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産業“生態圈”加入競爭序列
來源:經濟參考報  |  2022-03-25 10:31:21

  在各大車企的戰略規劃中,“打造汽車生態”成為共識,“生態圈”正在成為汽車企業參與競爭的重要模式。

  汽車誕生百餘年來早已固化的産業邊界從未像今天這樣快速向外拓展。在電動化與智慧化飛速發展的大趨勢下,市場與技術的力量正推動産業邊界重構,“生態圈”成為重要的競爭籌碼,一個全新的競爭格局正在形成。背靠産業鏈條長、工業門類齊全的本土優勢,中國車企在這樣的新競爭格局中無疑將迎來巨大機遇。

  “新四化”推進汽車産業“圈文化”

  隨著汽車“新四化”趨勢的發展,汽車工業正經歷百年以來的最大變革,計算與軟體已經成為智慧汽車的核心,而由此帶來的産品、技術、服務、模式等方面的全面升級,也使得汽車行業競爭的複雜程度大幅增加。這樣一來,就要求汽車和相關産業鏈參與者需要以不同的形式,通過優勢互補、聯合研發等方式加速産業創新。由此,各種不同形式的“生態圈”逐步成為汽車企業參與競爭的主要模式。

  生態圈加速成型

  在汽車産生以來的130多年裏,汽車産業的邊界從沒有像今天這樣快速向外拓展。在電動化與智慧化飛速發展的大趨勢下,市場與技術的力量正推動産業邊界重構,一個全新的競爭格局正在形成。

  2020年12月,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聯合20多家初創成員成立了SDV工作組,目標是協同整車廠、零部件企業,推動智慧汽車軟硬體介面標準化,降低智慧汽車研發複雜度,做強智慧汽車産業鏈。

  縱觀各大整車企業的戰略規劃,將“打造汽車生態”作為重點成為一個共同的特徵。

  一汽集團“十四五”戰略規劃提出,通過綠色融合建設世界一流生態,形成以新能源智慧汽車産業鏈為核心鏈,融合新型消費鏈、智慧綠色交通出行鏈、智慧能源鏈、新基建鏈等為一體的綠色低碳與智慧化發展綜合解決方案。

  北汽集團同樣加大了産業鏈協同和價值鏈創新的力度,一方面發揮整車、零部件平臺作用,強化産業鏈的垂直整合;另一方面,聯合百度、華為、滴滴等跨界力量,實現橫向協同。目前,北汽集團正在圍繞産業創新、高端製造、國際發展、大數據應用、智慧出行等領域,引入教育、文化、旅遊、地産、體育、醫療等生態夥伴資源,打造全方位高品質的出行服務生態圈。

  廣汽集團認為,未來汽車行業的競爭焦點將從單一産品轉變為生態體系競爭。因此,構建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生態體系,成為廣汽集團的戰略目標,包括做強做實研發、整車、零部件、商貿服務、金融服務和出行服務等。

  而長城汽車的咖啡智慧生態聯盟,則全面整合了汽車産業上下游和産業內外的跨行業生態資源,形成深度戰略協同,從而能為用戶提供定制化、個性化的智慧産品及服務。時下,其合作夥伴已經涵蓋智慧座艙、智慧駕駛、AI交互、智慧社交、智慧支付、智慧養車等各個領域。

  不只是車企,秉持“平臺+生態”戰略,科技巨頭華為也于2021年累積發展了超過300多家的産業鏈上下游合作夥伴,在智慧汽車領域推出了智慧汽車數字平臺、智慧駕駛計算平臺、智慧座艙等,為智慧汽車提供了數字底座和開發工具。

  可以説,如今的汽車行業匯聚了傳統車企、造車新勢力、跨界進入者等眾多參與者,而開放合作、跨界融合成為車企構建汽車生態,贏得競爭優勢必不可少的路徑。

  政策推進“汽車圈”不斷拓展

  隨著原有産業邊界擴展,汽車産業鏈的組織模式、價值鏈的利潤分配等都在發生深度變革,開始從垂直鏈式的産業格局轉向水準網狀結構。

  生産要素的變化反映出供給側的全面變革。業內人士認為,未來産業競爭的核心將是平臺和生態,而不是單一技術或産品。對於中國汽車品牌而言,在跨步挺進高品質發展的道路上,攜手構建安全可靠的新型供應生態圈,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基於此,“生態化”不僅成為車企競爭的新利器,也是各級政府政策推進的重點。

  2020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規劃指出,堅持新發展理念,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電動化、網聯化、智慧化發展方向,以融合創新為重點,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優化産業發展環境,推動我國新能源汽車産業高品質可持續發展,加快建設汽車強國。

  與此同時,各地方政府也在通過各種方式推進汽車生態圈的建設。

  2020年,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和上海嘉定區人民政府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宣佈聯合構建智慧網聯汽車國際生態圈,共同引領汽車産業的智慧化、網聯化、電動化、共享化發展。

