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區域發展規律 高品質建設成都都市圈
2022-01-17 10:42:14來源:四川日報編輯:鄧超責編:胡曉萌

  編者按

  《成都都市圈發展規劃》是繼南京都市圈、福州都市圈之後,國家層面批復的第三個,也是中西部首個獲批的都市圈規劃。它的發佈,標誌著成都都市圈建設站在了新起點。

  為貫徹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相關決策部署、推動規劃落實落地,中國社會科學院、成都市社會科學院近日組織編寫完成了《成都都市圈建設藍皮書(2021)》,力求從學理上探尋成都都市圈的發展規律、建設路徑,從實踐中總結提煉成都都市圈各重點領域的建設進展和成功案例,進而提出有針對性的政策建議,為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和區域帶動力的現代化都市圈提供決策參考。本期《思想週刊》邀請到課題組成員撰文,介紹其研究成果精華內容,以饗讀者。

  2020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作出大力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大戰略部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明確要求,要充分發揮成都帶動作用和德陽、眉山、資陽比較優勢,加快建設現代化都市圈。2021年11月,國家發改委正式批復、四川省政府正式印發《成都都市圈發展規劃》。四川省委把加快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作為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先手棋、牽引四川“一幹多支”發展戰略的“火車頭”,明確要全力打造成都都市圈。成都都市圈擁有領先中西部地區的經濟實力、已初步形成以成都綜合性國際交通樞紐為中心的立體交通網絡、具備一定的創新能力,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同城化發展協調機制。以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為基礎建設成都都市圈,順應了區域經濟發展空間結構演進規律,對形成引領全國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中國社會科學院和成都市社會科學院聯合課題組

  發展特徵

  從五個維度審視成都都市圈現狀

  內陸型都市圈。根據地理區位的不同,可將都市圈分為內陸型都市圈和沿海型都市圈。成都都市圈是典型的內陸型都市圈。隨著我國及全球開放網絡特別是通道體系建設的逐步完善,在“一帶一路”建設等大背景下,成都都市圈正由經濟腹地轉變為開放前沿。2010年至2020年間,成都都市圈的進出口總額由327.78億美元上升至1059.20億美元,年均增長18.19%,高於四川省的13.55%,佔四川省的比重由60.74%上升至90.68%。

  起步發展型都市圈。根據發展階段的不同,可將都市圈分為起步期、成長期、提升期和成熟期都市圈。目前,成都都市圈正處於起步期。首先,成都都市圈的整體發展水準有較大的提升空間。2020年,成都都市圈地區生産總值為22352億元人民幣,比重慶少2651億人民幣。成都都市圈總面積是東京都市圈的近2.5倍,經濟規模卻只有其1/6。其次,成都都市圈的現代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尚處於起步階段。都市圈內高鐵、動車公交化運營剛起步,跨區域公交仍然處於點對點階段,區域快速通道能力不足。最後,區域産業協作體系遠未完善。目前尚未形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都市圈産業集群,資源要素的集聚水準有待提升、尚未形成以上下游産業協作為主要特徵的産業聯繫。

  中心城市集聚型都市圈。根據中心城市和週邊城市之間的結構關係,都市圈可分為集聚型都市圈和分散性都市圈。成都都市圈屬於典型的集聚型都市圈。成都要素集聚能力強大、人力資源豐富優質。2020年,成都人口、地區生産總值、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在成都都市圈中佔比很高,都市圈首位度高。

  生態文明典範型都市圈。根據發展範式特點,成都都市圈可稱為生態文明典範型都市圈。成都都市圈秉持公園城市理念,構建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優化空間格局,協同推動空間品質提升,貫徹“景區化、景觀化、可進入、可參與”理念,推動山水林田等自然生態資源場景化營造,塑造都市圈生産、生活、生態相宜,産業、居住、商業融合的大都市形態。

  人文相親型都市圈。根據社會人文特點,可將成都都市圈稱為人文相親型都市圈。成德眉資同處四川盆地,同屬四川省,同為古蜀文明的重要發源地。四個城市山同脈、水同源、文同根,擁有深厚的歷史淵源與人文紐帶。

  建設進展

  全時空多維度一體化的發展佈局基本形成

  秉持公園城市理念,全時空多維度一體化的發展佈局基本形成。成都都市圈已構建起以都市圈發展規劃為統領、國土空間規劃為基礎、各類專項規劃和毗鄰地區區域規劃為支撐的“1+1+N”規劃體系,全面統籌城市功能、生態體系、産業佈局,便捷高效的交通通勤圈、協同共興的産業生態圈、便利共享的優質生活圈、開放合作的國際朋友圈的“四圈”建設已初見雛形。

