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安湖潮乡车田村:“美丽生态”催生“美丽经济”

发布时间:2022-04-12 21:41   来源:贵阳网  

贵阳网讯 八月瓜香扑鼻,让游客爽口爽心,也让村民鼓了荷包;小桥流水人家,精巧地镶嵌在大山之中,成了四方来客的网红打卡地;波光粼粼的车田湖畔,木屋正新建,露营基地已有雏形……

位于贵安新区湖潮乡的车田村,在守护美丽生态中催生“美丽经济”,依托优美的生态环境,在推动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的道路上不断尝试,正用每天看得见的变化书写乡村振兴大文章。

因地制宜造“风景”

乘着竹筏,进入车田景区。车田河两岸,青山逐渐散开,静谧的乡村风光收揽眼底。

总面积约3.62平方公里,拥有1100多人的车田村,正是以青山绕水的风景闻名,以蔬菜、果树等为主打农业。

下了竹筏,步行5分钟,村民王啟富家的八月瓜种植园赫然眼前。

“八月瓜香甜可口,吃起来又软又糯,好多贵州人不知道这种瓜,因为好奇,会专门到园子一看究竟。”4月谷雨天,正是八月瓜需要细心养护的时节,一株株瓜藤比人还高,绿叶交织紫红色的小花,密密扎扎盖在头顶,王啟富手拿剪刀,正忙碌修枝剪叶。

祖祖辈辈都是种玉米,2018年,王啟富决定“破”一回传统。试种八月瓜,他看中的是八月瓜快长快成的品种特点和种植园紧邻车田河、自带游客“流量”的地理优势。经过不断摸索和精心培育,去年夏季,八月瓜迎来“丰产”,1亩地约产出3000至4000斤。

“入园采摘15块钱每斤,最高峰时,种植园里几十个游客同时在采摘。”王啟富说,园子的八月瓜有五成都是来车田村旅游的游客买走的,游客们乘船观光,到了码头,就下船采摘,既观光又饱口福,还常把八月瓜当成“伴手礼”带回去。

“采摘不完的,就运到附近的石板镇农贸市场批发交易,七八块钱一斤的批发价,只要果子好,不愁卖。”王啟富说,去年种植园亩产约2至3万元,整体产值达20万元。

八月瓜香,让生活也“香”了起来。今年初,王啟富就把自家的“电驴车”升级成了“宝马车”,他也成为村民们致富取经的“带头人”。

在车田村,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解决好“种什么”的问题,村民们都在不断探索。王啟富的成功案例不是个例,今年车田村将推进300亩蔬菜、100亩果树种植,这些令人流连忘返的“风景”,正以农带旅、以旅促农,拓展农业多重功能。

农旅融合留“乡愁”

从贵阳市中心驱车前往车田村,只需30分钟车程。喀斯特地貌让天然岩溶发育形成大量沉积岩,沉淀下车田村独特的“石板文化”,天鹅湖、车田湖“两湖”坐落村中,三岔河、冷饭河、车田河三水汇合绕村流淌等自然景观成为当地风景一绝。

 

“大理有‘苍山洱海’,我们车田有‘小桥流水’,风景人文还更有特色。”车田村农家乐“小花溪玫瑰园”经营户雷燕华说。接触旅游几十年的雷燕华在大理、杭州等地,也经营有旅游生意,“外面的风景,各有千秋,家乡的风景才是心坎上的风景。”作为土生土长的车田人,雷燕华把在外看到的“风景”融入农家乐的打造中。

去年,雷燕华在农家乐引入了“天空之境”旅拍、网红秋千树等流行元素,还改造了两座老旧农房,“以旧做旧”,老屋既留住了“乡愁”,又换上了“新颜”。在旧屋改造的农家乐客厅里,一面风化了的“石板墙”引人注目,石板因经年累月风化而裂成若干细层,在现代装饰的保护下更显古韵。

“这些都是村子的宝贝,也是村子里的贵州特色,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农业+旅游’就是它的通道。”车田村党支部书记张忠平说。

站在农家乐平台处,放眼望去,房屋依山就势而建,石板青青,葱茏的植被沿河茂密生长,阳光下的水面折射银光,一幅水墨画跃然眼前。

虽然采访时是周一工作日,但往来“小花溪玫瑰园”的游客却络绎不绝。雷燕华告诉记者,春末夏初,花草芬芳,依山傍水的农家乐最受游客欢迎,上个周末几乎桌桌坐满,还不断有客来。去年,多地旅游受到疫情影响,呈下滑态势,“小花溪玫瑰园”年收入却达到500万元,为车田村的“美丽经济”增添了一把动力。

美丽风景变“钱景”

