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三晉要聞 正文

“1331”工程 書寫高等教育使命擔當

發佈時間:2020-03-31 08:39:04 | 來源:山西日報 | 責編:石麗敏

  “2017年11月,黃慶學教授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2019年11月,趙陽升教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2019年,全職引進金智新院士。這樣,包括謝克昌院士在內,學校在重點建設學科形成了分別由4位院士領銜的高水準學術團隊。”3月28日,太原理工大學發展規劃處處長王寶俊介紹説。

  在全省科學技術大會上,“1331”工程諸如此類的重大成就吸睛奪目。上接國家“雙一流”建設、下聯我省高品質轉型發展,實施3年來,“1331”這項重大戰略性工程已成為全省高等教育工作的總牽引。“解放思想、集中資源,全面發動、重點支持,服務需求、改革供給”,在牽頭單位省教育廳確定的這一推進思路指引下,“1331”工程3年共支持建設了51個立德樹人項目、34個重點學科、統籌支持了92支創新團隊和122個科技創新平臺,已撥付完成經費7.613億元,一大批重大標誌性成果紛紛涌現。

  高端人才紛紛加盟,本土人才迅速成長,人才引育力度前所未有

  2019年5月30日,長治醫學院舉辦的一場老年健康高峰論壇,雲集了國內衰老研究領域頂尖專家學者,會後,他們主動要求成立老年健康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並紛紛加入。“2019年4月25日,我們頒發聘書,全職引進長江學者、傑青譚錚教授。5月30日,成立了由譚錚教授擔任主任的老年健康研究中心。”對於這兩個日子和那場會議的盛況,該學院黨委常委、副院長鄭金平記憶深刻。長治醫學院既非博士也非碩士學位授予單位,業內人士評價:為普通高校高層次人才引進蹚出了一條新路。

  在此之前,2018年9月,山西大學也發生了一件大喜事——迎來該校首位全職引進的長江學者江怡教授。

  大學者,有大師之謂也。對於高等教育來説,人才是第一要素。“1331”工程實施後,我省高校學科、平臺匯聚高端人才的集聚效應初顯。除了江怡、譚錚,院士李魁武、金智新,長江學者胡季帆、肖艷紅,傑青曹濟民,瑞典籍學者M·杜斯特等,一大批高端人才也紛紛加盟,同時全省高校具有博士學位的科研人員增長20%以上。我省本土人才也快速成長,人才引育力度前所未有,高端人才增量位居中西部地方高校前列。

  “立德樹人”同樣碩果纍纍:山西大學成為全國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培育單位,太原理工大學入選教育部“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高校;涌現出了一批“國”字頭的優秀教師和教育工作者;本科專業優化調整在全國領先起步、成效明顯,60個本科專業入選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點等。其中,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更是取得突破性進展。

  2019年10月,在第五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山西醫科大學李思進教授指導的“輻睿智配——全球分子影像全自動配藥行業開拓者”項目,獲得我省在該大賽舉辦5年來的首個金獎。“我從一名一無所知的‘門外漢’,得到迅速成長,創新意識顯著提升,創新能力顯著提高。”本科生毛天驕在賽後感慨地説。而僅此一項賽事,我省累計有學生7.4萬人次參賽受益。

  學科建設成就可圈可點,創新平臺實現多項零的突破,高校科研實力顯著提升

  2017年,太原理工大學成功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學校乘勢而上,依託化學工程與技術、礦業工程、機械工程和材料科學與工程4個“高峰”學科,輔之以多個特色鮮明的“高原”學科支撐,提出“煤炭綠色清潔高效開發利用學科群”建設口徑和煤炭安全高效開採、煤炭清潔高效轉化和利用、煤機裝備新型金屬材料和煤基高值先進材料、煤炭戰略和政策4大重要任務,直接服務國家重大需求和山西經濟轉型重大需求,成為我省能源革命改革的才智引擎。

  在中北大學,自2018年9月以來,該校工程學、材料學、化學3個學科群接連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跨入國際高水準行列。儀器科學與技術學科也繼獲評教育部創新團隊之後,于2018年同時斬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群體和科技部創新領軍團隊,至此一舉囊括了所有國家級創新團隊榮譽,國家級創新人才也不斷涌現。2019年後半年,團隊連續獲批兩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其中醜修建教授負責的“科技冬奧”重點專項,中央經費達2603萬元。

