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立特”之约:延续82年的中美民间友谊故事

2024-04-22 来源:光明日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光明日报记者 陆健 闫丛笑

  4月16日至19日,“让血与火铸造的友谊代代相传”——纪念“杜立特行动”大救援82周年中美民间文化交流活动在浙江省衢州市举行。获救美国军人后代受邀前往当年“杜立特行动”衢州大救援的遗址进行访问,并参观史料展览,向那些在危难时刻见义勇为的中国人民表达敬意。

  1942年4月18日,美军为报复日军对珍珠港的突袭,派出由杜立特中校率领的16架B-25轰炸机轰炸日本东京等五个城市。由于燃料不足等原因,机组成员在中国境内弃机跳伞或迫降,随后中国军民奋勇营救,成就了一段中美友谊佳话。

  “没有他们,这个故事将不复存在。我们也无法了解到这段历史。对中国人民当年英勇无畏、敢于冒着生命危险舍身救援的精神,我们致以深深的感谢。”获救飞行员后代苏珊·奥祖克真诚地说。

  “我家就是你家”

  “浙江衢州有一个杜立特行动纪念馆,当年获救的美国军人的后代经常来到这里,向见义勇为的中国人民表达敬意。我相信,血与火铸造的中美两国人民友谊一定能够代代相传。”2023年11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美国旧金山出席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发表演讲时,专门讲到了这段中国军民在抗战时期奋勇救助美国飞行员、获救美国军人后代回访衢州杜立特行动纪念馆的故事。

  4月18日,“杜立特行动”衢州大救援主题展览开展暨重要史料捐赠仪式,在杜立特行动纪念馆前隆重举行。

  仪式上,廖诗原(当年参与营救者)之子廖明发颤抖着双手递给“杜立特行动”3号机领航员查尔斯·奥祖克的女儿苏珊·奥祖克一把老宅的钥匙,并郑重地说:“我家就是你家,欢迎随时回家。”苏珊·奥祖克也向廖明发一家发出邀请,希望他们来美国的家。双方约定要常相聚,让真挚的情谊在日常往来中不断流淌,共同营造一份跨越地域的紧密联系。

  随后,获救飞行员后代一行人共同参观了杜立特行动纪念馆。该纪念馆是一家全景式反映杜立特突袭主题的纪念馆,由衢州市人民政府和美国杜立特突袭者协会、杜立特突袭者子女协会共同建立。纪念馆开设了“我们在衢州见”“衢州营救”“血色曙光”“友谊桥梁”等章节,生动、全面地还原了杜立特空袭及中国军民展开营救行动这一历史事件。

  获救飞行员后代特蕾西·戴安·康特伯格是一名小学教师,在参观纪念馆时,她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泪水,“我以前只知道勇敢的中国人参与了这场救援行动,但从不知道他们在那之后还付出了如此巨大的心血和牺牲”。她的眼中满含泪水,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位参观者,“我打算回到学校后,向我们的历史老师讲述这里发生的故事。这将是我回去后的首要任务”。

  一杯酒和一碗面

  “我的外祖父曾迫降于此,当时他喝光了随身携带的威士忌取暖,艰难度过了一夜。之后被英勇、纯朴的中国人所救。再次回到这个地方,我想同在场的各位一起干一杯。”获救军人后代乔治·邓肯·康特伯格在当年外祖父获救的地方说。

  4月16日,飞行员后代一行人抵达衢州市芳源村竹排岗,威廉、乔治兄弟的外祖父当年就在此处降落。82年后,兄弟俩同当年的施救者毛光孝之子毛洪根共同为新建的纪念雕塑揭幕,并互赠中国结、福袋香囊和B-25轰炸机照片、“杜立特行动”纪念徽章等。

  揭幕现场,乔治回忆起外祖父讲述他在这里获救的故事,他非常感谢毛洪根一家,如今他带着同样的威士忌来到这里,既是为了纪念先人,也是为了向深厚的友谊致敬。

  “我的父亲当年在这里获救,还吃了一碗鸡蛋面,他生前常常提起这碗面。”苏珊·奥祖克激动地说,“今天,我也在这里吃上了这碗鸡蛋面。”

  4月17日上午,苏珊·奥祖克再次来到衢州市江山市张村镇的深山深处,重访了位于“小南坑口3号”的夯土房。82年前,苏珊的父亲曾在这里休养约5天,最终成功同大部队会合。当年,查尔斯·奥祖克降落在衢州江山,被降落伞挂在悬崖上一整夜,第二天被中国村民廖诗原发现,带回家中悉心照料。

  2018年,苏珊·奥祖克捐赠了1.5万美元翻新老房子。这里曾经是苏珊·奥祖克的父亲在战火中栖身过的家,再次回到这里,她感觉好像回到了自己的家中。老屋里依旧摆放着那些古老的家具,其中包括她父亲曾用来休养的床,这些老物件无不见证着这份深厚情谊。

  “友谊树”枝繁叶茂

  82年前,降落于衢州的飞行员成了缔结中美民间友谊的使者;82年后,一代又一代的衢州人延续着“杜立特”之约,续写着中美民间友谊的真挚感情。

  4月18日下午,首部反映“杜立特行动”大救援本土历史研究之路的纪录片《寻找“杜立特”》在衢州市文化艺术中心音乐厅举行全球首映。影片中,数位追寻“杜立特”的历史研究者,十多年来在数百个村庄中寻访老人、在深山中挖掘飞机残骸,他们努力穿越岁月的层层迷雾,致力于揭开这段历史的真实面貌。杜立特行动纪念馆主题展览的每一件藏品都凝结着他们的心血,而纪录片则记录了他们追寻历史足迹的坚定身影。

  得益于“杜立特行动”维系起的情感纽带,1994年,衢州市与美国明尼苏达州雷德温市结为姐妹城市。两年之后,当时在衢州第二中学教授英语的潘志强被选为两地之间的首位交换教师。如今已是衢州市杜立特行动历史研究会顾问的他认为,传承“杜立特行动”的历史和精神也是年轻一代的责任,“中美两国的年轻人应当了解这段历史,因为只有铭记过去,我们才会珍视友谊,珍视和平”。

  多年来,衢州第二中学肩负着促进两地青年交流的使命。2016年,杜立特突袭者子女协会在衢州第二中学设立“杜立特行动”英语征文比赛和奖学金。多年来,征文比赛的成功举办在学生们心中播下了和平的种子,更培育了深厚的情谊。

  4月19日下午,苏珊·奥祖克及获救的美国军人后代作为杜立特突袭者子女协会的代表来到衢州二中,为2023年“杜立特行动”英语征文比赛的18名获奖学生颁奖。苏珊·奥祖克说:“我读了所有参赛学生写的文章,孩子们对这段历史了解得很深刻,写得很棒。我为他们骄傲。”

  校园里,中美朋友于2015年9月共同种植的一棵“友谊树”已经枝繁叶茂,树旁的石碑上镌刻着面向未来的寄语——“续‘杜立特突袭’传奇,谱中美友谊新篇章”。这段在战火硝烟中联结起彼此命运的情谊,历经岁月洗礼,仍将代代相传。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李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