乡村风景美了,村民荷包鼓了,“美丽经济”怎样才能可持续?车田村把着力点放在破解村集体经济发展难题上,通过进一步增强村集体经济发展能力推动乡村振兴。

2022年1月29日,车田村村委会办公楼前欢声笑语,气氛热烈,村里举行了首次村集体公司分红大会,全村千余名村民均领到分红款。

“全村1000多人,人人都是股东,集体经济好了,人人都能分红。”张忠平说。2019年,车田村按照共建共享的思路,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百姓参与”的运营管理办法,采取“党支部+集体公司+村民”的方式,成立由村委会100%控股的景区运营管理公司——贵安新区美丽车田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从0起步,村集体公司该怎么做?“实干,不怕事情小,敢干,不怕担风险。”张忠平说,村集体公司起步确实很艰难,第一笔“生意”是在包村干部的引荐下,承接了一个研学团队的接待,“第一桶金”虽然只有9000元,却给了大家信心。之后,又凭借整改村里资产“小木屋”出租,赚了公司的“第二桶金”。

有了初始资金,村集体公司决定继续大胆摸索。2020年,在考察桂林旅游产业后,车田村试着学习先进的产业发展经验,购买船只来村中增设游船项目。“五一”小长假到来,为了节约人力、物料等开支,张忠平带领村委委员、党员志愿者全员“上岗”。7天时间,购买船只等投入的成本8万元就全部收回来了。

有了景区运营管理公司,村民们统一发展思路,景区规划发展也更加科学。近年来,车田村相继策划推出敬老孝亲农产品集市、湖上游船等一系列新项目,村居环境、乡风民俗、农业产业、旅游项目,每天都在发生变化,月月都有“更新”。

“预计今年村集体经济将有100万元左右的收入。”张忠平说,将通过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推动村民转变发展观念,为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增添动力。

眼下,车田湖岸,村集体引进的露营基地雏形初显,绿油油的草坪上,度假木屋已经新建,预计今年“五一”前后将与游客见面。

协会治理聚“合力”

在守护美丽生态中,精耕细作“美丽经济”,离不开基层社会治理这个重要方面。

“全面推动乡村振兴,要有套好的基层治理办法。一手抓农村‘五治’,一手还要用办法巩固好‘五治’成果。”村支书张忠平说,去年以来,车田村推动农村“五治”,全村排查房屋457栋,定期召开“坝坝会”,入户宣传三分垃圾处置法,签订“治风”承诺书201份……治理成绩来之不易,巩固治理成果,车田村积极动员起了两股重要力量,一股“力量”是车田村的三个协会——餐饮协会、民宿协会、种植协会,通过协会带动,激发更多有志之士投身乡村振兴,另一股力量就是“乡贤”。

“什么是‘乡贤’,其实也没有明确说法,我们觉得,只要为人正直公道,愿意为大家服务、能引领群众,受到村民尊敬,他们就都可以称作乡贤。”张忠平说,利用好这股力量的关键是,积极把这个群体找到,搭建好平台,推动他们参与车田村的社会治理。

在车田景区附近,一座30多米长的吊桥上,挂满呼啦飞转的五彩小风车,游客纷纷驻足拍照,村民们也常聚在桥头,休息纳凉。这座去年3月新建的吊桥,连接起了车田村二组和三组。“修建吊桥大概花了30多万元,方便自己也方便大家。”出资人雷燕华说,吊桥虽是他出钱来修,但资产归全村,使用也归全村。雷燕华不是第一回给村里修桥。2006年,在外经商的他就利用春节返乡过年的时间,发动村民在车田河上修建过一条“百步桥”。40多级石跳墩把20多米宽的河水“隔”出一条道,既是“景观”又是“便道”,现在“百步桥”每天仍要迎送村民和游客百余人次。“不管修路修桥,其实心里就一个想法,想自己的家乡变得更美更好。”雷燕华说。

以雷燕华为代表的这股“力量”,其实还有不少,有的是学校老师,愿意为村里文艺活动出力献计;有的是企业职工,愿意帮助村里的青年联系外出就业。

今年春节后,车田村第一次“乡贤会”召开。会议是村委会组织的,参会的20多名村民中,有经商的,有学校的老师,还有公务员,外地企业职员等。“村委会组织大家先在车田转了一圈,看了家乡的山水,又热热闹闹在村委会会议室开了会。”村委会的工作人员沈晓茜说,座谈会上,大家围绕车田村产业发展、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自然资源开发与利用、乡村振兴规划等各抒己见,气氛热烈。

“每位来开会的村民,都可以是我们的‘乡贤’,也都能成为车田村的‘贵人’。”沈晓茜说,就在乡贤座谈会举行后不久,村里一位常年在外经商的村民,给她捎了话,家里的孩子马上高考了,考完他就搬回来,把家里闲置的房屋好好修整,在车田村打造又一个网红景点。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游红 梁俊鹏/文 石照昌/图、视频 陆青/剪辑

  编辑:汪东伟

  统筹:吴亚鹏

  编审:干江沄

贵阳日报传媒集团原创内容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转载事宜请致电:0851-85865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