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繁體   |  登录  |   注册

热门搜索:

“奋战开门红 市长话经济”第十四场 潜江:加快打造“一城三基地” 奋力建设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


访谈时间 2024-03-27

访谈嘉宾 潜江市委副书记、市长杨勇;潜江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李斌;潜江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郑慧涛;潜江市经信局党组书记王桂华;潜江市住建局党组书记龚义海;潜江市小龙虾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党组书记、主任刘挺。

内容简介 3月27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奋战开门红 市长话经济”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四场,介绍潜江市“加快打造‘一城三基地’ 奋力建设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相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访谈实录

湖北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黄勤:

记者朋友们:

下午好!

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根据安排,今天举行“奋战开门红 市长话经济”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四场,介绍潜江市“加快打造‘一城三基地’ 奋力建设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相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

潜江市委副书记、市长杨勇先生;

潜江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李斌先生;

潜江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郑慧涛先生;

潜江市经信局党组书记王桂华先生;

潜江市住建局党组书记龚义海先生;

潜江市小龙虾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党组书记、主任刘挺先生。

首先,请杨勇先生介绍潜江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潜江市委副书记、市长杨勇: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好!首先,受盛文军书记委托,我代表潜江市委、市政府,衷心感谢社会各界朋友长期以来对潜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下面,由我向大家简要介绍潜江发展情况。

过去一年,潜江锚定省委赋予建设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的使命,对标提出“一城三基地”示范定位,即:打造江汉平原水乡园林精致之城、全国虾-稻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基地、国家级绿色化工循环发展示范基地、华中地区战略能源储备应用基地,全员上阵、全域发力,交出了回升向好、进中提质的高质量发展答卷。全市经济总量跨越900亿台阶、增长6.3%,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指标增速均居全省前6位;全国县域经济百强榜连续5年进位、攀升至第77位,彰显了潜江发展的蓬勃活力和巨大潜力。

今年全省新春第一会,省委明确提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全面推进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的四化同步发展。潜江作为省委明确的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之一,必须牢记使命、知重而担、勇当示范,全力冲刺地区生产总值破千亿的目标任务,加快探索四化同步发展的潜江路径、潜江经验,努力在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中彰显潜江作为。

一是擦亮生态宜居底色,大力推进精致之城建设。潜江素有“水乡园林”的美誉,先后获得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宜居城市范例奖等多项荣誉。去年,我们全域全员誓师动员江汉平原水乡园林精致之城建设,曹禺公园、市民体育中心完成提档升级,紫光南路、紫月路西延、东荆大道南延等重要城市通道全线拉通,改造老旧小区123个,新增停车位4255个、新能源充电桩559个、绿地3.8万平方米,极大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今年,我们编制实施城镇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规划,提速县河体育公园、滨江公园建设,打造曹禺公园、南门河游园城市客厅和高速、高铁生态绿色廊道,实施水系连通,塑造“一环多廊”城市景观风貌;大力实施城市更新,系统推进完整社区建设、老旧小区改造、易涝点整治、口袋公园和停车场建设等,科学布局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举办返湾湖湿地马拉松、首届城市运动会等系列赛事,提升县城建设质量和公共服务水平;还将出台推进就地城镇化发展政策,同时优化布局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建设全国优质户外服装供应链共建基地,让返乡农民工和进城农民在城区“安居”“乐业”。

二是打造现代农业标杆,大力推进虾-稻领跑发展。潜江虾-稻特色产业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发展,全产业链综合产值突破750亿元,“潜江龙虾”区域公用品牌价值350.8亿元、连续5年登顶行业榜首,成为我省乃至全国农业特色产业的一面旗帜。去年省委、省政府重磅出台“虾十条”,“潜江龙虾”成为全省唯一小龙虾区域公用品牌。今年我们乘势而上,深化落实省“虾十条”,聚焦“品牌最响、品质最优、体量最大、城市最火”目标,力争综合产值达870亿元,持续巩固“潜江龙虾”全国龙头地位。策划出台支持小龙虾全产业链发展一揽子政策,探索推广“四季有虾”、立体种养等新模式,大力推动品牌“走出去”、产品“走出去”,支持潜网集团部省共建国家级农产品产地专业市场,深入实施“百城万店”工程,在养殖量、加工量、交易量、餐饮量、出口量等方面全方位做到最大;同时,将小龙虾元素深度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着力营造“满城虾香”的浓厚氛围。我们正在建设完全自主可控,辐射全省、面向全球的小龙虾供应链体系,更好服务全省乃至全国小龙虾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为湖北建设国家优质农产品生产区展现潜江担当。

