爆發由裏及表能量傳輸全過程物理模型’等科學問題提供重要支撐。”

星空有約|“羲和號”將揭示太陽的哪些奧秘?

圖為太陽探測科學技術試驗衛星。(航天八院提供 攝影:雷春鳴)

  此外,“羲和號”衛星採用了在軌試驗超高指向精度、超高穩定度的新型衛星平臺技術。

  陳建新介紹,以往的衛星平臺技術只是從減震、緩衝的角度設計,而“羲和號”衛星平臺從總體設計理念上打破傳統固連設計思想,採用非接觸磁浮作動器實現載荷艙與平臺艙的動靜隔離,通過主從協同設計,實現載荷艙超精超穩及兩艙協同控制,解決了傳統衛星載荷與平臺固連設計導致的微振動難測、難控的技術瓶頸問題。

  “發射衛星就像射擊打靶,既要準還要穩,‘雙超’衛星平臺技術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陳建新説。

  與傳統衛星平臺相比,“羲和號”衛星平臺的指向精度、姿態穩定度均提高了2個數量級。

  趙堅表示,“羲和號”高性能技術衛星平臺在軌試驗成功後,是世界上首次將磁浮技術在航天器上進行工程應用,將大幅提升我國空間觀測技術水準,有望在將來的對地觀測、空間科學探測等新一代航天任務中得到廣泛應用。

  “羲和號”衛星的發射只是我國太陽探測新階段的第一步。

  “羲和號”衛星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方成説:“未來我們將進一步推進對太陽的深空探測,下一步希望向太陽發射更多衛星,對太陽進行全方位立體性觀測。”

  中國目前已經制定了兩個太陽探測計劃,分別是“羲和”和“夸父”探測計劃,這是太陽探測的中國方案和中國貢獻。

  趙堅表示,“羲和號”實現了我國太陽探測的破冰之旅,而“夸父”計劃是研製發射先進天基太陽天文臺衛星,對太陽進行科學觀測,目前已被納入中國科學院先導計劃。

  出品人:趙承

  監製:胡清海

  統籌:陳芳、劉心惠

  記者:胡喆、劉揚濤

  新華社國內部、新華社山西分社聯合製作

  星空工作室出品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