  堅持“同城發展、交通先行”,“海陸空”立體交通體系建設成效顯著。聚焦“外建大通道、內建大網絡、共建大樞紐”,成都都市圈通過溝通協調機制建設、規劃同城同網建設,加速推進“兩場一體”協同運營,完善國際多式聯運集疏系統,建設全國一流的公路聯運港,有效地促進了交通網絡的完善以及樞紐效率的提升。

  圍繞科創中心戰略部署,創新驅動發展水準不斷提升。以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為目標定位,成都都市圈加快構建“國家科創中心—西部(成都)科學城—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天府實驗室”四級協同創新和動力承載體系,初步建立創新資源共享、平臺共建、政策共通、人才共用的都市圈區域一體化創新機制,穩步推進成德眉資協同創新中心建設協同運營。

  推進産業“建圈強鏈”,錯位分工協同的區域現代産業體系基本構建。為推進産業高品質發展,成都都市圈積極完善頂層設計、共同打造高端製造業産業集群、共同培育現代服務業、共同建設都市現代高效特色農業示範區,現已建立四市“政府部門—社會組織—企業”三級産業協作推進機制,探索出“研發+轉化”等産業互動模式。

  聚焦教育醫療健康社保,便利共享都市圈公共服務能力有所提高。以均衡化、便捷化、人文化、品質化公共服務為導向,成德眉資四市穩步推進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深入推進醫療健康同城合作,強化社會保障服務對接,成都國際職教城、德陽産教融合試驗區建設正在加速推進,區域醫療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已經啟動,養老保險關係轉移“零跑路”、待遇領取資格認證“就近認”、工傷認定委託調查和勞動能力鑒定互認、社會保險欺詐異地協查、社會保障卡服務“同城化無差別受理”、社會保障卡文化體驗“同城待遇”等均已實現。

  高品質推進建議

  當前應著力推進“一體三圈”建設

  提升協同創新能力,構建活力強勁的創新共同體。一是搭建更高層級創新平臺,共同爭取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和示範攻關項目。二是促進産業協同創新發展,聚焦核心電子器件、高端通用晶片及基礎軟體産品、新一代移動通信、積體電路等重點領域,推動四市加強技術攻關及聯合研製,力爭率先實現突破。

  促進鏈式緊密協作,共建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産業生態圈。一是打造産業鏈、創新鏈有效融合的分工格局,以“總體計劃+個性方案”思路推進産業集聚,以聯合體的形式共建優勢領域産業創新中心、製造業創新中心,組建跨區域産業生態圈建設聯盟,構建都市圈“研發+轉化”“總部+基地”“終端産品+協作配套”等産業互動新格局。二是共同搭建高能級産業空間載體,重點推進“三區三帶”建設、毗鄰交接地帶融合發展。三是推動産業要素有效流動和聚合,圍繞“領航”企業,建設産業鏈龍頭企業配套企業庫,推動政府“鏈長”與企業“領航”協調對接,積極破解土地、資金等要素制約,加速項目建設進度。

  強化民生福祉共建共享,建設樂享其中的幸福都市圈。一是促進教育資源統一規劃建設共享,推進義務教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快建立都市圈職業教育聯盟。二是推進衛生醫療資源共建共享,持續推動都市圈醫院檢驗結果共享和互認,探索開展異地就醫登記備案互認合作。三是推動社會保障與養老服務有序銜接,持續推進養老保險關係、醫療保險關係、失業保險關係順暢轉移,開展養老服務補貼異地結算。四是創新區域社會治理模式,成立都市圈社會治理聯盟,推進社區服務互聯互通,健全區域性重大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社會安全事件等聯防聯控機制。四是加強人力資源交流協作,建立信息共享、協調統一的人力資源市場,完善跨區域轉移就業協作機制。

  構築藍綠交織生態空間,打造近悅遠來的公園都市圈。一是開展城市生態環境評估,加強都市圈生態環境聯防共治;二是推進構建完善的城市公園體系,實現都市圈“300米見綠,500米見園”;三是優化生産生活生態空間佈局,合理配置資源和發展要素,構建“三生相宜”的空間體系。

  (執筆人:姚凱、閻星、廖茂林、周靈)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