三是做强绿色化工优势,大力推进精细化工循环成链。潜江是一座新型工业之城,拥有潜江经济开发区、江汉盐化工业园2个省级合规化工园区的稀缺性资源,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等国字号头衔。同时我们依托化工产业基础延伸发展光电子信息产业,长飞光纤、菲利华、新硅科技等行业领军企业先后落户,中巨芯、晶瑞、鼎龙、孚诺林等中国电子化工材料10强、电子材料50强企业扎堆聚集,我市成为全球最大的光纤预制棒、气熔性石英材料生产基地,去年绿色化工及光电子信息产值达450亿元。今年我们将持续对接省“51020”现代产业体系,推动氯碱化工、煤化工、医药化工、新材料深度加工等产业链循环延伸,加快投资126亿元的中能新材料产业园建设,完善“油头、化身、精化尾”产品链条,创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深度链接武汉“光芯屏端网”产业集群,聚焦光纤光棒、湿电子化学品等细分领域,布局集成电路、光电子器件等产品,全力打造全省光电子材料产业基地。

四是扛牢能源保供使命,大力推进能源储备利用。潜江是全国十大油田之一的江汉油田所在地,探明石油地质资源2.6亿吨、天然气储量9700多亿立方米、岩盐地质储量7900亿吨、卤水地质储量227亿立方米;境内还有西气东输、川气东送、新粤浙等5条天然气长输管线,是华中地区重要的管输体系枢纽城市,潜江在服务全国全省能源储备保供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我们将全面依托油气资源和管网输送枢纽优势,加快推进江汉盐穴天然气战略储气库、中能建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煤盐一体化等百亿级项目建设,进一步深化与江汉油田全方位、深层次合作,实施江汉盐化工精细化工技改项目,并充分挖掘更多能源资源优势,着力引进一批新能源行业龙头企业、领军企业,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动“江汉油城”向“能源新城”蜕变。

一年春作首,万事竞争先。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开门红”工作部署,以“开局就要奔跑、起步就要跃进”的状态,扎实推动重大战略早落地、重大政策早争取、重大项目早开工,全力以赴拼出精彩、抢出状态,为全省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作出潜江贡献。

我就简要介绍这些。谢谢!

湖北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黄勤:

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请记者朋友提问前,通报所在的媒体机构名称。

人民网记者:抓项目扩投资是促发展、优结构、惠民生的实际需要和重要抓手。新的一年,潜江围绕扩大更有效益的投资,有什么新的工作举措?

潜江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郑慧涛: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投资一直是经济增长的“砥柱之石”。今年来,我们坚持以项目建设为主抓手,着力扩大有效益的投资,1-2月潜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8.2%,排名全省第3位。为确保完成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的目标,我们将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一是更大力度抓项目谋划。抢抓政策窗口期,运用好对上争取九大工作专班会商机制,紧密跟踪增发国债、中央和省预算内、政府专项债等项目申报,多渠道、高频次向上争取。今年,已争取国债项目8个,总投资4.9亿元;省预算内投资项目6个,资金3500万元。聚焦“一城三基地”示范定位,谋划百亿元项目5个、十亿元项目37个、亿元以上项目326个。谋划智慧城市建设、江汉盐化工精细化工产业园、煤盐一体化等一批城市功能集成和产业布局集约的重大项目,将建设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的基础底座筑得更实。

二是更大力度抓项目服务。统筹全市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重点工作专班力量,扎实开展招商引资行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收储力度,推动园区建设提质,项目建设提速,鼓励非园区乡镇与高新区双向奔赴发展“飞地经济”。组织开展“下基层,解难题”活动,深入车间一线发现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各类问题,落实“领办+统办+专办+主办”服务机制,健全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打通助企纾困“最后一公里”。

三是更大力度抓项目推进。保持“拼抢实”的状态和作风,抢时间、抢机遇、抢要素,精细化制定项目路线图,倒排工期,抓好年度计划投资195.3亿元的219个新开工项目尽早入库,加快推进13个10亿元以上项目、96个亿元以上续建项目尽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严格执行项目集中开工和市领导包联制度,高质量做好季度项目拉练,加快推进签约项目快落地、落地项目快建设、建设项目快达效。

四是更大力度抓项目管理。持续深化落实投资项目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聚焦平台“不想用、不会用、不全用、不真用、不好用”及项目“结算慢、决算难”问题,全面推行施工过程结算,推进项目高效流转,提高投资效率、效能、效益,切实发挥投资在稳增长、调结构中的关键作用。抓好397个目录库项目,74个储备库项目,319个实施库项目有序轮转。通过建立三库动态调整、定期会商研判、问题协调推进、项目跟踪督办、项目考核结账等5个机制,推动一批重大项目快落地、快入库、快建设、快投产。

湖北广电垄上频道记者:刚才,杨市长提出全面落实省“虾十条”,聚焦“品牌最响、品质最优、体量最大、城市最火”目标,推动虾-稻全产业链提档升级。请问具体有哪些相关举措?

