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04版:郑东时报 聚焦 上一版3  4下一版
F04-05
郑东新区上半年工作会议亮出“成绩单”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守初心 担使命 出成效
郑东新区上半年工作会议亮出“成绩单”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39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46.7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163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49.4亿元……9月5日,郑东新区召开2019年上半年工作会议,交出半年亮丽“成绩单”,安排部署下半年重点工作,动员全区上下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加快建设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先导区、示范区、核心区,努力在中原更出彩中走前列、做示范。

记者 马燕

通讯员 李盼 文/图

战略引领项目推动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郑东新区坚持新发展理念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先导区、示范区、核心区建设和“五最”城区打造,以16个战略引领项目为抓手,以金融业、信息服务业“双引擎、双高地”建设为核心,推动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效。

通过数据看发展:2019年上半年,郑东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46.7亿元,同比增长10.6%,增速居全市第二。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39亿元,同比增长10.1%。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163亿元,同比增长12.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49.4亿元,同比增长11.2%。固定资产投资、全口径财政收入、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规模在全省各县(市)区、开发区持续领跑。实际利用外资、域外资金均实现“双过半”。

项目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半年,郑东新区主动对接,推动海康威视中原区域总部、APUS全球第二总部、中科院计算所大数据研究院等一批科技含量高、支撑作用强的龙头项目签约落地。16个战略引领项目、24个重点产业项目加快推进。11家金融机构、26家基金机构落户,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实现两连增。新引进大数据龙头企业20余家。入驻国际国内500强企业分别达到68家、93家,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了新动力,为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新动能。同时,积极探索,在全省首创“服务八同步 拿地即开工”“三个七天三证齐全”等项目服务机制,刷新了项目开工新速度;在全省首创新型工业用地(M1A)模式,打通了新型产业集聚发展的瓶颈制约;以自贸区建设为引领,以投资便利化自由化为目标,全面优化营商环境;率先启用“政务服务一码通”AI智能咨询服务系统,受到了服务对象的一致好评。上半年新增市场主体1.6万家,完成发明专利申请量稳居全市第一。

建治并举,生态环境持续优化。郑东新区开工绿化项目45个,新增绿化面积300万平方米,44个公园游园建成开放;积极推进以“六湖十河五渠”为支撑的水生态体系建设,贾鲁河下游提升形象初显;坚持“五好十差”工地评比、乡(镇)办轮值调度等机制,空气质量持续好转;集物联网车载系统、喷淋报警系统、餐饮油烟系统、机动车尾气监测系统、环境状况评价分析系统等于一体的智慧环保指挥大厅初步建成,环境治理的智慧化、科学化、精准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以人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完成5000套安置房网签,8900套省级人才公寓全部开工,2300套区级人才公寓主体封顶,1800套公租房分配到户。清华附中合作办学协议正式签署,春华学校等14所学校建成招生,全市教育高地加速形成。10处城市书房启动建设,图书馆确定选址,文化馆正在装修,城市内涵不断提升。河南金庚中医院项目加快推进,全市首个“公建民营”模式老年人服务中心建成,特色医疗和养老服务体系加快构建。覆盖全区的志愿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文明东区志愿同行”初步形成品牌。推行律师介入接访等机制,安全生产形势平稳,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开展,连续三年获得全省平安建设考核优秀等次,公众安全感创历史新高。

主动作为 打造全省对外开放的窗口

今年,郑东新区将围绕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提出的“打造全省对外开放的窗口、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和全国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基地”的目标和定位,主动作为,在新一轮高质量发展中争先进位、扩大战果、勇立潮头。

打造全省对外开放的窗口。依托自贸区、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等国家级平台,突出4个开放支点打造,加快城市国际化进程。发挥郑商所资源优势,打造国内首屈一指的期货业产业集聚区,建成境内境外流通融合、高效便捷的国际化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以卢森堡中心为基点,建设外事签证服务中心等七大中心,打造河南联络世界的“国际会客厅”。巩固提升城市设计大会、期货论坛等既有国际化载体,搭建展示郑东新区乃至全市、全省形象的重要平台。以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为统揽,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为契机,力争更多国际一流教育、医疗品牌落户。

