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籃球 > 正文
鄭海霞寄語籃球人:把金錢看淡些 把榮譽感看重些
2021-04-13 08:40:03來源:新華網編輯:王悅陽

  新華社北京4月12日電(記者王鏡宇)不久前入選國際籃聯名人堂的前中國女籃名將鄭海霞日前接受採訪時表示,希望籃球人、體育人把金錢看得淡一點,把榮譽感和努力看得更重點。

  4月1日,包括鄭海霞在內的12人入選2021年國際籃聯名人堂,鄭海霞也成為首位以球員身份入選名人堂的中國籃球人。一個週末的傍晚,在北京舉行的一場私人聚會上,陳道宏、朱家志、馬躍南等執教過鄭海霞的籃球名宿和宋曉波、苗立傑、張勁松等昔日隊友、好友向她當面表示祝賀。

  鄭海霞透露,她是從國際籃聯給她的郵件中得知入選名人堂的消息,當時既激動又開心,因為這是一個籃球運動員一生的追求,也是莫大的榮譽。

  “畢竟是中國第一人,以運動員的身份,所以確實是很開心。”鄭海霞説。

  作為中國女籃的標誌性人物,鄭海霞曾和隊伍一起在1984年和1992年奧運會上分別獲得銅牌和銀牌,在1983年和1994年世錦賽上分別取得第三名和第二名。此外,鄭海霞還隨八一女籃在全國比賽中建功無數。

  身經百戰的鄭海霞對兩次世錦賽的印象尤其深刻。一次是在1986年莫斯科世錦賽上,中國女籃與四強失之交臂。那時,處於上升期的鄭海霞狀態正佳,但中國隊由於團隊磨合等原因未能進入半決賽。在後面的排位賽中,中國隊場場大勝,最終名列第五。另一次是1994年世錦賽,中國女籃與世界冠軍擦肩而過,而鄭海霞拼盡了全力。

  “我們失去了得到冠軍的機會,獲得了第二名。整個比賽中我8場球打了7個40分鐘,得到了最佳中鋒、最有價值球員等3項大獎。可能冠軍在那一剎那之間錯過了,但是我作為優秀運動員在籃球場上的表現應該是得到了肯定。幾十年過去了,國際籃聯還沒有忘記我,所以我也希望我們中國籃球在未來的發展中能夠越來越好。”

  鄭海霞坦言,籃球最早對她而言是改變命運的方式。她説:“因為我是一個農村孩子,1979年之前是要用糧票和布票的時候。我作為一個有超常身高的孩子,靠這些票據吃(飽)飯是很困難的。當我在1980年13歲進入武漢部隊籃球隊的時候,我有了(飽)飯吃,有了軍裝有了衣服穿。所以,我在這個過程中,必須要自己更加勤奮,更加刻苦,有困難要解決困難,沒有鞋穿光著腳訓練,也要堅守。”

  進入國家隊之後,鄭海霞被包括楊伯鏞在內的老一輩籃球人所帶動,感受到了為國爭光的責任和動力。

  “這些改變了(解決了溫飽)以後,16歲進入國家隊,因為前輩們為國爭光,我的擔當和我的責任讓我去承擔這些、傳承這些。我有很好的身體條件,楊伯鏞楊老對我也特別器重。訓練的話真是不把你累死、不把你煩死、不把困難創造到極致,那就不叫訓練。特別感謝楊老對我的這種影響和要求。一直到現在,艱苦奮鬥的精神、刻苦訓練的精神、扎紮實實做事的精神、明明白白做人的精神一直在我身上體現和傳承。所以,我想我不愧是一個中國運動員,也不愧是一個軍人。”

  鄭海霞在退役之後曾經擔任過八一女籃主教練、領隊等職務。雖然近幾年淡出了籃球圈,但是她始終關注著WCBA、CBA聯賽以及八一男女籃、國家男女籃的發展和動態。在她看來,中國籃球人特別是新一代的年輕球員,應該保持不忘初心、為國爭光的信念。

  “希望我們的籃球人、體育人把金錢看得淡一點,把榮譽感和自己的努力看得更重點,紮實地練好每一堂訓練課,領會教練的每一個思路,做好個人的認真總結,這樣的話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每一步都踏得更加堅實,把每一筆都抹得更加光彩。我相信中國籃球、中國體育在未來的發展中應該不會讓廣大的球迷失望。相信我們的年輕人能夠重新撿起中國的小快靈打法,也更希望我們的中國籃球協會能夠把這些歷史傳統的東西重新撿起來,找回它深遠的意義。”

  鄭海霞告訴記者,作為一個公益人和宋慶齡基金會的理事,她現在常常參加一些籃球進校園方面的活動。

  “我會跟宋慶齡基金會一起做一些公益活動,也是讓自己體育人的餘熱能夠在各個方面得到發揮。”鄭海霞説。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