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与向善:戏剧影视名师大讲堂”系列讲座第九季第十九讲

饶曙光教授主讲《重读谢飞与谢飞电影》

2024-05-16 来源:戏剧影视教指委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511日,“审美与向善”:戏剧影视名师大讲堂”系列讲座第九季第十九讲(总第184讲)《重读谢飞与谢飞电影——中国代际导演代表人物系列第二讲》在云端举行。本次讲座由教育部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中华爱子影视教育促进会、天津师范大学音乐与影视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亚洲华语电影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中心联合主办。 

  讲座邀请到多位专家拨冗参会:教育部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教育部“高校网络教育名师培育支持计划”专家、北京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周星教授;天津师范大学音乐与影视学院院长杨爱君教授;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教授;教育部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指委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张燕教授。 

  本次讲座由教育部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指委秘书长张燕教授主持。张燕教授还是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北京师范大学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华爱子影视教育促进会副会长,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副会长兼香港电影委员会执行主任,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秘书长。全国广播电视与网络视听领军人才,北京市广播电视与网络视听领军人才。 

说明: 2024-05-11 190140

  讲座开始前,首先由教育部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周星教授进行致辞。周星教授还是中华爱子影视教育促进会会长,教育部“高校网络教育名师培育支持计划”专家,北京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师范大学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小组成员,教育部全国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视听专委会副主任,教育部中国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会艺术专委会副主任。 

说明: 80165b462a69d58039c4be29494d3eb

  接下来进行致辞的是天津师范大学音乐与影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杨爱君教授。杨爱君教授还是中国少年儿童电影学会副秘书长、中国电影家协会儿童电影工作委员会副会长、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天津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杨教授编剧或导演电影作品8部,编剧导演微电影5部,均公映,编剧电视连续剧作品2部,话剧2部,已公演。影视剧作品获得国际家庭电影节(IFFF)最佳喜剧片奖、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电影节获最佳儿童片大奖、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2014年学院奖短片大赛“观众最喜欢短片”奖、国家广电总局评选的2013年全国优秀剧本奖等奖项。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一项,省部级科研项目五项,发表论文多篇。致辞中,杨爱君教授对天津师范大学音乐与影视学院的办学情况和发展现状进行了分享,指出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自建设以来,共编剧和导演了近二十部电影作品、九部电视剧、四部动画片,当前正以少儿电影创作研究和传播为特色,以影视剧创作拍摄时间为优势,在办学的过程当中不断落实教研互促、研学研用的理论,实现了应用型人才与学理型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 

说明: 96855a55b8461385693235745ba4d09

  致辞结束后,由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原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主任,研究员(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饶曙光研究员围绕《重读谢飞与谢飞电影——中国代际导演代表人物系列第二讲》展开主题讲座。饶曙光研究员还是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教授,上海大学、北京大学、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等兼职教授。北京国际电影节民族电影展艺术总监。多次担任中国电影华表奖、中国电影金鸡奖、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国家广电总局社科基金项目评委、评审。饶曙光研究员从四个方面着眼对谢飞导演的作品进行了解读和分享。 

说明: 2024-05-11 191830

  第一,饶曙光研究员分享了自己重新看谢飞导演电影的新感悟。他以《田野》为切入口,指出影片整体风格与谢飞导演独特的出身和价值理念是密切相关的,在艺术表达上展现出其独特的审美追求。饶曙光研究员提到:“重温《田野》时,我发现影片虽然内容层面呈现的是被摧残青春的残酷,但影片整体却洋溢着积极、向上、乐观的情绪,这是中国古典美学所讲的哀而不伤,我们谈中华美学精神,这其实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层面。”接下来,饶曙光研究员对《本命年》进行了分析,他指出,作为一部“最不像谢飞导演的电影”,影片实际上是扩大了谢飞导演的艺术表达,实现了他个人的审美扩容。“可以看到谢飞导演在《本命年》中表达他了对于社会和个人命运的认知。”此外,饶曙光研究员还指出,在谢飞导演的许多其他影片中,也总能看到他重建社会理想、重建精神价值的追求,同时,这些作品也为观众留下了不朽的历史影像记忆。此外,饶曙光研究员还对谢飞导演《黑骏马》《香魂女》《益西卓玛》等影片进行了解读与思考。最后,他指出,做导演研究,更多的还是要回到影片。“有了对影片更多的理解,再加上对导演背景和社会环境的了解,就可以在研究层面生发出更多新的共情。” 

  第二,饶曙光研究员从谢飞导演的教师职业身份与电影作品出发进行分析。饶曙光研究员认为,在谢飞导演身上,教师和导演两个职业属性之间的互动关系是很多样的。对于教师而言,讲述电影作品或电影现象时,理论性会比较强,为了让学生理解,更多的是分析而不是感受。所以受教师属性影响,谢飞导演的电影中,可能时常会出现理性超过影片暧昧性、多样性以及丰富性的情况。比如在《湘女萧萧》里,影片极具逻辑层次感的表达中,可能就会让观众产生一种一切都可以解释、可以言说的感觉。 

  第三,饶曙光研究员重点分析了作为第四代导演的谢飞与第四代导演群体。他指出,包括谢飞在内的第四代获得独立执导电影机会时已经年近中年,他们年轻时汲取的力量也终于能够在合适的机会释放与爆发,所以另一种角度来说,他们也是作为革新和新锐力量登上中国影坛的。饶曙光研究员提到,在这样一个群星灿烂,创作辉煌的年代,谢飞可能不是影响最大的,但他是最善于学习,也是最善于做理论总结的。因为他不仅有创作的自觉,也有艺术理论的自觉。谢飞对艺术电影、人文知识分子电影的坚守,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对中国电影作为整体的电影文化现象的坚守,这种坚守构成了中国电影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成就了如《本命年》《湘女萧萧》《益西卓玛》等作品的诞生。他指出,今天通过重读谢飞与谢飞的电影,看到了更多第四代电影创作中值得反思和挖掘的地方。同时,第四代电影人在中国电影史上的地位、艺术成就,以及他们对于中国传统美学精神的坚持和表达,也都值得进一步地认知、阐释。 

  第四,饶曙光研究员分析了作为电影评论家,社会活动家的谢飞导演。他结合谢飞导演与《没有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事》影片的舆论风波事件,指出,在当前的网络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批评家,对电影的批评情况较之以往更加复杂、更加多样,更加让人难以预计,一切皆有可能。因此即使谢飞导演对影片的评价,是善意的、建设性的,也是专业的,但经过一轮又一轮的发酵后,也难免会产生歧义和误解。他回忆道:“这种情况也让我想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批评家和创作者的对话是非常坦诚的,争论非常激烈,脸红脖子粗,但是争论下来大家还是朋友,还可以坐在一起喝茶、吃饭、聊天。我记得中国电影家协会曾经把很多影片的研讨会和论坛,把参与者的争论、争吵都实录了下来,变成了电影艺术参考资料。电影圈的人俗称‘电影白皮书’,已经成为了电影历史研究的珍贵文献”。 

  最后,他指出,不论在什么环境下,谢飞导演都一直坚持了电影批评家的坦诚,绝不说违心的话,也不逢场作戏。可以说新世纪以后,也就是《益西卓玛》之后,作为批评家的谢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力超过了作为导演的谢飞,同时,作为批评家的谢飞,也为中国电影的批评树立了一个榜样,是当下电影人应该去学习的榜样。 

  讲座结束,饶曙光研究员对线上观众的提问进行了详细解答。互动完毕,由张燕教授进行总结后,讲座顺利落下帷幕。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胡子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