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冰雪 > 正文
“最快的冰”是怎樣煉成的?北京冬奧測試活動國家速滑館首次舉辦比賽
2021-04-09 08:56:21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王悅陽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彭延媛):在北京冬奧會的冰上項目競賽場館中,有“冰絲帶”美譽的國家速滑館是唯一的新建場館。在目前正進行的“相約北京”冬奧測試活動裏,立志打造“最快的冰”的國家速滑館也首次舉辦了比賽。那麼,“最快”是怎樣煉成的?冰絲帶的測試進行得又如何呢?

建設完成的國家速滑館(冰絲帶)打造出“最快的冰”。  攝影:王悅陽

  4月7日,當選手們以60公里左右的時速在賽道上飛馳前進的時候,國家速滑館這塊總面積最大可以達到1.2萬平方米的“亞洲最大冰面”第一次經受了考驗。作為速度滑冰項目的競賽主任,中國的前冬奧季軍王北星説,經過初期測試,運動員的整體反饋都不錯。王北星表示:“我們一共要進行4天比賽、14個小項的角逐,和冬奧會的小項是一致的。賽前,我和我的競賽副主任一起上了冰,個人感覺冰面整體情況還是挺好的。個別問題已經反饋給了我們的制冰專家馬克,主要是冰面的平整度等等。”

  由於冬奧會和測試活動的要求,此次制冰面積只有5500平方米,但制冰團隊的壓力一點都沒有減少。主制冰師馬克·麥瑟來自加拿大,服務了過去5屆冬奧會,經驗相當豐富。國家速滑館是馬克第6次冬奧之旅的落腳點,談到這個低碳、環保、高效的新場館,他説:“冰面本身由純水製成,環保主要體現在製冷系統方面——製冷劑是二氧化碳,它本身是天然製冷劑,對環境有保護作用。而使用二氧化碳製冷確實改變了一些東西,制冰過程更高效了,這對我們是好事情。”

  高效只是基本款,冰絲帶的終極目標是為冬奧選手打造“最快的冰”。雖然長距離和短距離的運動員對冰面溫度和軟硬度的需求有細微差別,但這裡能為運動員提供最好的環境條件。國家速滑館設施副經理、中方制冰師馮剛説,二氧化碳制出的冰面溫差在0.5度以內,這是其他製冷劑達不到的,也是這塊冰最大的優點。馮剛表示:“冰溫(均勻)的體現就是不同地方冰的硬度是一樣的。冰溫不均勻的話,有的地方軟,滑行速度就慢,有的地方硬,運動員可能就蹬不住冰。均勻的話,運動員在任何地方感覺都是一樣的。”

  要想煉成“最快的冰”,還有些客觀挑戰。比如,過往的好成績包括世界紀錄幾乎都是在高海拔冰場創造的,但冰絲帶和平昌冬奧會場館一樣是低海拔冰場。

  對此,王北星表示,高海拔地區空氣稀薄,對選手創造好成績有一定的自然優勢,但近10年,低海拔冰場的成績和高海拔的差距逐漸縮小,説明萬事都不是絕對的。而馬克説:“為什麼冰絲帶不能成為世界上最快的冰場之一呢?我找不到任何理由。我們只需要找到正確的參數,來幫助某個人實現這一點。我們過去在低海拔場館也制出了很快的冰,上屆冬奧會的場館就打破了奧運紀錄,還差一點就在低海拔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我們在這裡也能做到。”

  馬克説,與自己合作的4位中國同事都是頂尖的制冰師,他們一定能攜手打造很棒的冬奧場館並留下奧運遺産。

  王北星透露,全世界的速滑運動員、教練員都在關注冰絲帶的測試活動,他們也通過各種方式向同行們及時通報了測試的情況。王北星表示:“我們去年11月就接待了國際滑聯技術代表,他們當時就對場館、競賽組織和整體服務表示了肯定。這次測試活動,我也給他們發了直播視頻。我們都是按照他們的標準、規則和規範去準備的,所以他們都很滿意。”

  在第一天的測試中,北京隊的艾培爾丁·亞合甫(維吾爾族)在男子500米上滑出了個人的賽季最好成績——還有很多選手都和他一樣。他説:“我對自己的成績很滿意。冰絲帶是新建的,各方面的設施都比其他的平原冰場好很多!”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