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冰雪 > 正文
綠色人文、科技環保,賦予“雪如意”新的能量
2021-04-23 10:00:27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王悅陽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張帆 陳宸)北京在申辦2022年冬奧會之初就提出了“以運動員為中心、可持續發展、節儉辦賽”的三大申奧理念。2015年7月申奧成功後,北京更是努力踐行申奧承諾,力爭從各方面打造一屆節儉、智慧、綠色的賽事。

  在北京冬奧會7個大項、15個分項的比賽中,跳臺滑雪將産生五枚金牌。國家跳臺滑雪中心“雪如意”,位於張家口賽區,是中國首座符合冬奧比賽要求的跳臺滑雪場館,也是張家口賽區冬奧會場館群建設中工程量最大、技術難度最高的競賽場館。經過近四年的建設,目前建築主體部分已經完工。“雪如意”以綠色人文、科技環保的設計理念,優雅出眾的造型呈現在大眾面前。

北京2022年冬奧會國家跳臺滑雪中心“雪如意”

  綠色人文造就生態“雪如意”

  跳臺滑雪場館的賽道曲線與物理學的剖面曲線相對應,設計過程中與中國傳統吉祥飾物“如意”的S形曲線契合,因此被形象地稱為“雪如意”。“雪如意”賽道實際上是架在山谷溝上的,除了土方開挖和鑽孔樁,設計團隊考慮更多的是回應自然,維繫生態環境,保持自然山谷原本的地表、徑流和生態,甚至是野生動物遷徙的路徑。北京2022冬奧會張家口賽區的總規劃師、清華大學建築學院院長、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副總建築師張利表示,避免使用過度干預的方法改變原始山脈走勢,減少對自然環境的影響——這就是“雪如意”秉持的綠色理念。

  設計之初,“如意”左右兩邊是對稱的,但在實際山體測量過程中,設計師們發現如意邊緣,也就是賽道的南北兩邊處於不同地段,受到山體走勢影響,南北風向也不一樣,結合防風做成的如意邊緣就成了不對稱的形狀。經過設計師們多次討論研究,一致認為沒有必要一味追求對稱,應尊重原始自然形態。對自然的尊重,反而為“雪如意”帶來了一些新意。

北京2022冬奧會張家口賽區的總規劃師張利解密“雪如意”

  張利院長談到“雪如意”的文化理念時,特別提到設計中充分考慮到運動員的體驗感。在設計勘察地形的過程中,設計團隊做了一個微型扭轉,最終當運動員站在出發臺準備出發以及下滑過程中,能看到遠處高低起伏山谷上盤踞著的一段長城遺跡。張利説:“相信每一個站在‘雪如意’頂端的人,都會喜歡“雪如意”帶給他們的小驚喜!”

  科技環保讓“雪如意”充滿智慧

  “雪如意”是一座冬奧室外場館,比賽時的室外溫度在零下十幾到二十幾度。如何在相對寒冷環境下,為包括運動員和現場觀眾在內的所有參與者提供既能夠維繫能源效率又較為舒適的環境,同時控制好碳排放,還要考慮到建築的可持續利用,都是清華大學建築學院設計團隊需要解決的問題。

  張利院長介紹,“雪如意”選擇的是模組化帶有裝配式概念的建築材料,每一段建築材料都是獨立裝配的。後期無論需要整體改造還是局部調整,都可以將單一模組拿下來再利用。“雪如意”的材料作為可以再利用、再構建的裝配材料,兌現了我們減少碳排放的承諾。

  為了在滿足底部看臺區觀看比賽舒適度的同時降低能耗,“雪如意”並沒有採用將整個場館座椅電加熱的設計。張利院長介紹,現在提供的是變相位材料,一方面是局部加熱欄杆,另一方面是給觀眾提供臨時使用、可移動、能持續4-6個小時的保暖熱源。此外,還會在看臺幾個地方配備採暖室,供觀眾休息取暖使用。

  “雪如意”和冬奧會帶來的能量和希望

  作為北京2022冬奧會張家口賽區的總規劃師,張利帶領著清華大學建築設計團隊,從申辦冬奧之初開始往返于北京-張家口,實地勘測現場、接洽工程項目團隊、建築工程公司,近七年時間已經超過三百次了。

  對於北京2022年冬奧會,特別是“雪如意”,張利院長有著特殊的感情。他坦言,在設計建造“雪如意”的過程中,更深刻理解了北京冬奧會的意義。北京冬奧會正是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把首都的城市資源反哺到山區,通過籌備和舉辦冬奧會,幫助帶動張家口部分縣實現脫貧,並在未來進一步發展。以“雪如意”為代表的奧運場館建設本著綠色、人文、環保、科技的理念,更是為社會帶來可持續發展的能量和希望。當其他國家人民還在談論如何通過大型國際賽事實現可持續發展時,中國已經找到了現實答案。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