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汽車傳統消費旺季,我國汽車市場呈現出不少新亮點:政策的持續推動使新能源汽車消費全面看漲,消費熱情的高漲又讓新能源汽車市場“水漲船高”,而二手車堵點的打通也使得汽車市場流通更為高效。良性循環的形成使旺季汽車市場更為紅火,為汽車消費大盤的穩定增長打下堅實基礎。
二手車堵點打通穩住汽車消費大盤
隨著一系列打通二手車市場堵點政策的落地,二手車市場將迎來更為快速的增長表現。近年來,我國汽車市場置換購車比例不斷上升,意味著二手車市場流通高效也將推動整個汽車消費大盤穩增長。
打通堵點
近兩年來,我國密集出臺了多項促進二手車行業發展的政策,形成了一套推動行業發展的政策組合拳。比如,去年實行的二手車交易登記“跨省通辦”、檔案轉遞“電子化”,今年落地的全國取消國五二手車限遷,10月份實施的轉移登記單獨簽注以及核發臨時號牌等政策。
在今年9月份線上召開的2022年中國二手車大會上,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肖政三説:“經過十餘年時間,二手車交易市場迎來了政策環境全面優化和堵點痛點的全面破除。今年以來,國務院常務工作會議多達四次對二手車市場發展進行研究和部署,各部門促進汽車消費文件均明確提出暢通二手車循環、取消二手車交易不合理限制。二手車行業將逐漸形成高效、暢通、現代化的流通體系,邁向高品質發展新階段。”
商務部市場運行和消費促進司二級調研員宋英傑介紹,這些政策中關於活躍二手車市場的內容,幾乎覆蓋了二手車流通的全環節、各領域,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全面取消限遷,促進自由流通;優化交易登記管理,促進高效流通;支持開展經銷業務,促進規模發展。
“到今年10月份,我國二手車全國大流通的政策基礎落地完畢,這一套政策組合拳將極大提升我國整個二手車行業的交易範圍與匹配效率,二手車交易有望進入高速發展期。”瓜子二手車聯合創始人王曉宇説,以瓜子平臺為例,全國取消國五限遷後,用戶在平臺上可選車源範圍直接擴大了6至10倍。
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一系列政策舉措打通了二手車流通環節的堵點和卡點,為二手車真正實現全國範圍流通創造了環境。但是,這也打破了原有傳統經營模式,對車商的運營是一個挑戰,中大規模車商未來將成為市場主流,而無法適應全新市場環境的車商有可能被淘汰。此外,二手車交易線上電商平臺將成為二手車全國流轉的産業基礎設施,從而迎來更大發展。
轉戰線上
受疫情影響以及新政落地實施,二手車交易從線下轉線上將成主流。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報告顯示,二手車經銷商以個體商戶為主,規模整體偏小,同質化競爭嚴重,因此抗風險能力較差。今年以來,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二手車線下市場客流明顯減少,車輛物流運輸受限,很多車商處於暫停營業或半營業狀態,庫存壓力較大,經營困難。雖然政策環境利好創造了全國流通的大環境,但中小微二手車商自身缺乏投入二手車異地流通産業基建的能力,因而無法進行異地交易、物流、交付、售後等,僅僅依靠本地收售車價差這一單一營收來源,抗風險能力差的狀況被再次放大。
“瓜子二手車這類覆蓋全國的電商平臺將在全國大流通中發揮重要作用,利用線上全國市場的網絡優勢,幫助入駐車商實現全國範圍收售,加速國內二手車行業向線上化、數字化模式演進,改變二手車只能線下交易的傳統模式。” 王曉宇説。
