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5月28日電:今年以來,長春、上海等一些中國汽車産業重鎮發生疫情。面對考驗,企業抓緊復工復産、持續出口,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損失搶回來。
疫情下,中國汽車出口並未停步,上汽、一汽、特斯拉等生産的“中國製造”汽車持續走向全球市場。
5月25日,在位於上海外高橋的上海海通國際汽車碼頭,一名碼頭工作人員(左)指揮車輛開始汽車裝船作業。 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
近日,一艘裝載著3000多輛上汽名爵、上汽大通等中國出口汽車的汽車滾裝船從上海外高橋海通碼頭啟程,將在12到14天后抵達澳大利亞墨爾本港等3個港口。
上海海通國際汽車碼頭有限公司市場行銷部執行總監奚佳霖介紹,海通碼頭是中國最大的汽車出口碼頭之一,在疫情的衝擊下,海通碼頭四月的吞吐量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8%,但從5月開始,伴隨著上海復工復産種種措施的落實以及新集港模式的推出,這裡的生産經營再次回溫,預計吞吐量與去年同期持平。
“外貿出口的貨物集港時間一般只有7到10天。疫情下,傳統的公路運輸未必能準時到達。通過內河聯運的方式,現在有超過一半的貨物從長江運輸到上海,‘江海聯運’縮短了集港的作業週期,也讓出口更有保障。”奚佳霖説。
面對疫情,中國汽車業“兩條腿走路”,在搶抓復工復産的同時兼顧國內與海外市場的不同需求。
上汽大通在英國及愛爾蘭地區總經銷商Harris集團品牌總經理馬克·巴雷特説,大通在過去一年內佔據了英國電動輕型商用車市場11%的份額,“這讓我們對未來充滿希望”。
上汽集團方面介紹,預計5月海外銷量將超過7萬輛,同比增長超過60%。2022年,上汽海外銷量目標為80萬輛,同比增長近15%。
奚佳霖説,過去兩三年海通碼頭出口的汽車每年都有30%左右的增長,預計今年還將有望延續這一勢頭,“中國擁有全球領先的完備新能源汽車産業鏈,新能源汽車出口前景可期”。
5月25日,在位於上海外高橋的上海海通國際汽車碼頭,一輛上汽名爵品牌小汽車(左)駛入滾裝船貨艙。 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
上海和吉林都是中國汽車産業的重鎮,汽車産量各自約佔全國産量的11%。上海、吉林等地的汽車産業鏈穩定運行,對於全球汽車産業穩定運行意義重大。
主動應對挑戰,汽車重鎮地區的政府積極“動起來”。長春市積極推動一汽紅旗出口挪威整車發運,一汽-大眾EA211發動機調試外籍專家復工,“一對一”“點對點”破解一汽等重點企業提出的各類問題,為復工復産掃清障礙。吉林省交通運輸部門還建立常態化聯動機制,把一汽等重點企業運輸計劃及時通報相關省份,做到工作提前溝通、問題提前解決。
以保障上汽集團、特斯拉連續穩定生産為抓手,上海以點帶鏈,建立紅燈供應商(庫存小于3天)專項協調機制,累計發佈包括汽車零部件企業約1500家的4批白名單,建成7個重要物資應急保供中轉站,推動汽車零部件企業恢復物流運輸和復工復産,以鏈帶面,助力全國汽車産業穩定運行。
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説,中國既是全球最大汽車生産國,也是全球最大消費國,産業體系完整,市場需求多元,經濟修復能力和自我循環能力都比較強。隨著疫情防控成效顯現和相關支持政策出臺,中國汽車産業一定能夠克服困難,實現平穩健康發展。(周蕊 張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