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三晉要聞 正文

2019山西十大文博新聞揭曉

發佈時間:2020-01-23 08:33:36 | 來源:山西晚報 | 編輯:李佳藝 | 責編:李勝蘭

       2019年過去了,這一年對山西文博事業來説,有著太多不可忘卻的記憶:從“文明守望工程”的強力推進到勢如雷霆的打擊文物犯罪行動,從山西青銅博物館的建成開放到一座座地市博物館的次第崛起,從《國家寶藏》中的山西畫面,到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評比,都讓我們真切地感覺到,山西文博事業的巨大潛力與蓬勃發展。山西晚報·文博山西會同省文物部門和相關專家,將2019年度的文博大事件進行了盤點,評出山西十大文博新聞,共同銘記2019年山西文博事業的高光時刻。
  1、全國關注山西文明守望工程及認養古建推介。
  2019年10月29日,山西省2019年文物建築認養北部片區推介會在高平舉辦。截至目前,山西省已有文物建築認養(出資修繕)項目88個,吸引社會資金1.3億元,進一步促進了山西省文物資源的有效利用。
  “文明守望工程”從2017年啟動,通過眾手搭、巨手擎、妙手集、巧手創等“九隻手”,多措並舉引導社會力量在文物建築認養、非國有博物館創設、文創産品開發等方面廣泛參與,形成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有點子出點子的文物保護利用新格局。山西省“文明守望工程”以其改革創新的大膽實踐和文物保護利用的有效成果,被寫進我國《文物事業改革開放40年光輝歷程》一書。
  2、山西強力打擊文物犯罪,山西青銅博物館建成開放。
  2019年1月26日,山西省公安廳發佈重磅消息,經公安機關縝密偵查和多方追緝,成功追回被盜墓犯罪集團盜掘販賣流失的春秋時期晉國青銅重器、國家一級文物——晉公盤。2019年7月28日,山西青銅博物館正式開館,晉公盤終於與“山西老鄉”見面。值得一提的是,館內的很多文物,都是山西省公安機關打擊文物犯罪中追繳回來的重器。
  早在2018年1月,中央部署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山西公安機關將打擊文物犯罪專項行動作為其中的重要內容,取得了輝煌戰果,2.5萬餘件文物歷經劫難輾轉“回家”。這些文物中,青銅器佔了大多數,有一級文物128件,二級文物265件,三級文物928件。
  3、第八批“國保”單位公佈,山西總數穩居全國第一。
  2019年10月中旬,國家文物局公佈了第八批762處新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錄,山西共計79處入選,涵蓋古遺址、古建築、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至此,山西共有國保單位531處,穩居全國第一。
  此外,在與全國各省“國保”資源比拼中,在全國排名前五的地級市中,山西佔有四席,分別為運城、長治、晉城、晉中。其中,運城市新增國保單位12處,以總數102處雄居全國地級市的第一名。
  4、山西博物院迎百年華誕,山西文博熱持續升溫。
  從1919年太原文廟的廟苑式展館起步,2019年9月22日,山西博物院迎來100週年誕辰,並首次舉辦“博物館之夜”活動,開放三大主題展,同時舉辦一系列百年紀念活動。此舉標誌著山西博物館事業發展進入新階段。
  近年來,全省逐步打造了以山西博物院為龍頭,以市級博物館為主幹,以縣級特色博物館為支點的博物館體系。臨汾市博物館、晉中市博物館、陽泉市博物館等一批博物館相繼在2019年正式開館,全省目前有150座備案博物館為公眾提供更加豐富多彩的展覽和教育服務。與此同時,山西精品文物頻頻閃耀《如果國寶會説話》《國家寶藏》等知名文博類節目,山西文博熱持續升溫。
  5、聞喜酒務頭商代墓地入選“201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靈丘覺山寺塔修繕入選全國優秀古跡遺址保護項目。
  2019年,山西考古項目和古建修繕項目連獲全國殊榮——3月29日,山西聞喜酒務頭商代墓地入選“201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4月18日,靈丘覺山寺塔修繕項目入選全國優秀古跡遺址保護項目。
  聞喜酒務頭商代墓地是一處晚商高等級方國貴族墓地,它的發現與發掘是商代考古的一次重大突破,不僅為“匿”族青銅器找到了歸屬,也填補了晉南地區晚商遺存的空白。該項目捧得“中國考古界奧斯卡”獎,使得山西的全國“十大”達到15個,位列全國第六位;全國優秀古跡遺址保護項目是我國文物維修保護領域品質評價的最高獎項。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覺山寺塔經過兩年修繕,曾經滿目瘡痍的遼代古塔重煥光彩,最終摘得此獎項,彰顯了山西在文物保護工程管理、工匠傳承、合理利用方面的深厚底蘊。