“當前,二手車行業面臨信息不透明、標準不統一、競爭不良性、盈利模式單一四個主要痛點。同時,全面取消限遷、稅收公平化,將加快行業優勝劣汰進程,加速跨區域優秀經銷商的出現。在新格局下,二手車經銷商應從車輛管理和數據錄入、金融服務、售後服務、客戶流程化服務四大板塊著手打造屬於二手車的標準體系。” 成都宏盟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胡偉説,為此,公司與平安銀行針對二手車交易市場及車商,打造了一個定位於二手車行業淘寶的開放性線上平臺——“大盟車”App,重構二手車從收車到交易的全線上二手車生態鏈,賦能企業做大做強。
石家莊車友名車老闆王少偉幾年前入駐某二手車電商平臺,借助平臺優勢,通過精品車薄利多銷模式,將車輛銷往全國近40個城市。“過去是線下為主,省內買家來市場看車很方便,而賣到省外的佔比很小,省外流轉主要在車商間進行;如今則可以借助電商平臺,通過全國流通實現銷量增長。”王少偉説。
以“舊”促“新”
肖政三認為,今年以來,受疫情多點散發、國際形勢變化等因素疊加影響,我國汽車市場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特別是在二手車領域,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減弱的三重考驗表現得尤為突出。不過,在利好政策支持和行業互助、自助的努力下,下半年二手車市場已出現企穩回升態勢,隨著10月1日二手車商品屬性等各項新的政策措施落地,四季度二手車市場將迎來更為快速的增長。
“伴隨著利好政策刺激和消費信心恢復,被疫情短期抑制的購車需求將逐步釋放。二手車消費有望在下半年逐步恢復,在9月至12月的傳統銷售旺季迎來集中釋放,受益於政策紅利,今年二手車交易量預計將保持10%以上增幅。”王曉宇説。
以“舊”促“新”,二手車市場復蘇也將帶動新車市場穩增長。數據顯示,隨著居民汽車消費方式變化,首購車用戶比例逐年降低,增購和換購比例逐年增加,其中換購佔比在2019年已達40%。因此,政策組合拳力促二手車流通的高效暢通,對穩住新車交易規模基本盤、推動整個汽車消費大盤恢復增長、提高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等均具有十分關鍵的作用。
根據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數據,國內狹義乘用車零售量在2018年到2020年連續三年下降後,2021年首次實現正增長。2022年9月初,該協會披露今年國內狹義乘用車市場1至8月份累計銷量同比增長0.1%。目前,乘用車零售市場整體已經恢復正增長,但增長勢頭仍很脆弱,需進一步鞏固。行業分析人士指出,在當前新車市場需求仍需鞏固的背景下,進一步加速在新車購車人群中佔比超過40%人群的置換效率,是目前整個汽車流通市場的關鍵點之一。
“只有二手車流通十分順暢高效,才能有助於加速置換人群購置新車,以及加速原有車主從傳統燃油車到新能源汽車的置換,進而推動新車消費持續增長。”王曉宇説。(劉桃熊 李文哲)
原材料價格飆升難擋新能源車消費熱情
8月中旬以來,動力電池原材料碳酸鋰價格持續上漲,日均漲幅超過2000元/噸。上海鋼聯1日發佈的數據顯示,當天電池級碳酸鋰現貨均價上漲4500元/噸至56.6萬元/噸,續創歷史新高。
新華社記者 沈伯韓 攝
碳酸鋰是鋰電池的重要原材料,在新能源動力電池電芯中的成本佔比達15%左右。近年來,我國新能源産業,特別是新能源汽車産業的強勁發展助推了市場對動力電池原材料需求的爆發,電池級碳酸鋰供不應求,導致其價格在短期內暴漲。2020年年初,國內碳酸鋰價格約為4萬元/噸,2021年年初上漲到約7萬元/噸,進入2022年國內市場碳酸鋰價格陡然飆升,三月末均價已突破50萬元/噸,三年內價格漲超十余倍。