  根據協議,雙方將聯合促進面向汽車“新四化”的産業集群集聚建立;聯合推動前沿技術示範應用,助力産業“智造”升級;聯合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高端會議平臺;聯合培育高端人才,構建汽車高端人才基地;聯合開展大數據合作,實現信息共享共贏;聯合創建品牌推廣和行銷平臺,打造行銷新生態。

  今年1月,廣西發佈了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構建新能源汽車新型生態圈,實施六大工程的目標。其中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純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燃料電池汽車等,大力提升智慧網聯汽車研發水準,提升智慧製造水準,打造汽車全産業鏈,以及構建新能源汽車新型生態圈,包括集群發展生態圈、協同創新生態圈、智慧共享生態圈、應用服務生態圈等。

  隨著政策推進,以及智慧汽車發展邁入高品質階段,汽車主機廠和互聯網公司、軟體公司的跨界融合,推動了智慧汽車産業快速發展,也加速了優勝劣汰的步伐。

  不斷豐富的汽車圈

  汽車生態建設,不僅改變了車企的生存狀態,也對整個汽車行業帶來了新的衝擊。專家認為,生態化將顛覆汽車産業長期以來形成的産業鏈、供應鏈、價值鏈體系和商業模式,轉而構建以用戶為中心,以個性化、定制化為主導的行業新生態。

  除了以整車企業為核心的汽車生態圈外,更多各具特色和功能的汽車生態圈模式也在不斷豐富。

  今年1月,上汽集團、新微技術研發中心在上海簽署了戰略合作諒解備忘錄,發起設立了上海汽車晶片工程中心。在上海汽車晶片工程中心的規劃中,包括建設車規級晶片中試線和量産線,以彌補汽車晶片設計企業在工藝開發和製造方面的短板,幫助設計企業降低産品開發投資,縮短開發週期,加快産品上市進程,打造面向未來的“汽車電子生態圈”。

  據介紹,汽車晶片工程中心建設將進一步完善汽車電子晶片産業鏈佈局,增強産業協同發展能力,促進産業集聚發展,打造世界級先進水準的積體電路專業園區。

  上海市相關部門表示,2022年上海將從提升行業能力和營造産業環境兩個方面繼續加大推進力度,加快打造上海市汽車電子晶片産業高地,構建汽車電子産業生態圈。

  除此之外,中信銀行已與10多家頭部核心廠商簽訂協議,並與全國60家主要汽車廠商達成合作,構建核心廠商上下游産業鏈,打造汽車金融生態圈。

  據了解,面對加速邁向“新四化”的汽車産業,金融業也在通過數字化手段改善汽車金融服務,積極開拓存量市場和直銷渠道的汽車金融模式,促進汽車産業的升級,構建汽車金融全新的數字化服務“生態圈”。

  專家表示,隨著“軟體定義汽車”時代的到來,智慧汽車的複雜度會越來越高,對傳統的汽車産業形成嚴峻挑戰,只有分層解耦、開放協同、合作共贏,才是智慧汽車産業做大做強的基礎。因而,對車企來説,既要保持傳統核心能力的優勢,又要緊緊圍繞汽車産業的電動化、智慧化轉型,做強科技生態圈,打造企業持續競爭力。(李志勇)

  新能源汽車進入“整體生態圈競爭”階段

  華為、小米銷量猛增,李寧、波司登銷量穩步攀升,國産電影全球票房狂飆……記者採訪中發現,來自時尚文化、新能源汽車等諸多領域的專業人士認為,國潮消費整體正從“1.0”升級為“2.0”,其中極具代表性的新能源汽車領域,正進入到“整體生態圈競爭”階段。

  新能源車聚焦三大領域

  如果説“1.0”版本國潮品牌聚焦“民族”“民心”“民情”,“2.0”版本的國潮則在這一基礎上進一步升級,聚焦“玩樂”“潮創”“圈層”的個性化形象塑造。

  其中,“玩樂”説的是既要“國”又要“夠潮”的“時尚圈”。桂林旅遊學院行銷專家付德申分析認為:“國”就是要“國産”,“潮”就是要能夠贏得“千禧一代”(2000年後成年)“Y一代”(1983-1995年出生)“Z一代”(1995-2000年出生)的追捧。與父輩、祖輩們購車“實用”“耐用”“經濟適用”的宗旨不同,他們追求的是更新、更快、更個性的“小清新”理念。

  “圈層”代表的是既環保又便捷的“出行圈”。有機構線上調研表明,90後、00後在出行過程中,更關注“低碳”“減排”的指標,“能電車不油車”“能拼車不獨駕”觀點越來越流行。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盤和林認為,新能源汽車的普及表明,年輕一代已經將“守護青山綠水”作為自身的責任,“雙碳”目標和綠色環保都是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題中之義,能夠滿足出行便捷、停車方便、綠色低碳標準的新能源車品牌,自然會受到更多的關注與追捧。