  2018年,太原理工大學李晉平教授團隊研究成果在《Science》正刊發表,在國際學術界引起廣泛關注。這一研究中,該校化學工程與技術學科在“氣體吸附基礎理論——MOFs材料製備——氣體分離系統工藝”等多方面協同攻關,解決了“吸附反轉”的世界性理論和實驗難題。

  我省高等教育領域還有很多學科建設成就可圈可點:全省高校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總數增長37%,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實現了零的突破;4所高校的9個學科進入ESI前1%,我省高校在各類學科排名中的位次快速提升;28個與轉型發展密切相關的工程領域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獲批,基本實現重點學科對我省轉型發展重點領域的全覆蓋,等等。

  在省部共建國家協同創新中心、教育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學科創新引智基地、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等國家和教育部創新平臺上,我省也相繼實現零的突破。2018年12月,由山西大學為牽頭單位組建的“極端光學協同創新中心”被教育部認定為全國首批59個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之一,實現了我省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零的突破。2019年我省再獲批3個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該類國家級重大科技創新平臺達到4個,位於中西部地區前列。

  2019年,山西大學“CO2減排與資源化利用”、太原理工大學“先進金屬複合材料成形技術與裝備”兩個中心還雙雙獲批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打破了我省高校在該平臺上連續10年無突破的狀況。

  “1331”工程的豐收激動人心。“3年來,我省獲批國家部委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增量超過過去10年的總和,增幅達到40%;2019年全省高校承擔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重點、傑青、優青等標誌性項目,項目數和項目經費均比2018年增長了80%。”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高興地介紹説。

  科研成果成功落地轉化,服務轉型發展能力顯著增強,再譜“1331”提質增效新篇章

  太原理工大學“煤層氣生産金剛石”項目落地轉化在“1331”工程中堪稱典範。

  “煤層氣生産金剛石”項目是該校于盛旺博士及其科研團隊歷時6年艱苦攻關取得的一項重大創新成果,2017年被確定為“1331”工程重點項目。因為“打破國外産品和技術壟斷”“首創煤層氣人工合成大尺寸金剛石”“為我省豐富的煤層氣資源找到了一個論克拉賣的價值鏈”等亮點,去年該項目成為各大媒體及行業關注的焦點。在省委、省政府及學校的共同推動下,陽泉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出資3.5億元,與學校共同成立了山西新碳超硬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該項目落地轉化進入運行階段。

  更多高校科研項目也在近3年實現落地轉化,如山西大學與晉城市政府、富士康集團聯合啟動了光電機産業研究院共建工作;山西農業大學面向脫貧攻堅主戰場,主動開展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北大學鎂合金車輪擴收擠壓、化工廢氣超重力凈化等一批技術在山西轉化落地等。同時,全省高校還主動走出校門,尋求與各級黨委政府、企業等的戰略合作,積極為産學研對接和服務經濟建設拓寬路徑。

  “推進‘1331’工程提質增效。”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對“1331”工程再提明確要求。

  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對照新形勢、新要求,全省高等教育仍有許多創新性的工作要做:一是聚合優勢創新資源,破除學校間、學科間、平臺間“圍墻”,進一步提升學科專業與産業集群的契合度、精準度;二是加大協同聯動力度,破除高校與我省重大戰略、重點工程、重要産業的聯動“壁壘”,進一步提升高校與企業、科研院所之間的協同度以及高校教育資源共享共用程度;三是提升服務轉型貢獻度,破除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梗阻”,進一步提升高校在解決我省産業轉型升級“卡脖子”技術方面的研發和攻關能力。

  “固教育之‘本’,提內涵之‘質’,增服務之‘效’,聚成效之‘焦’。”省教育廳對接下來的重點工作一一梳理,導向明確、激勵有力。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按照全省科技大會要求和樓陽生書記講話精神,按照“四為四高兩同步”總體思路和要求,採取更有力度、更加務實、更具成效的具體措施,推動“1331”工程提質增效各項重點任務落實、落地、落細、取得成效。(記者李林霞)

友情連結

        山西省人民政府|新華網山西頻道|人民網山西頻道|央廣網山西頻道|中國新聞網山西頻道|山西網絡廣播電視臺|山西日報|太原日報 

  太原廣播電視臺|山西晚報|太原晚報|黃河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