東亞前海證券分析師李子卓指出,需求錯配推動鋰價走高。從供給端看,市場供應緊張以及缺礦現象難以緩解;從需求端看,下游的新能源汽車廠商需求不減,且隨著新能源汽車銷售旺季的到來,未來需求端有望進一步提升。
據乘聯會數據,2022年9月,國內新能源車零售滲透率為31.8%。2022年9月,我國鋰電池裝機量為31.79GWh,環比提升13.52%。
與此同時,碳酸鋰的進口量也在大幅增加。海關總署數據顯示,9月我國碳酸鋰進口量12526.51噸,同比增長250.97%,環比增長10.90%。1至9月,我國碳酸鋰合計進口量10.45萬噸,同比增長76.49%。
然而,碳酸鋰的供應缺口可能在未來繼續拉大,華西證券分析師晏溶指出,第四季度,國內鹽湖因天氣原因已經開始減産,而下游新能源廠商仍為年底衝量備貨趕工,需求端熱度不減反增,供不應求局面將更加嚴重,預計碳酸鋰價格在2022年第四季度和2023年第一季度將持續上漲。
從國外供應端看,目前,全球主要的碳酸鋰出口國是澳大利亞、智利、阿根廷和玻利維亞。前不久,南美三國宣佈欲打造“鋰業歐佩克”,以提升自身在全球鋰資源供應和定價中的主導權。晏溶認為,若“鋰三角”協議達成,屆時全球鋰鹽供應增量的釋放將進一步減緩,鋰鹽價格高位運行的時間將進一步後延。
受碳酸鋰價格暴漲影響,新能源産業鏈幾家歡喜幾家憂。其中,處於上游的鋰礦企業業績大漲。根據上市公司披露的2022年第三季度財報,天齊鋰業第三季度凈利潤同比上漲1173.35%達到56.54億元;融捷股份第三季度凈利潤更是同比增長4611.39%。
處於産業鏈中游和下游的動力電池和新能源主機廠的利潤空間將被進一步擠壓。以寧德時代為例,三季度毛利率為19.27%,環比下滑2.5個百分點,主要原因是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
除了特斯拉和比亞迪之外,盈利難是目前大部分新能源主機廠的普遍困境。財報顯示,2022年第二季度,蔚來汽車凈虧損25.57億元,同比增長369.6%;小鵬汽車凈虧損27.09億元,同比增加126.1%;理想汽車凈虧損6.41億元,同比增長172.2%。此輪原材料價格暴漲對主機廠來説將是雪上加霜。
車企是否會通過提價緩解盈利壓力?事實上,2021年以來,新能源主機廠已經掀起幾輪漲價潮。據浙商證券統計,今年3月以來,已經有超過30個汽車品牌上調了新能源汽車的價格,包括比亞迪、特斯拉、小鵬、哪吒、零跑、賽力斯等,漲價幅度從1000元至3萬多元不等。
中信建投期貨工業品分析師張維鑫指出,在補貼退坡和原材料漲價的雙重壓力下,新能源車企通過上調售價應對高企的成本壓力。
然而,漲價並未消減消費者的購車熱情。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1至9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産量、銷量分別為471.7萬輛、456.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20%、110%,新能源汽車行業景氣度持續提升。
面對新一輪原材料價格上漲,新能源車企會否掀起新一輪漲價潮,仍是市場所要面對的課題。(呂光一)
新能源車加速滲透汽車傳統消費旺季
四季度是汽車傳統消費旺季,加之汽車新品和優質供給也在快速推出,同時購置稅優惠政策仍在平穩實施期,前端消費、供給改善和政策支撐共同拉動車市不斷增長。業內人士分析,目前車市態勢總體良好,四季度零售有望實現同比高增,尤其是新能源車滲透率有望加速提升。
