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藝術普及 渭南這樣“種”文化

2019-06-05 15:35:23|來源:陜西日報|編輯:吳宇婷|責編:趙瀅溪

  古琴老師正在帶領學員們排練。

  記者 武丹 文/圖  核心提示

  ■ 2015年年初,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蓋城鄉、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的奮鬥目標。2017年3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為加強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提供了堅實的法律保障。渭南市政府“搭臺”、群眾“唱戲”的全民藝術普及,正在成為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的重要力量。

  “市文化藝術中心是用來做什麼的?”

  在渭南市,如果問起這個問題,數萬人會這樣回答:是用來送文化的,更是用來“種”文化的。因為,這數萬人就是渭南市文化藝術中心“種”出來的文化藝術受益者和建設者。

  近年來,隨著全民文化藝術普及的不斷推廣,渭南群眾對精神文化和藝術生活的追求日益增強。2014年,渭南市文化藝術中心響應國家政策,在“請進來”“走出去”的同時,專注培養提升市民的藝術情操和水準。從小處著眼,立足於傳統陣地,將文化藝術人才培訓部獨立出來,成立專門的渭南市群眾文化藝術培訓學校(以下簡稱渭南培訓學校),不斷充實內容、完善機制,為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注入了新生力量。

  延時錯時服務

  讓全民共享藝術陣地

  5月11日,星期六。早上8時,渭南培訓學校校長張艷準時到辦公室,開始了忙碌的一天。從早8時到晚8時,節假日不休,周內調休,這是該培訓學校的工作常態。

  “全時服務、免費服務是渭南市文化藝術中心一直秉承的服務原則。”張艷開門見山地説。自2014年渭南培訓學校成立運營以來,為了保證群眾接受培訓有活動場地,學校根據群眾需求,已經將免費開放的場館面積增加到近5000平方米。“但是,別人上班我們上班,別人下班我們也下班,陣地再好,不能服務更多群眾就是空架子。”張艷説。

  於是,從2015年起,渭南培訓學校全面實行延時錯時服務,設置有白班、晚班、雙休日班3種班次,最大限度地滿足不同群體、不同年齡的群眾對文化藝術培訓的需求。

  “以前,一下班我剛好能趕上晚班;現在退休了,白班這時間安排得也剛剛好。”5月11日下午,記者在渭南培訓學校3樓的民族舞教室外,遇見今年剛從渭南電視臺退休的郭淑芳。談起延時錯時服務,這位“老生”豎起大拇指説,“為了讓各行業的人都能享受到培訓服務,咱學校特別用心。”

  張艷告訴記者,現在,渭南培訓學校已經按照性別、年齡、職業等不同群體特徵設立了秦東美麗女子學堂、三賢學堂、渭南市文化幹部培訓基地、陽光美育培訓基地等六大板塊,豐富了常規培訓內容。

  在郭淑芳的熱情邀請下,記者走進舞蹈教室,在和退休幹部、農民、下崗職工、全職媽媽等隨意攀談中了解到,在渭南市,全民共享藝術培訓正在不斷擴大影響力和覆蓋面。據了解,2018年,渭南培訓學校所負責的場館安全開放近2800小時,190個春秋季常規培訓班全年累計授課9個月。

  “菜單式”培訓

  給市民搭建普及平臺

  今年55歲的段阿娜是渭南市臨渭區紅星村的一名農民。她從小喜歡唱歌、跳舞,但因家境不寬裕,從來沒有接觸藝術的機會,只能悄悄地在心裏做著“藝術夢”。2017年一個偶然的機會,她了解到渭南培訓學校的服務,便試著報了名。

  “想不到我竟然還真的圓了這個‘白日夢’。”段阿娜興奮地説,“這兩年4個學期,葫蘆絲、合唱、拉丁舞、民族舞,我把感興趣的課都試了一輪,過足了癮。”

  其實剛開始,因為師資緊缺,渭南培訓學校只試著開設了兩門課程,進行了4—8期大規模的集中培訓,沒想到深受群眾喜愛。教師羅先軍告訴記者,第二年,培訓課就遭遇了“搶購”。

  順應市民呼聲,從2015年起,渭南培訓學校逐年增加科目,外聘藝術人才,增強師資力量。2018年,為了讓市民能夠更加投入地了解藝術、享受藝術,培訓學校啟動了“菜單式”培訓。

  “‘菜單式’培訓,簡單地説就是徵集群眾的意見,只要教學條件具備,項目有20人報名,學員想學啥,我們就教啥。”張艷説。

  據了解,目前渭南培訓學校常年開設書法、繪畫、瑜伽、茶藝、古琴、模特表演等30個專業。在“菜單式”培訓的推動下,培訓學校註冊學員的數量平均每年以30%的增長率遞增。截至2018年年底,培訓學校已累計開設近500個教學班,培訓學員近10萬人次。

  規範化管理

  把藝術融進全民心裏

  “注意用腕部的力量運筆,枕腕、提腕,保持中鋒行筆”“我們把曝光鎖定看成像效果”“C大調只涉及白鍵,這是最簡單的音階”……

  如果不是學員的花白頭髮和座位下偶爾出現的“菜袋子”,記者還真以為這裡是專業的藝術培訓院校。

  “做藝術培訓不是搞形式,不是簡單地給群眾教一門才藝,而是要通過規範化的管理機制把藝術的種子播撒下去,讓藝術真正融進全民心裏,這才能真正實現全民藝術普及。”渭南市文化藝術中心主任王旺山説。

  近年來,渭南培訓學校不斷完善學校的規範化管理,在擴大全民藝術普及覆蓋面的同時,更加注重實效。“一學期缺勤超過3次,不發結業證;拿到結業證,才能繼續中、高級班的深入學習。” 負責教學管理的副校長楊彬俠告訴記者。

  “藝術普及的目的是用而不是學,不光要給市民提供學的平臺,更要給他們創造展示的舞臺。”王旺山説,為了讓藝術能真正為民所用,渭南培訓學校每學期末固定組織書畫展、文藝節目專場演出等多種活動,讓學員走到群眾中,真正讓他們從文化活動的參觀者、參與者,變成文化工作的建設者、創造者。

  政府搭舞臺,群眾當主角。如今,在渭南市,群眾參與、參演、參賽已成為群眾文化生活的常態,全民藝術普及正在改善城市的精神風貌、市民的文明風尚,成為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的重要力量。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