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運動,“體育+”引領日照城市風尚
2021-09-26 10:28:36來源: 大眾日報編輯: 陳前責編: 趙瀅溪

  從清晨陽光海岸綠道上的騎行者,到夜晚在學校操場打卡的鍛鍊者;從在社區的太空漫步機上悠閒“漫步”的老者,到在網球公園乾脆利落揮動球拍的稚童,體育正在賦予日照這座海濱城市一種全新的活力。

  日照,一座新興的體育運動之城。目前,全市各類健身設施7200余處,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4.77平方米,居全國地級市前列;經常參加體育鍛鍊人數比例達45%,國民體質合格率保持在93%以上。

  把推動群眾體育發展作為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重要舉措,日照正加快構建更高水準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促進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深度融合。9月16日,日照市委書記張惠在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先進個人表彰大會上代表日照作了交流發言。

  打造家門口“10分鐘健身圈”

  全民健身,首先要解決的是“去何處健身”。

  對這個問題,日照市民安超有不一樣的解讀:“以前是問答題,‘哪能鍛鍊’;現在是多選題,‘今天選擇去哪鍛鍊’。”

  9月15日20點15分,日照市青島路中學的體育場地還沒有靜謐下來。自從去年日照市100所學校的體育場地設施免費對外開放,這兒就成了安超夫婦晚上鍛鍊的好去處。“環境好、空間大,離家還近。”安超説,“學校的體育場,白天是孩子們的歡樂場,清晨和晚上是附近群眾的健身場。”

  向東,10分鐘到海邊;向南,奧林匹克水上運動小鎮裏網球中心、足球公園、籃球公園、游泳中心等體育設施應有盡有。

  健身舉步可就的不光是安超。以足球運動為例,目前,日照市已建成各類足球場地317塊,每萬人擁有足球場地1.04塊,建成社會足球場地49塊,每10萬人擁有1.66塊。

  近年來,利用“一場多用”等方式,日照市在城區10畝地以下的“金角銀邊”“街頭綠地”等處配建健身器材,建設了97處綠蔭健身工程,改造提升159處老舊小區健身設施,打造了城市十分鐘健身圈。城鄉一體,全市鄉鎮體育公園、行政村(社區)全民健身工程和301個省市貧困村扶貧工程全覆蓋。

  去年,著眼于山海聯動,日照市又高標準建成61.8公里的陽光海岸綠道、山海風情綠道,貫通了1500余公里的登山健身步道和城市慢行系統。一個“大海邊運動、花海中休閒、綠蔭間呼吸”的生態長廊,成了日照市民及遊客不花一分錢就能暢遊其間休閒健身的場所。

  今年年底前,由政府和社會等多元投資54.7億元新建改建的22處大型體育場館,又將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可同時滿足開展全民健身、舉辦重大賽事和賽後産業運營需要。全市12處省運會新建場館有9處可與學校共建或共用。

  一年近三千場賽事 帶動約一百萬人運動

  體育設施逐漸完善,越來越多的日照人也開始被賽事帶動著,從“運動小白”變“健身達人”。據統計,去年日照體育賽事活動達到2800余項,形成了“天天有活動、周周有比賽、月月有大賽、季季有國際比賽”的生動局面,帶動了約一百萬人主動參與。近年來,日照每年創辦、承辦的省級以上重大賽事有60余項。將於明年8月份開幕的山東省第二十五屆運動會,日照亦是承辦城市。

  “長流水、不斷線”“大型示範、小型多樣”,在日照市委副秘書長、市體育局局長孟凡香看來,這正是日照體育賽事的特點。“大型體育賽事對推動全民健身具有示範引領作用,而群眾體育的蓬勃開展又能為大型體育賽事成功舉辦創造良好氛圍。”孟凡香説。

  “硬體”之外,還要有科學鍛鍊的“軟體”。日照市積極發展壯大體育協會、體育俱樂部,加強對群眾體育的專業化指導。目前,全市已實現市縣鎮村四級體育組織全覆蓋,社會體育指導員達1.9萬人、體育志願者11.9萬人,分別佔總人口的6.2‰和3.9%。

  90%以上賽事活動由社會力量參與承辦

  在日照,健身是全民動起來,體育也是全社會的體育。統計顯示,目前日照市90%以上的賽事活動是社會力量參與承辦的。

  為什麼日照體育産業備受社會力量擁躉?

  市場需求是“反應堆”,政策就是“催化劑”。圍繞加快體育産業發展,日照市委、市政府推出了近20個“政策包”。比如,對獲得省以上重大體育賽事金牌的企業俱樂部,社會力量舉辦省級以上重大體育賽事,引進和培養國家、省級高層次文化體育人才,都給予相應獎勵和補貼。這些政策,有力發揮了“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辦體育就是辦發展、辦民生、辦生態。日照作為一個年輕的海濱開放城市,必鬚髮揮自身獨特優勢,創立和打造彰顯自身魅力而又獨具特色的城市品牌。”日照市委書記張惠認為,日照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具備開展體育運動的天時地利人和。

  通過體育打造城市名片,日照市委、市政府由此確定了打造“活力之城、運動之城、健康之城”的城市發展戰略,並明確到2035年建成現代化海濱體育名城。而借助體育的超強滲透性,“體育+”正在成為拉動日照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駕馬車。(大眾日報記者 吳寶書 丁兆霞)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