今年前三季度,我國新能源車市場維持了較高的同比增速。東莞證券研報顯示,2022年1至9月,國內新能源汽車産銷量分別達到471.7萬輛和456.7萬輛,同比增長分別為1.2倍和1.1倍。從9月當月車企銷量排行來看,比亞迪、特斯拉和上汽通用五菱分列前三甲:比亞迪作為全面電動化的傳統車企,9月銷量突破20萬輛,遙遙領先;特斯拉中國9月交付83135輛,創下了特斯拉上海工廠自2019年12月投産以來的全新月交付新紀錄。乘聯會數據顯示,2022年9月,國內新能源車零售滲透率首次突破30%,達到31.8%。
今年四季度,新勢力、自主品牌、合資車企將相繼推出主流新能源産品,多款插電式混動車型(含增程式)將上市,包括比亞迪護衛艦07、吉利星越LPHEV、領克09EM-P、長城哈弗H6PHEV、哈弗H-DogPHEV、神獸PHEV、魏牌圓夢、魏牌魏80等多款車型。同時,包括小鵬G9、蔚來ES7、海豹、長安深藍等優質供給也在快速推出。東方證券研報預計,四季度國內新能源車單月銷量將突破70萬輛,四季度合計超200萬輛,全年達到650萬至700萬輛。平安證券預計,2022年新能源車銷量將達到680萬至700萬輛。
值得一提的是,前三季度自主品牌汽車表現優於行業整體表現,其中,新能源車市場表現亮眼,同時其出海趨勢明顯:9月份,我國汽車出口量再破30萬輛大關,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5萬輛,同比增長超過1倍。歐洲作為汽車行業高端市場,有望為中國車企提供換道超車的發展機遇。
東莞證券分析師黃秀瑜表示,購置稅優惠等促消費政策持續顯效,汽車銷量自6月起連續保持快速增長勢頭,三季度總體呈現淡季不淡態勢。在國家穩經濟、促消費政策持續帶動下,疊加四季度是車市傳統消費旺季,汽車産銷有望維持較快增長,全年有望實現穩增長目標。同時,新能源汽車免征購置稅政策將延續至明年底,新能源汽車市場有望延續良好發展勢頭。信達證券研報也認為,購置稅減半、新能源補貼政策即將到期,有望在11月、12月釋放消費需求,“我們預計四季度有望迎來汽車銷量的二次上行。”
從整車企業表現看,板塊即將迎來三季報密集披露期,目前,比亞迪、長城汽車已相繼披露三季報或業績預告,數據表現亮眼。其中,比亞迪三季度扣非凈利潤為51億至58億元,同比增長879.4%至1014.6%;長城汽車三季度扣非歸母凈利潤為22.8億元,同比增181.3%。對於凈利潤的增長,長城汽車表示主要是由於報告期內公司提升産品力,車型盈利能力增加所致。
而在新能源車概念股中,多家公司前三季度凈利潤預增。天齊鋰業預計前三季度凈利潤為152億至169億元,同比增長27.7倍至30.9倍。公告稱,受益於全球新能源汽車景氣度提升、鋰離子電池廠商加速産能擴張、下游正極材料訂單回暖等多個積極因素影響,公司主要鋰産品銷量和售價均明顯增長。與新能源車上游原材料相關的龍頭股天華超凈、江特電機、永興材料、德方納米、贛鋒鋰業等凈利潤增速均超2倍。
中銀證券朱朋表示,2022年1至8月汽車工業重點企業集團實現利潤總額2265.3億元,同比增長2.5%,隨著車市逐漸回暖,後續營業收入及利潤總額有望持續改善。
華西證券分析師崔琰表示,展望全年,不確定性在於疫情對需求的擾動,預計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後,年內需求仍將維持較高景氣度,尤其是政策刺激、供給改善和需求提振三者疊加效果明顯。當前,政策刺激力度大、延續性強、覆蓋面廣,考慮今年四季度政策退出前的提前購買因素,預計會驅動汽車銷量進一步提升。同時,電動智慧化優質供給層出,導致需求增長更為快速,堅定看好變革機遇下的自主品牌崛起。(李唐寧 何豐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