  6、耗時7年的“爭氣工程”《雲岡石窟全集》問世。
  2019年10月15日,由雲岡石窟研究院、青島出版集團聯合出版的《雲岡石窟全集》正式問世。該套大書的出版,改寫了“雲岡石窟在中國,研究卻在日本”的説法,被譽為中華民族的“爭氣工程”。
  這項浩大的出版工程歷時7年,共20卷,用圖12710張,收錄59265身造像。自2013年立項以來,項目團隊對石窟造像進行了千年以來首次大規模的專業除塵,採用攝影、測量、掃描、描繪、建模等方式,為國家保存了一份迄今最完整、最權威的雲岡石窟珍稀影像資料。這是一套全面展示雲岡石窟不同時期、不同洞窟、不同藝術風格與藝術特點的大型圖集,首次以空前的規模,全景式展現了雲岡石窟的文化特色與藝術精華,全面反映了雲岡石窟的洞窟結構之美、造型之美、思想之美、歷史之美。
  7、大同建設“博物館之城”提速,大同市博物館總分館制引發關注。
  2019年12月21日,大同市博物館最新兩座分館——大同古代銅造藝術博物館、紅色記憶館雙雙開館。至此,大同博物館擁有8個分館。“8+1”9座博物館,將大同2300年的歷史有機串聯起來,也讓深藏在庫房裏的文物“活”起來,發展模式引發社會關注。
  大同市在城市發展規劃和文化建設中,計劃建立上百座博物館,使大同成為“博物館之城”。大同市博物館不斷探索更符合山西特色、大同特色的“總館+分館”制,利用豐富的館藏藏品分類,到2019年底,分點佈局建成梁思成紀念館、平城記憶館、北魏明堂遺址博物館、北朝藝術館、魁星文化博物館、遼金元民族融合博物館、古代銅造藝術博物館、大同紅色記憶館等8個分館,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博物館發展“大同模式”,讓大同增添了更多的人文和歷史色彩,極大豐富了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8、文博+科技,太原、雲岡等邁出山西文物“走出去”的新步伐。
  2019年,雲岡石窟研究院、太原市天龍山博物館利用數字技術讓文物“活起來”不斷取得重大成果,標誌著在數字化技術幫助下,山西文物“走出去”的步伐越來越快。
  雲岡石窟研究院利用全國領先的3D列印技術,在複製成功第13窟、第18窟後,聯合浙江大學攻克數據採集、處理、結構設計、分塊列印、上色等多項技術難關,于2019年10月30日成功完成第12窟“音樂窟”3D原大列印及上色項目,並實現模組化組裝,此舉標誌著世界第一例可移動3D列印洞窟複製成功。由於體量輕便、安裝快捷,這座3D列印石窟可順利在國內外移動展出;太原天龍山石窟數字復原巡展項目作為代表中華文化走出去的重點推廣項目,2019年赴法國聖但尼市進行文化交流,在全國率先走出了可供借鑒的“太原腳步”。2019年9月26日,“美成天龍——天龍山石窟數字復原展”又在太原博物館開幕,展示了太原市文物保護科技的最新成果。
  9、“太行古堡”推出古堡認養制度,“東方古堡”聲名鵲起。
  太行古堡群是山西獨特的古建奇葩,也是山西省文物密集區體制改革試點區。2019年,在晉城市文物和文旅部門大力推動和宣傳下,太行古堡群知名度和影響力愈加彰顯,“東方古堡”聲名鵲起。
  太行古堡群,是地域文明在歷史長河中綻放的古建奇葩。晉城市加強“太行古堡”保護開發力度,創造性地推出古堡認養辦法。2019年9月6日至8日,晉城市舉辦全國首屆“東西方古堡對話”活動,邀請了匈牙利、立陶宛、烏克蘭、羅馬尼亞等外國古堡城市嘉賓,交流東西方古堡特色和價值,探討東西方古堡未來與發展,面向世界提高“太行古堡”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10、黃河流域博物館聯盟成立,山西5家博物館加盟。
  2019年12月23日,由國家文物局指導,沿黃九省區45家博物館聯合成立黃河流域博物館聯盟,山西博物院、山西省藝術博物館、山西省民俗博物館、大同市博物館、臨汾博物館入盟。
  黃河流域博物館是中國博物館起步較早的區域,豐富的文化藏品承載著炎黃地區人民的共同歷史記憶,能夠全面反映和展示黃河流域的物質、精神、制度和生態文明。基於此,河南博物院、山西博物院、青海省博物館等國內9家博物館發出共同倡議,成立“黃河流域博物館聯盟”。山西5家博物館的加入,將為傳承黃河流域文明、弘揚山西文化貢獻獨特的力量。

  山西晚報記者 呂國俊 孫軼瓊 南麗江

友情連結

        山西省人民政府|新華網山西頻道|人民網山西頻道|央廣網山西頻道|中國新聞網山西頻道|山西網絡廣播電視臺|山西日報|太原日報 

  太原廣播電視臺|山西晚報|太原晚報|黃河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