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述法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24-03-13 15:33 作者: 信息来源: 武汉市生态环境局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分局

2023年度述法工作报告

2023年,在市生态环境局的有力指导下,分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落实省、市、区法治建设相关要求,全力开展法治建设相关工作,现将分局2023年度法治述法工作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提高依法执政能力

一是党政主要负责人积极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二是理论中心组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1次。领导班子成员研究法治建设工作2次。常态化开展省厅“一月一法”8次和市局“环保专家月月讲”活动12次,各科室普法培训6次。全员达到法宣在线学习要求,学法用法统一考试参考率100%,优秀率100%。三是结合“12.4”宪法日、宪法宣传周,分局组织了新进、新任职、新转正等20人向宪法宣誓。

(二)提升备案审查质量,全力维护司法公正

一是分局“三重一大”事项均经过局党组会议集体研究讨论决定,做到了重大决策的科学性、合法性。二是聘用泰和泰(武汉)律师事务所和北京中伦(武汉)律师事务所担任我局法律顾问,在行政决策、案件讨论、签定合同等事项中提供法律咨询。2023年已出具160多份法律审核意见。三是安排专人负责法治相关工作,有力推进分局依法行政和科学决策水平。

(三)加强法治政府建设

1.打造优良法治化营商环境一是督促落实“一网通办”和告知承诺制服务,今年以来完成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审批122件,其中实行告知承诺制项目88件,有1个项目实施环评和排污许可“两证合一”措施。用心服务企业,围绕67个重点项目持续跟进,向9个重点项目送达了《重点项目环评服务单》,助力项目有序推进。上门开展排污许可证审核发证工作。二是全面推行涉企行政处罚“三张清单”和不予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清单。按照武汉市生态环境局文件要求,开展涉企行政执法案件经济影响评估试点工作,听取企业诉求与意见,尽可能减小对企业的影响。按照《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全面推行包容审慎监管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分局对生态环境领域实施容错清单等包容审慎监管,共对18家符合轻微不予处罚条件的企业依法不予行政处罚。

2.规范行政执法工作一是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切实落实行政执法信息公示制度。安排专人负责门户网站上的公示,制作公示审批便签,公示内容经负责人审定后公示。2023年,行政许可公示300余件;严格实施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规范执法卷宗制作,建立健全行政执法案卷制作和管理制度,采用行政执法文书标准格式,便于监督管理。2023年,共出动环境执法人员3000余人次,检查污染源单位1500余家次,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39份;全面落实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切实履行法制监督职能,重大行政处罚集体讨论,依法办理环境行政复议和环境应诉案件,2023年分局无出庭案件。二是加强执法人员管理,确保执法人员持证执法。分局有执法证人员共23名。三是加强法治专业队伍建设,落实领导干部法治教育学习制度。分局组织开展了主题为“解读《关于全面推行包容审慎监管的实施意见》暨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要点”专题培训集中研学活动。

3.全面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一是加强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分局通过局党组会研究制定下发了《经开区环境分局环境信访工作程序》,并在分局成立信访工作领导小组。针对噪声、异味投诉事项,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开展厂界噪声监测和不定期走航监测工作,并依法依规对企业进行查处。针对短时间内无法化解到位的,做好解释工作,并留下联系方式,便于解决问题后及时告知当事人。2023年,共受理生态环境信访案件3234件,较去年同期减少482件,其中噪声类共1240件,较去年同期减少204件,未发生群众集体事件及越级上访事件。二是提升突发事件应对处置能力。分局在全区生态环境领域开展矛盾纠纷大走访大排查大化解专项行动,全面排查和整治各类风险隐患,防范重大突发事件发生,维护全局平安形势稳定,每月向区平安办报“一报告三表格”。分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体系完善,制定预案并组织演练。

4.统筹配置行政执法职能和执法资源。通过优化执法方式、规范执法行为、配置执法装备等措施,提高了生态环境执法效能,日常加强了与水务、市场监管、城管、交通等部门的联络及联合执法。分局完善了“互联网+”监管系统“双随机”平台抽查事项清单,按照时间节点制订了年度抽查计划,并与区水务部门开展了城镇污水处理厂联合双随机检查、与区市场监管部门开展了加油站、机动车车检机构等联合“双随机”抽查检查工作。