潜江市小龙虾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党组书记、主任刘挺:

感谢记者朋友提问。省委、省政府去年重磅出台省“虾十条”,赋予“潜江龙虾”全省打样之责。我们今年将围绕“品牌最响、品质最优、体量最大、城市最火”目标,加快建设全国虾-稻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基地。

一是聚焦“品牌最响”,扩大产业影响力。品牌建设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抓手,我们抢抓“潜江龙虾”认定全省唯一小龙虾区域公用品牌的机遇,加快打造全国最具影响力小龙虾产业品牌。今年将精心策划湖北潜江龙虾节,营造“全城过节”热闹氛围,届时“潜江龙虾”品牌logo、宣传语、卡通形象等也会以全新形象和大家见面。还将持续推进“潜江龙虾”走出去活动,今年已赴沈阳、北京、成都开展专场宣介;完善“潜江龙虾”品牌管理规范、品牌共建共享联席会议制度,已与5个省内小龙虾主产地签订共同使用“潜江龙虾”品牌合作协议。

二是聚焦“品质最优”,提升产品认可度。潜江龙虾品质是全产业链发展的生命线。我们将创新推出“好品种”,依托与中国科学院水生所等7家科研院所共建的省小龙虾产业技术研究院,探索“虾稻+N”养殖模式,加速攻克“养大虾、养好虾”“四季有虾”难题。我们创新开发“好产品”,重点推进与省联投东湖高新集团合作的小龙虾虾壳资源化利用项目,与江南大学联合研发“潜江龙虾”爆款产品,支持48家规上加工企业开发小龙虾预制菜、休闲食品等。我们将创新标定“好产地”,新增10项以上省级或地方标准,加快推动36项“潜江标准”升级为国家、行业标准。

三是聚焦“体量最大”,抢占市场话语权。强化全产业链思维,研究制定一揽子扶持政策,全力推动养殖量、加工量、交易量、消费量“四量齐升”。今年我们将建立“虾稻共作”新模式试点示范基地5万亩、三年累计新增虾稻基地10万亩,力争产量达到18万吨以上、重回全省第一。还将推进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满园工程”的9个项目,预计年加工能力新增10万吨、达到80万吨。同时,大力推进潜网集团部省共建国家级农产品产地专业化大市场,积极打造小龙虾产业供应链服务平台;深入实施“百城万店”工程,打造全国小龙虾餐饮美食标杆。

四是聚焦“城市最火”,增强旅游体验感。我们树牢“一只虾、一座城”理念,加快推进产业融合升级,全力打造全国小龙虾主题旅游目的地。坚持将小龙虾元素深度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实施潜江火车站形象提升、生态龙虾城提档升级、龙虾博物馆改造升级等项目,营造红彤彤、热烘烘的“满城虾香”氛围。还将依托潜网生态小龙虾产业园,加快布局标准种养基地、精深加工、电商物流、休闲旅游等全产业链项目,占地1850亩的农旅融合项目已进场施工,加快打造农旅融合发展的示范样板。

下一步,我们将锚定“十四五”实现10万产业工人、10个国家级龙头企业、100家“四上”企业、1000亿全产业链产值、500亿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的发展目标,真正把“潜江龙虾”打造成为全国农业现代化的一面鲜艳旗帜。

经济日报记者:国家高新区是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的融合地、汇聚地,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请问,潜江高新区如何发挥优势特色,率先打造新质生产力,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潜江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李斌:

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国家高新区作为我市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我们坚定不移强改革、抓创新、扩投资、优环境,构建了核心引领、拓展联动、辐射全域的发展格局。2023年,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466亿元,占全市的70%;入库税收42亿元,占全市的60%,充分发挥了国家高新区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作用。今年,我们将秉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初心使命,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培育发展新动能,加速壮大新质生产力,争取早日建成千亿级国家高新区。

一是坚定不移强产业,在提质增量上下功夫。依托丰富的油气资源和化工产业基础,坚持向武汉追“光”、与武汉同“芯”,全力培育壮大光电子信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功能性膜材料、耗氯精细化产品、电子化学品等高端新材料,推动储气、储能、储油等百亿级项目快速投产见效。巩固提升绿色食品、纺织服装等特色优势产业,围绕小龙虾精深加工、甲壳素开发等完善产业链条;主动融入华纺链大供应链平台,擦亮潜江裁缝“中国裁缝之乡”金字招牌,加快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攀升。开展企业梯度培育行动,力争全年招引“链主型”企业、上下游配套企业50个以上,新增规上工业企业50家以上,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550亿元。

