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中共中央宣傳部舉行“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在會上指出,我國新能源汽車産銷量連續7年位居世界首位。
辛國斌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工業和信息化事業發展取得了重大成就,新型工業化步伐顯著加快,産業體系更加健全、産業鏈更加完整,産業整體實力、品質效益以及創新力、競爭力、抗風險能力顯著提升,迎來從“製造大國”“網絡大國”向“製造強國”“網絡強國”的歷史性跨越,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奠定了堅實基礎。
辛國斌表示,十年來,我們著力做強做優做大製造業,製造業綜合實力和國際影響力大幅提升。從2012年到2021年,工業增加值從20.9萬億元增長到37.3萬億元,年均增長6.3%;製造業增加值從16.98萬億元增加到31.4萬億元,佔全球比重從20%左右提高到近30%。500種主要工業産品中,我國有四成以上産品的産量位居世界第一。産業體系完整優勢進一步鞏固,擁有41個工業大類、207個工業中類、666個工業小類,産業鏈、供應鏈韌性和競爭力持續提升,有效增強了我國經濟應對外部衝擊的能力。製造業發展顯著增強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節能智慧家電全面普及,汽車快速進入尋常百姓家庭。千人汽車保有量由2012年的89輛,提高到2021年的208輛,進步還是非常大的。開放合作不斷深化,製造業中間品貿易在全球佔比達到20%左右。
十年來,我們著力提高供給體系品質,産業結構進一步優化。新興産業加速發展,服務機器人、智慧可穿戴裝備等産品增勢強勁,新能源汽車産銷量連續7年位居世界首位,新材料産業産值實現翻番,傳統産業改造升級步伐加快,數字化、綠色化轉型全面推進。部分領域智慧製造處於國際先進水準,高技術製造業和裝備製造業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分別從2012年的9.4%、28%提高到2021年的15.1%和32.4%。區域佈局不斷優化,重點地區龍頭帶動作用進一步增強,電子信息、軌道交通等領域形成一大批先進製造業集群。
辛國斌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深入推進實施新能源汽車國家戰略,強化頂層設計和創新驅動,産業發展從小到大、從弱到強,成為引領全球汽車産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
從産銷規模看,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從2012年底的2萬輛,大幅攀升到今年5月底的1108萬輛。自2015年起,産銷量連續7年位居世界第一。從技術水準角度看,行業企業掌握了基於正向開發的底層控制技術,動力電池單體能量密度相比2012年提高了1.3倍,價格下降了80%。從企業品牌情況看,2021年全球十大新能源汽車暢銷車型中,中國品牌佔據六款。動力電池出貨量前十的企業當中,我國企業佔有六席。從配套環境看,截至去年底,我們累計建成充電樁261.7萬個,換電站1298座,形成了全球最大的充換電網絡。
辛國斌表示,回顧這十年的發展,新能源汽車産業實現快速發展,解決了一系列制約産業發展的重大問題,營造了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環境。概括起來,主要有四個方面。
第一,戰略引領,協同推進。2012年以來,立足新能源汽車産業起步期、發展期的實際,先後出臺了兩個中長期的發展規劃,來引領産業發展方向。第一個規劃期是2012年到2020年,第二個規劃期是2021年到2035年。國務院建立了由工信部牽頭,20個部門參加的部際聯席會議制度,來共同研究推動産業發展。
第二,完善政策,培育市場。國家、地方先後推出了600多項扶持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的政策,這些政策涵蓋技術創新、推廣應用、安全監管等多個方面。比如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不限行、不限購,使用專用號牌,這些措施都有力促進了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快速形成。
第三,企業主體,創新突破。實施新能源汽車産業技術創新工程,組建了動力電池和智慧網聯汽車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其中動力電池創新中心是我們的第一個國家級製造業創新中心,支持上下游企業不斷地加大研發投入,創新商業模式,形成産業發展強大的內生動力。
第四,開放合作,規範發展。有序推進汽車産業對外開放,搭建多雙邊交流合作平臺,比如中歐、中日、中英交流合作平臺。一批外商獨資或合資企業落地國內生産運營,同時建立健全新能源汽車投資審批和生産準入管理制度,來引導和規範産業有序發展。
“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我國新能源汽車産業在部分關鍵技術、支撐保障能力等方面還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辛國斌強調,下一步,我們將儘快研究予以解決,比如要儘快研究明確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優惠延續政策。同時,我們還將優化“雙積分”管理辦法,加大新體系電池、車用作業系統等的攻關突破,啟動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城市試點。還要持續完善標準體系,加強安全監管。只有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這個産業才能獲得長期的、可持續的發展。(圖片來源: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