(四)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1.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一是7月20日,分局开展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填报培训会,组织辖区七个典型行业需要填报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类别的企业进行指导帮扶,对企业需要填报的内容进行了现场一对一实操教学。二是大队组织117家单位参加危险废物管理及环境安全生产培训,向企业宣贯解读履行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事项,通报辖区工业企业在环境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及学习相关环境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典型案例,对企业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三是12月5日,分局结合“12.4”宪法日、宪法宣传周,组织开展了“执法普法,送法入企”活动,执法人员通过相关典型案例分析、讲解法规条文等方式,向企业代表们解释了法律法规的要求和适用范围。同时,还就企业在具体经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涉及违反环保相关法律问题进行了答疑解惑,为企业提供了实质性的帮助和指导。四是落实以案释法、行政执法案例指导制度。已向依法治区办报送以案释法典型案例。

2.持续开展普法各类宣传活动一是分局联合武汉新城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开展了2023年世界环境日主题公益活动—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通过“沉浸式”参观和体验,让分局工作人员、社区居民和线上预约公众一同零距离感受污水变“清”全过程,让他们意识到节约用水、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二是开展了六五世界环境日主题宣传,现场解答群众提出的环境问题,并发放了生态环境宣传手册600余份。三是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开展环汤湖绿道健康行活动。四是成立卫生环保队伍,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3.全面推进数字法治政府建设一是完善空气、水等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目前,全区已建设水质自动监测站3座;完成1套“大气环境网格化监管系统”建设,完成城市重点区域网格化51套微型站建设,完成重点大气排污企业12套恶臭监测点建设。该系统可以实现开发区24小时环境空气质量在线监控。二是积极对接市级强制性清洁审核服务平台。优化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的申报、审核、验收、信息发布等流程,助力审核效率提升,简化企业申报工作。我区今年参与强制性清洁生产的14家企业在武汉市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服务平台已全部完成申报和审核评估,2家简化流程的企业已完成验收。三是分局通过湖北省生态环境移动执法系统提交日常监管信息,实现监管全过程可追溯、数据全过程可查询。对重点监管企事业单位实行了全过程严格监管。已督促70余家涉水、涉气排污单位安装了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已在29家排污单位污染防治设施上安装振动监控装置,可通过系统网站或手机app24小时实时查阅企业排污信息,做到非现场监管。

二、存在问题

一是基层队伍法治思维有待加强、专业素质有待提高。二是法治专业技术人员不足。三是环保行政执法尚待进一步规范。

三、特色亮点工作

(一)创新监管手段,提升现代化监管能力

2023年,分局采用辅助执法和新技术运用相结合的监管手段,大大提高了执法效能。一是开展第三方辅助执法服务试点,对8家畜禽养殖、47家通顺河周边工业企业、12家在线监控企业进行了检查,对华顶工业园进行摸底式排查,并提出针对性整改意见,极大的减轻了园区环境污染风险。建立污染源“一企一档”信息管理系统,便于环保执法人员随时查看企业信息。二是加强监管技术运用,针对辖区重点区域排污单位污染防治设施实施用电监控、震动监控,加强督促污染物排放控制,监督治污设施减污增效。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加强治理能力建设,按照上级能力建设标准,配齐监测与执法装备,大力开展执法练兵,持续推进第三方辅助执法,研究“互联网+监管”,逐步提升自动监控、数字赋能、队伍履职的能力。

二是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严格执法,完善各项制度,坚持依法执法、公正执法、科学执法,努力控制因行政处罚引起的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的发生。

三是进一步从源头控制环境违法行为的发生。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环保投诉热线、环境信访等渠道,掌握企业违法排污线索,做到有诉必查、有查必有果,维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加大各类环境信访矛盾纠纷的排查工作,做到尽早发现、主动出击、及时化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武汉市生态环境局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分局

2024年2月20日       


链接: 区人大 | 区政协 | 区纪委监委机关
主办单位: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汉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大数据中心
地址: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川江池二路军山新城春笋D栋822室    邮编:430119
隐私声明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备案证编号:鄂ICP备2022016438号-1 ©1997- 版权所有
鄂公网安备 42011302000122号 网站标识码:4201130014

主办单位: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汉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大数据中心

备案证编号:鄂ICP备2022016438号-1©1997- 版权所有

鄂公网安备 42011302000122号 网站标识码:4201130014

无障碍功能 武汉经开区

政府服务便民热线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