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力,用影像成就你我

济南老人痴迷雕刻艺术 木头上塑造立体清明上河图

2018-06-21 15:58

显示

58岁的济南老人邹金胜酷爱“木雕艺术”,在城南山区柳埠镇开起了一家属于自己的木雕加工厂。最近,邹金胜和他的团队突发奇想,共同把中国著名的《清明上河图》雕刻进了木雕作品中来。齐鲁网记者 尹承谦 于铭(实习) 摄

编辑 / 尹承谦

  • 58岁的济南老人邹金胜酷爱“木雕艺术”,在城南山区柳埠镇开起了一家属于自己的木雕加工厂。最近,邹金胜和他的团队突发奇想,共同把中国著名的《清明上河图》雕刻进了木雕作品中来。齐鲁网记者 尹承谦 于铭(实习) 摄
  • 邹金胜平时最喜爱木雕艺术,几年前,由于对木雕的浓厚兴趣,他不顾家人的反对,开起了自己的根雕艺术加工厂。经过几年雕刻工艺的磨炼,邹金胜感觉他的团队可以胜任更好的工艺作品,决定雕刻一幅《清明上河图》。齐鲁网记者 尹承谦 于铭(实习) 摄
  •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之作,是我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是北宋时期都城汴京繁荣的见证。邹金胜把这幅作品雕刻入木,寓意着如今中国的日新月异。齐鲁网记者 尹承谦 于铭(实习) 摄
  • 今年2月,邹金胜和他的团队开始了《清明上河图》的雕刻。邹金胜说:“木材的选择很重要,重要题材的雕刻,必须要用好木材,经过我们精心挑选,最终选用川藏地区的阴沉楠木来制作。”齐鲁网记者 尹承谦 于铭(实习) 摄
  • 制作木雕工序繁琐复杂,要经过打胚、修光、磨光、涂装等4个工序。《清明上河图》的制作,整套工序下来,至少需要六七个人共同参与才能完成。邹金胜老人说:“哪个工序都很重要,他们都是相辅相成,一环扣一环,如果一环不到位,整个作品就会大打折扣。”齐鲁网记者 尹承谦 于铭(实习) 摄
  • 整幅作品长2.1米,宽0.8米,是邹金胜在《清明上河图》中选取的最为精彩的部分。在这块两米多的木头上,他们需要雕刻出52个表情各异的人物,精细程度可想而知。齐鲁网记者 尹承谦 于铭(实习) 摄
  • 目前,作品已经雕刻六成,邹金胜告诉记者,现在剩下的四成创作才是最难的。邹金胜介绍说:“这52个人的脸庞大小就如人的手指甲盖大小,一刀下去如果雕刻坏了,这个作品就不再完美了,所以要求我们每一刀都不能出错。”齐鲁网记者 尹承谦 于铭(实习) 摄
  • 从2月开始雕刻,邹金胜和他的团队预计8月才能完工,耗时长达半年之久。齐鲁网记者 尹承谦 于铭(实习) 摄
  • 图为木雕《清明上河图》局部,面部细节将留到最后进行精雕细琢。齐鲁网记者 尹承谦 于铭(实习) 摄
  • 图为木雕中人物较为集中的桥梁部分。齐鲁网记者 尹承谦 于铭(实习) 摄
  • 树木和建筑的刻画已经初见效果,细节清晰有层次,可见一斑。齐鲁网记者 尹承谦 于铭(实习) 摄
  • 邹金胜告诉记者,这是他们尝试的第一个作品,这只是一个开始,邹金胜打算将来把整幅《清明上河图》全部雕刻入木,这是他多年来的梦想。齐鲁网记者 尹承谦 于铭(实习) 摄
  • 人活着就要拼搏,就要敢于尝试。邹金胜老人说:“像我们这个年龄的人,老了就想做点有意义的事,这一辈子算是人生比较匆忙,希望晚年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我这一辈子就知足了。”齐鲁网记者 尹承谦 于铭(实习) 摄

图集推荐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