打造全省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提升城市建管水平,将东区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高质量管理优势,转化为高端产业和高层次人才集聚优势,将郑东新区打造成为一座既有高品质城市形象,又兼具坚实产业支撑的活力之城。坚持既有规划不动摇,引导人口、产业、公共服务合理布局,走好组团高质量发展的路子。在组团内部构建不同层次的商业、教育、医疗等服务体系,完善室外交互空间、慢行系统等。持续提升政务、商务、民生等领域服务水平,为发展产业、集聚企业、吸引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打造全国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基地。推动现代金融、科技服务、会展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高端化迈进,建设“工业大脑”,助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挥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区、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平台优势,推进金融、信息服务业“双引擎、双高地”建设,实现郑州金融中心排名晋位升级;大力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核心产业,打造全国重要的数字经济发展高地。坚持人才优先战略,完善政策、做优环境,打造辐射全国的现代服务业基地。

下半年东区发展更出彩

形势决定任务,目标引领发展。下半年,郑东新区将加压奋进,全力做好各项重点工作。

现代服务业发展再提质。以外资金融机构为重点,年底前再引进金融机构9家以上,全年金融业增加值突破300亿元。新增注册基金和基金管理机构57家以上,管理规模突破3000亿元,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财富高地。加强金融载体建设,年底前龙湖金融岛内环整体开发项目完工,外环建筑群9个地块开工、8个地块启动基础施工,金融创新集聚区确定城市设计方案。充分放大阿里巴巴、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等十大标志性企业进驻的聚集效应,年底前集聚大数据企业200家以上。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力争全年亿元楼宇达41栋,全年交易额突破1800亿元。

改革开放创新力度再加大。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加大高科技企业和高科技人才引进力度。以北京理工大学中原研究院为重点,力争再引进新型研发机构2家以上,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0家、创新型龙头企业1家、“瞪羚”企业2家、科技小巨人企业4家,新建省市级科研创新平台6家以上。打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深化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改革,扎实推进“三集中三到位”,真正实现“一件事情、一套资料、一个流程、一次办成”。

城乡统筹发展再发力。统筹安置房和周边配套项目建设,年底前安置房项目封顶95%以上。强力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年底前瑞佳路跨贾鲁河桥完工,107辅道综合管廊、东广场地下空间综合利用工程主体基本完工。深入实施国土绿化提速行动,聚焦铁路沿线、出入市口等“五大专项治理”,加快建设九大山体公园。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9月底完成杨桥、台肖等6个村内排水管网建设,10月份开工5个污水处理站。

城市管理水平再提升。高标准做好第十一届全国民族运动会的服务保障工作,确保达到“四个满意”的目标。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年底前建成区居民小区覆盖率达80%以上。加快龙湖区域停车场及停车乱点区域停车设施建设,年底前新增停车泊位6000个以上。扎实推进“厕所革命”,12月底前建成高品质公厕190座以上。以“六个看不见”为目标,坚持月考核、电视问政等机制,年底前完成210条优秀路段、22条卓越路段创建任务,力争2个办事处完成红旗街道办事处创建目标。

社会事业发展再深化。高质量打造便民生活圈。年底前推动便民服务中心一期13处建成投用、2处主体封顶,二期2个项目开工建设。年底前建成公租房2900套,加快人才公寓和公租房建设进度,探索将闲置安置房转为租赁用房的运营管理机制,增加租赁住房供应,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推动教育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年底前建成清华附中等8所学校,开工河南省实验中学等4所学校。加快集聚高端医疗品牌。围绕大病不出区的目标,加大对郑大一附院、华中阜外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支持力度,助推全省六大医疗中心建设。

新担当,新作为,郑东新区正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加快建设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先导区、示范区、核心区,为中原更出彩加压奋进、砥砺前行。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108051 2019-09-12 00:00:00 四 郑东新区上半年工作会议亮出“成绩单”KeywordPh守初心 担使命 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