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惠风(国画) 张宽武
特洛伊古城
永不褪色的丰碑
遥远的青纱帐
诸葛亮诫子篇(书法) 崔向前
《时光知味 岁月留香》:寻找生命的原香
平凡深情的白萝卜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永不褪色的丰碑

♣ 刘跃亭

昔日为国建功勋,今日受阅展风采。

在国庆70周年阅兵仪式上,有一支特别的方队令人难以忘怀。当满载着包括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联、华南游击队和当年国民党部队等各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抗战老兵车队从天安门前走过的时候,全场肃然起敬,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他们,虽然年事已高、皱纹满面、白发苍苍,但胜利的豪情依然洋溢在每一位老兵的脸上,尤其是老兵们颤抖的军礼,令人动容。

他们,经历了铁马冰河的洗礼,与祖国并肩见证了70年来的风雨变迁。他们,用鲜血和生命,用智慧和汗水,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谱写了彪炳千秋的壮丽篇章!他们,是从苦难辉煌中走来的英雄壮士,是从枪林弹雨中走来的光荣前辈,是接受祖国和人民最高致敬的老兵!

老兵,是一座永不褪色的历史丰碑。他们的故事是历史最真实、最有说服力的见证。岁月带走了他们笔直的脊背,却无法带走他们坚挺的民族信仰和祖国必胜的雄心壮志。

在战火纷飞、艰苦卓绝的战争岁月,“共产党员跟我上”是那个年代最常听见的口号,胜过万语千言。抗日先驱吉鸿昌以大地为纸枯枝为笔书写的“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激荡着共产党人对共产主义事业的无限忠诚。

作为一名军人,张富清用九死一生立下赫赫战功;作为一名党员,他又在退役转业后俯下身子、甘守清贫,始终为国家、为人民奉献光与热。60多年来,张富清刻意尘封功绩,连儿女也不知情。这份初心和使命,给世人留下了多少感动!

曾经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先后参加10余次战斗,因战负伤被评定为三等甲级伤残军人的离休干部周智夫,自参加革命以来,始终坚信跟着共产党走就是跟着真理走、跟着光明走,党一定能带领祖国实现复兴、领导全国人民走向富强。这份信仰,给了他战胜困难的勇气,给后人指明了前进方向!

“这辈子一直跟党走,下辈子还做党的人”,这是老兵始终不渝的忠诚。“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这是老兵意气风发的豪情。“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这是老兵舍我其谁的担当。“党员干部就是带头吃苦奉献的,没有困难叫我们来干什么?”这是老兵艰苦奋斗的品质。“革命先烈的流血牺牲是值得的”,这是老兵告慰已故战友的心声。

开国将军粟裕曾做过一首《老兵乐》:“半世生涯戎马间,征骑倥偬未下鞍。爆炸轰鸣如击鼓,枪弹呼啸若琴弹。疆场纵横任驰骋,歼敌何计百千万。对镜不须叹白发,白发犹能再挥鞭。”

这些,蕴含的就是“老兵精神”!

老兵精神是一面镜子,是一面探照灯,是“为党分忧、为国奉献、为民服务”的坚守;是“常怀爱民之心、常思兴国之道、常念复兴之志”的情怀!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包括抗战老兵在内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老兵永远不死,他们只是悄然隐去。”对照老兵,我们应该深悟老兵精神,激励自己守住初心、担好使命;我们要铭记英雄、崇尚英雄,勇于奋斗,赤诚奉献,把老兵的事迹和精神化为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动力!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