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供给冲击或将来临 债市陷入多空纠结状态

张欣然 中国证券网

  债券市场陷入多空纠结的状态。5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称“报告”)。针对汇率,报告强调“发挥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坚决对顺周期行为予以纠偏,防止市场形成单边预期并自我强化,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针对长债,报告表示“今年计划发行的政府债券规模不小,发行节奏还会加快”等。以上表述引发了市场对债市未来走势的广泛关注。

  今年以来政府债券发行进度缓慢,但市场仍预期5月供给量将显著增加,并且,美元指数仍然表现强势,可能使银行间市场承压。但与此同时,新出炉的经济数据和金融数据为债券市场多头带来了希望,导致市场出现震荡。在这一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投资者对货币政策的进一步动向保持高度关注,同时密切关注经济数据对市场情绪的影响。

  5月供给压力考验市场

  报告对汇率以及长债方面的表述被市场解读为偏空。

  在长债收益率方面,报告认为,我国长期国债收益率在反映市场预期和宏观经济方面总体有效。报告表示,今年积极财政政策的力度比较大,计划发行的政府债券规模不小,发行节奏还会加快。债券市场供求有望进一步趋于均衡,长期国债收益率与未来经济向好的态势将更加匹配。

  今年以来政府债券发行进度偏慢,供需不平衡是造成利率债市场持续下行的主要原因。据上海证券报记者统计,截至5月10日,年初至今政府债供给进度为全年计划的17%,而2023年同期为30%。

  华西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郁认为,在多个定价扰动因素中,供给冲击或是当前确定性较强的变量。据其预测,无论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与否,5月的政府债券净供给规模均大概率突破万亿元水平。若超长期特别国债在5月中下旬提前发行,影响更多的可能是新增供给的期限结构,市场对于1.2万亿元到1.5万亿元的潜在供给量级或已有预期。

  “由于政府债券发行依赖承销机制,且大部分承销额由银行消化,在银行缺负债的背景下,银行间市场短期的‘抗压能力’或大大受限。”刘郁说。

  不过,中金固收发布的研报则表示,供给增加对债市冲击会相对有限,事实上当前金融机构欠配情况较为普遍,如果供给因素导致债市有所调整,反而可能是较好的加仓时机。

  此外,在美元指数年内连续走强的背景下,我国货币政策受外部约束难以大幅放松。报告认为,全球经济复苏动能分化,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地缘政治冲突等不确定性依然存在。中国人民银行强调坚决纠偏汇率顺周期行为,防范汇率超调风险。

  中信证券发布的研报认为,相较去年四季度,本次报告对海外经济方面的表述从在“发达经济体本轮加息周期或已结束”调整为“发达经济体高通胀黏性较强、降息时点后移,密切关注海外主要央行货币政策变化”,并在汇率部分多次强调“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或反映出在“以我为主的”的总基调之下,仍需关注海外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我国货币政策影响。

  “海外降息时点后移,防范汇率超调风险,这意味着我国货币政策难以大幅宽松,这对债券市场来说整体偏空。”一位债券交易员说。

  市场不乏利多因素

  最新的经济数据和金融数据则又给了债券多头希望,使得上周六全天债券市场出现震荡。

  据记者统计,当日,10年期国债收益率盘中上行最高达2.34%,尾盘则又迅速下行至2.31%。

  5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4月新增人民币贷款7300亿元,同比多增112亿元;4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为-1987亿元。4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7.2%,增速比上月末低1.1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同比下降1.4%,增速较上月末低2.5个百分点。

  当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4年4月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数据。得益于居民消费需求持续恢复,4月CPI同比上涨0.3%,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

  “罕见为负的社融数据和转好的通胀数据使得上周六的债券市场波动起伏,全天利率震荡上行后又在尾盘大幅下行。”一位债券交易员说。

  某保险资管投资经理也对记者表示,目前行情趋势不够明显,还需要观察整体市场情绪,等待市场回调之时加大配置。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