二是坚定不移抓创新,在提效赋能上求突破。新质生产力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我们将坚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双轮驱动,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按照“一企一校一平台”、“一产一院”建设模式,组织园区企业建设企校联合创新中心等新型研发机构10家以上,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达到60%以上,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0家以上、培育省级及以上专精特新企业40家以上、瞪羚企业30家以上;筹备承办工信部火炬中心“火炬科企对接”产业链协同创新路演活动,组织龙头企业承担省级及以上重大科技项目20个以上,着力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

三是坚定不移优配套,在提档扩容上出实招。只有大平台,才能承载大项目、培育大企业、形成大产业。我们将以城镇和产业“双集中”发展为切入点,推动总口、杨市片区产城融合、产业蝶变;以推进化工园区安全风险等级提升为重点,推动潜江经济开发区、江汉盐化工业园等2个省级合格化工园区整合提升,由分散式发展向一体化发展转变。加快推进泽口至王场蒸汽管道、综合管廊、高新区双创孵化基地、科创中心、智能制造产业孵化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推动园区收储土地3500亩,提升园区综合承载能力。全力抓好园区安全生产,完善化工园区专业监管机构配置,以高水平安全护航高新区高质量发展。

湖北日报记者:绿色化工产业作为潜江主导产业,2024年在推进产业转型、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有什么具体措施?

潜江市经信局党组书记王桂华: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绿色化工产业是我市支柱产业,2023年产值占全市工业产值50%以上,税收占全市工业税收70%以上。2024年,我们将按照“紧盯前沿、打造生态、延链聚合、集群发展”的思路,以供应链体系建设为抓手,加快转型升级,推动产业链和价值链向中高端迈进。

第一,做长产业链。围绕全省“51020”现代产业体系,依托我市绿色化工氢气、氯气等资源优势,加快布局新质生产力,大力发展光电子信息产业,重点支持长飞光纤、菲利华等企业,延伸开发光通信、光终端等产品,支持新硅科技、北旭电子等企业,延伸布局集成电路、光电子器件等产品;支持晶瑞股份、孚诺林等企业,延伸发展电子材料、复合材料等产品,推动绿色化工产业链向光电子信息产业延伸发展,努力打造全省万亿级“光芯屏端网”产业集群、千亿光电子信息产业配套示范基地。

第二,做精产业链。坚持以高端精细为主攻方向,全面推进绿色化工产业链转型升级。一是推进油化工“降油增化”,重点支持总投资126亿元的中能新型化工高端材料产业园建设,完善“油头、化身、精细尾”产品链。二是推进煤化工“提质增效”,重点支持总投资100亿元的合成氨项目建设,拓展“煤盐一体化”产品链。三是推进盐化工“精细发展”,重点支持年产40万吨离子膜烧碱项目,延伸氯碱产品链。四是推进医药化工“集群突破”,重点支持永安药业、潜龙药业、潜江制药等企业,做大做强牛磺酸、滴眼剂等优势产品,突破发展原料药、药物中间体等产品,积极向高端医药领域创新拓展。

第三,做强产业链。集中力量、集中资源支持绿色化工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三链”融合,重点支持金澳、长飞、盐化工等链主企业做大做强,培育一批50亿级龙头企业和10亿级高成长型企业,打造100亿级企业集群。引导中巨芯、北旭、孚诺林等重点企业专注细分市场,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培育壮大“单项冠军”“产业链领航”群体。强化招大引强、技改育强、攀大靠强,支持产业链关联企业集聚发展,不断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

湖北发布记者: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潜江获批创建全国创新型县市点名肯定,请问潜江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今年如何推动全国创新型县市建设?

潜江市委副书记、市长杨勇:

感谢记者朋友提问。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近年来,我们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锚定打造科技强市目标,全力推进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破题起势、赋能聚势,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效。一是创新指标持续提升。去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157亿元,增长16.2%,增速排名全省第2位;全社会研发投入(R&D)增长20.5%,增速排名全省第3位;财政科技投入达2.78亿元,增长21.6%,增速排名全省第5位;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同比增长65.4%,增速排名全省第3位;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实现两年翻番,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两年增长400%,国家和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8家。二是创新能力持续增强。投资2亿元的科创中心全面建成,武汉工程大学绿色化工、湖北大学光电子等产业技术研究院进驻运行。湖北省小龙虾产业技术研究院成功揭牌。长飞光纤、鼎龙科技、晶瑞股份、达诺尔、中巨芯、菲利华等一批突破“卡脖子”技术难题和实现“国产替代”的科技项目全面投产,为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做贡献。三是创新生态持续优化。落实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2000余万元,高新技术企业达149家、获评省高企百强1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55家,省科创“新物种”“瞪羚”企业达23家;完善“1+N”人才政策体系,全市专业技术人才17734人,其中高级职务3150人。