  而“潮創”則是指在玩樂中賺錢,在休閒中獲得收益。哈佛商學院Daniel Brush團隊《2020年全球汽車商業市場發展變化趨勢研究》顯示,全球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汽車後消費市場中,基於車輛改裝的市場幾乎每年都在以32%的速度增長。上汽通用五菱的用戶調研也發現,個性化、定制化成為深受年輕消費者喜愛的一種新消費趨勢。有數據顯示,宏光MINIEV的購車用戶中潮改比例超過72%,年輕車主們更是創造了“不化粧不上路”的汽車潮創文化,成功引領汽車消費新風尚。

  業內人士認為,基於“互聯網+大數據”形成的“銷售—服務—反饋—社交互動”模式,能夠更好地捕捉新一代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2021年以來,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和中國汽車戰略與政策研究中心共同成立汽車合規改裝聯合辦公室,大力推動國內改裝車的規範發展。

  三層隱憂日益顯現

  然而,隨著國內新能源車滲透率不斷提升,困擾行業發展的“三大隱憂”也日益顯現。

  首先,電池續航里程問題日益凸顯,原材料價格飆升。

  華中科技大學朱啟軍教授表示,新能源汽車産業中儲能、小動力等細分市場鋰電化需求持續增大,國內原材料價格普漲,碳酸鋰、電解液等品種表現尤其明顯。蔚來財報顯示,建設一座換電站的成本約為200萬元。如何應對原材料價格飆升,成為中國新能源車國潮“2.0”最為深刻的“供應鏈隱憂”。

  其次,新能源車産品“同質化”競爭嚴重,如五菱GSEV系列全球小型新能源車引發的A00級車型銷售“井噴”後,大量類似産品集中上市。業內人士認為,A00車型引領的小型新能源車“爆髮式”增長之後,整個行業亟待形成良好的産品梯隊效應,避免同質競爭。

  再者,新能源車對晶片的依賴性較強,但本地配套還不完善。全球性的汽車晶片“供不應求”局面,依然在困擾著整個汽車産業。業內專家介紹,新能源汽車單輛車的平均晶片價值為350美元,純電動車的晶片價值可達770美元,高檔電動車的則可以超過1500美元。對此,荷蘭烏特勒支大學博士、廣西師範大學博士生導師徐毅表示:“這兩大問題涉及新能源汽車産業整體發展能力佈局,具有全球視野的企業肯定會加速前行。”

  進入整體生態圈競爭階段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新能源車領域不同於傳統燃油車,闖入這一賽道的企業正在進入“整體生態圈競爭”的階段,既要“做産品”、又要“做品牌”、還要加快“做標準”,同時要符合“互聯網+大數據”的發展態勢,在“為客戶服務”、“為生態鏈上下游服務”、“為技術創新服務”過程中構建共享共贏共創的産業鏈、生態圈、技術層,實現“規模優勢”“技術優勢”“圈層優勢”三大優勢全面發力。

  本月初,上汽通用五菱推出了“兩個百萬,五個百億”的新能源戰略,其中“五個百億”涵蓋了電池、電驅、電控、商貿服務、機器人等五個産業,提出構建具備自主創新高新技術的汽車“新四化”産業鏈,打造新能源産業圈。分析人士認為,“兩個百萬”是從産品端來贏得新世代消費群體全面認可,“五個百億”則是從生産端通過技術領域和産業鏈的全面打造,實現小型新能源車在全球汽車産業領域的“變道超車”;而由此構建的獨立知識産權技術突破,則是從標準端來夯實整個新能源車的技術底盤。

  近期,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也同樣披露了“十四五”期間研發投入將達1000億元,計劃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100萬輛的目標。

  據悉,五菱接下來要建設具備年産20GWh動力電池系統和20GWh動力電池電芯能力的電池産業園,形成有國內競爭力的電池研發和製造能力,打造廣西新能源電池産業基地,還要自主掌握新能源車最為核心的三電技術。這將帶來綜合投入産出超過千億元收益。

  柳州市委書記吳煒表示,柳州將充分發揮龍頭企業輻射帶動作用,依託上汽通用五菱、東風柳汽等龍頭企業的輻射帶動,優化資源配置,打通産業鏈上下游,持續增強市場競爭力,全力把新能源汽車打造成為産業鏈完整、技術先進、品牌過硬、市場暢銷的現代化産業。

  核心技術的提升成為重中之重。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竺延風介紹説,公司將大力推動科技創新的“躍遷行動”,通過技術産業化,核心技術的加速創新,建立起新的競爭力,努力成為原創技術策源地和現代産業鏈鏈長。

  值得注意的是,五菱已經參與了117份新能源汽車行業標準制定,涵蓋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和團體標準。中國汽研董事長李開國表示,這意味著中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技術“領跑者”已經具有一定的領先優勢,加快技術整體突破,中國新能源汽車領域就能“變道超車”。(何豐倫 李唐寧 鄭璐)

編輯:吳越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