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大荔縣新農村建設:中國農村的一場時代新變革

2018-11-24 18:01:36|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李妍|責編:陳夢楠

  國際在線陜西報道(柳洪華):華夏民族孕育了農耕文明,華夏人便向水而生、逐草而棲。在黃河、渭河、洛河的交匯處,也滋養著一方農耕之地——陜西大荔。

  20萬年前,大荔智人便在這片沃土上繁衍生息;1萬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原始農業在這裡開始萌芽。時至今日,大荔的土地經歷過人類進化、歲月更迭,唯有農業,汲取著“三河之水”的養分,養育著大荔智人的後代,從未中斷。

  然而,世間萬物的進步,都是一個階段發展到一定程度,期待著向更高階段的進化。中國農業如此,大荔農業亦如此。自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要按照“生産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又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在中國總體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階段後,全面拉開了新農村建設的大幕。

  大荔縣許莊鎮柳池村午後暖陽中的村民(供圖 大荔縣委宣傳部)

  大荔農業:一場持續性的思變

  大荔縣地處關中平原東部最開闊地帶,具備發展農業的先天優勢。平坦的地勢、肥沃的土壤、充足的灌溉,為大荔縣提供了150萬畝耕地,也奠定了北方農業大縣的地位,農業經濟成為了大荔的支柱。

  九十年代以前,大荔農業以傳統糧棉生産為主。受限于中國農業的整體水準,對優渥自然條件的依賴,大荔“以農立縣”的發展態勢一直在持續。這其中,“以農立命”的農民,收入卻增長幅度不大。

  窮則變,變則通。九十年代以後,按照“結構調優、産品調特、效益調高”的思路,大荔縣開始謀劃發展設施農業、紅棗、特色水果、畜牧業等特色優勢産業,以期實現農業結構的深化、細化和特色産業、優勢産業的佈局。這是大荔縣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第一次提速。

  此後的大荔,農産品種類逐漸增多,畜牧業規模不斷擴大。以設施農業為代表,成為大荔現代農業最早的雛形。其中日光溫室讓大荔成為西北地區最大的反季節瓜果菜之鄉,逐漸形成“東有壽光,西有大荔”的格局。

  同時,大荔開始發力“一村一品”,促進優勢産業向優勢趨於集中,再配合土地、技術、項目等優惠政策,大荔縣開始涌現出了溫室油桃村、溫室黃瓜村、塑棚哈密瓜村、弓棚西瓜村、早中熟蘋果村、時令水果村、黃花菜生産樹、秦川牛養殖村等專業村。

  通過一系列的“變”,2006年的大荔縣實現農業總産值17.1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354元,分別較2000年增長54%和45%。

  大荔縣馮村鎮現代農業園的育苗基地(供圖 大荔縣委宣傳部)

  “美好鄉村4.0”:大荔向現代農業的大步快跑

  隨著中國城市化的推進,傳統農業的粗放性、附加值低、現代化水準不足等因素,已開始制約把農業經濟作為支柱的城市,束縛著從城鄉混合經濟向城市經濟轉變突圍。有著近萬年農業沉澱的“農業大縣”大荔也不例外。

  為解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問題,大荔縣經歷了“一村一品”,也嘗到了設施農業的甜頭。2011年陜西省政府認定命名兩批50個省級現代農業園區中,陜西大荔(馮村)現代農業園區便位列其中。以園區促規模,以技術促升級、以培訓強職業,多年的嘗試、思變,大荔開始了從設施農業起步向現代農業的快跑。

  在現代農業方面的多年發展給了大荔信心,也讓大荔的農民看到了不一樣的農村經濟。然而,此時的中國已然迎來了新農村建設的大潮。2013年,大荔也開始全面進入美麗鄉村建設,在經歷了環境整治、基礎提升、産業融合三個階段之後,進入了“美好鄉村4.0”新階段。

  大荔縣下寨鎮新堡村的休閒廣場(供圖 大荔縣委宣傳部)

  大荔的“美好鄉村4.0”又是怎樣的“4.0”?

  大荔縣堅持把1800平方公里全境作為一個整體版塊,以“整縣推進、四村創建、産業融合、三農轉型”為思路,以“把道路建成風景線、把村莊建成小公園、把全縣建成大景區”為要求,以“全景大荔、全域旅遊、全面小康”為目標。確立頂層設計的同時,大荔也在積極建立相關標準體系,“美麗鄉村、美麗庭院、美麗巷道”等6項系列標準,清潔鄉村、美麗鄉村、幸福鄉村、美好鄉村4套指標體系等相繼出臺。

  隨著相對科學完備、適度超前的全域統籌規劃的制定,標誌著大荔開始以“美好鄉村4.0”融入中國新農村建設的大潮 ,大步快跑。

  大荔縣“棗農”正在選裝冬棗、裝箱發運(供圖 大荔縣委宣傳部)

  鄉村振興的“時代大戲” 大荔要做“主角”

  鄉村振興是“時代大戲”,而新農村建設就是大荔縣參演這場“時代大戲”的主要“角色”。

  自2013年至今,經過五年的不懈努力,大荔縣實現了由環境“臟亂差”到清潔美麗,到全域旅遊蓬勃興起,到人和物全面發展的重大轉變,初步探索出了統籌城鄉一體發展,促進鄉村繁榮振興新路子。

  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就是“現代農業4.0”。目前大荔已發展棗65萬畝、瓜果菜68萬畝,建成精品智慧休閒園區45個,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1500余家,認證大荔冬棗等國家地標産品6個,突出有機冬棗等“10086”(黃花菜、冬棗、西瓜、花生、辣椒)優勢産業,17戶規上食品工業企業......一系列的數字背後,是大荔縣通過高標準建設百公里百萬畝美麗産業融合示範區,促進縣域經濟轉型、構建現代農業體系的支撐。

  新農村建設還需要“美好鄉村4.0”。大荔縣恢復重建540個農村澇池,每年植樹2000萬株,打造了100個“花卉村”,建成鎮村分散式污水處理站40座,聘請了1800名農村保潔員......這是大荔由“清潔鄉村1.0”“美麗鄉村2.0”“幸福鄉村3.0”向“美好鄉村4.0”的進階之路。

  大荔縣水産産業科技園區漁民正在勞作(供圖 大荔縣委宣傳部)

  2018年11月21日,陜西省長劉國中來到大荔縣調研鄉村振興時也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以産業興旺帶動農民增收,努力實現百姓富、生態美的有機統一。

  産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依託“3+X”特色産業發展,建設以萬畝冬棗科技産業園、新穎現代農業産業園為代表的特色果業、設施農業,未來的大荔現代農業縱深推進;促進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加快構建穩固利益聯結機制,未來的大荔農民增收路徑清晰;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加快解決突出環境問題,未來的大荔環境提升之心堅定。

  “鄉村振興看大荔”。大荔堅守著推動鄉村生活富裕,建設美麗宜居示範村的核心本質,在鄉村振興的“時代大戲”中,完成了從“群演”到“配角”再到“主角”的奮鬥,完成了大荔縣新農村建設從跟跑到領跑的升級,用“大荔模式”豎起新農村建設的“中國樣板”。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