今年,我们将围绕“聚集创新资源、激发创新活力、强化科技支撑”,高质量开展国家创新型县市创建工作,赋能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建设。一是实施科技园区提质行动。推动潜江国家高新区打造千亿级高新园区,持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持续打造国家微电子材料火炬基地、湖北省光电子信息材料产业集群,加快建设国家级绿色化工循环发展示范基地,力争高新区综合评价排名稳步前移。二是实施创新平台提档行动。高质量运行潜江科创中心,构建全链条、全周期、全要素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新建一批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大力推进院士专家工作站、企校联合创新中心等企业创新平台建设,支持新硅科技、孚诺林等企业实验室争创省重点实验室。三是实施科创主体“双增”行动。建立层次分明的高企培育体系,推动高企数量和质量双提升,确保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90家;深入实施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培育计划,确保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达到37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180亿元以上,占GDP比重达18%。四是实施科技成果转化行动。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推进赛马制、揭榜挂帅制、委托研发等新的成果转化方式,实现25项以上高科技成果转化。开展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攻坚计划,推动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50亿元。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力争突破2亿元。五是实施科技要素强化行动。聚焦重点产业加强科技人才引进,引进一批战略科技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来潜创新创业。落实各级科技激励政策措施,加快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确保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达到13亿元。

农村新报记者:潜江作为省委确定的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之一,对标提出“一城三基地”示范定位。请问,今年潜江围绕建设江汉平原水乡园林精致之城有哪些具体举措?

潜江市住建局党组书记龚义海: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水乡园林”是潜江人民高度认同的城市符号。建设水乡园林精致之城不仅是我们一直以来的普遍共识,更是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今年我们将继续聚焦“建设江汉平原水乡园林精致之城”,着力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坚持精心谋划,夯实筑牢发展之基。编制《潜江城镇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规划》《潜江水乡园林精致之城总体风貌综合提升规划》,进一步完善相关规划体系,加强顶层设计。按照《潜江市建设江汉平原水乡园林精致之城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围绕建设“一环多廊”“一城两轴多片区”的城市景观风貌定位,预计总体谋划实施项目117个,目前已开工项目56个。

二是坚持精美建设,提升城市颜值气质。以城镇和产业“双集中”发展为切入点,深入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强化新老城区风貌管控,精雕细琢每一片街区、每一栋建筑、每一处公园,打造“有颜值、有气质、有温度”的江汉平原水乡园林精致之城。今年我们将实施103个老旧小区改造、4个完整社区建设,对园林老城区雨污管网、环卫园林、沿街立面等设施进行改造升级,以曹禺文化、红色文化、小龙虾IP等为主题,打造特色化城市雕塑、城市家具及城市标识体系。我们坚持以绿荫城、以水活城,实施百里长渠、县河、城南河等城区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推进一五支渠等6条水系连通工程保源头活水,建设县河公园、东荆河滨河公园,升级改造森林公园、紫月湖公园,推动“一环多廊”落地见效,彰显水乡园林特色。我们将优化城市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路网布局,大力推进红军路、东风路及北门转盘周边道路提档升级,加快红梅路东西延、袁杨路南延、潜江大道等项目建设,完成兴盛路、东城大道环境品质工程,推动泰丰、紫月湖片区道路交通路网全面成型。

三是坚持精细管理,提升城市治理效能。下足“绣花功夫”,做好“精细文章”,推动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转型,营造干净、整洁、文明、有序的城市环境。持续深化中心城区城管执法体制改革,充分发挥“一委一办一平台”协调机制效用,提高城市管理网格效能,引导市民群众积极参与城市管理。开展市容秩序“十大”专项整治,规范城市环境卫生、餐厨垃圾、占道经营、交通、停车、飞线、立面、集贸市场、围挡围栏、园林绿化秩序。我们今年将完成3000个窨井盖更新、新建13个口袋公园、新增2000个停车泊位,推动城市治理标准化、精细化、智慧化、社会化效能取得新突破。

湖北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黄勤:

时间关系,今天的提问环节就到这里,谢谢各位发布人!再次感谢各位记者朋友。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记者:刘  曲

责编:李希帆

审核:何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