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種混動形式並存 內燃機迸發全新活力——記“中國心”2022年度十佳發動機及混動系統評選實車測試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2-11-07 16:42:59

  11月1日,由汽車與運動雜誌社主辦的“中國心”2022年度十佳發動機及混動系統評選實車測試移師江蘇高郵。經過激烈的競爭,來自上汽通用雪佛蘭、北京奔馳、吉利汽車、沃爾沃、上汽名爵、一汽豐田、長城汽車、東風本田、廣汽傳祺、長安汽車等14家車企的14款産品入圍了今年的實車測試名單。入圍機型中純汽油機10款,插電式混合動力系統3款,混合動力系統1款,發動機排量從1.5L至3.0L,入圍企業7家來自合資企業,7家來自自主品牌企業。

多種混動形式並存 內燃機迸發全新活力——記“中國心”2022年度十佳發動機及混動系統評選實車測試_fororder_image001

  測試日清晨的高郵,樹木鬱鬱蔥蔥,全無初冬的寒意。14款入圍車型沐浴在晨曦的光照下,靜靜地等待“中國心”專家評委的測評。按照慣例,當天的測評分為兩個環節:一是靜態測評,企業工程師為專家現場講解産品技術;二是專家實地駕駛,感受車輛的各項動力性能和整車動力匹配表現。

多種混動形式並存 內燃機迸發全新活力——記“中國心”2022年度十佳發動機及混動系統評選實車測試_fororder_image003

  自主車企混動化受關注 “中國”方案獲讚

  2022年是我國混動車型市場大發展的一年。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産銷數據顯示,1~9月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産銷分別實現103.3萬輛和98.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9倍和1.7倍,業內預計混動(HEV)汽車全年也將有75萬輛的銷量。

多種混動形式並存 內燃機迸發全新活力——記“中國心”2022年度十佳發動機及混動系統評選實車測試_fororder_image005

  同樣在這一年,“中國心”年度十佳發動機評選,正式更名為“中國心”年度十佳發動機及混動系統評選,插電式混合動力系統也首次被納入到發動機的評選中。而且在今年入圍車型中三款插電式混合動力系統的表現,也獲得了評委們的充分肯定。

  “弱混、P0、p1+p2、P1+P3等不同形式的混動路線在今年入圍産品中都有體現,幾乎包含了目前所有的混動技術路線。”同濟大學教授、國際汽車工程師學會會士韓志玉表示,此次實車測試讓人們可以清晰地看到,混動已經成為目前的主流汽車動力路線,而且市場上混動産品的技術種類已經十分豐富。比亞迪、吉利、長安此次入圍的三款插電式混合動力系統,也選擇了差異化的技術路線,他們對技術路線和目標市場的鎖定,也得到了專家評委的肯定。

  “插電式混動技術路線在國外並不被看好,但我們的車企卻結合中國國情開發出來成功的産品,並帶動了國內插混市場的發展。”同濟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際汽車工程學會會士李理光表示,今年的實車測評,以上汽名爵為代表的轎跑動力、坦克500為代表的大排量發動機,讓他看到自主品牌已經有能力根據自身産品特點,開發適應市場需求的發動機,而比亞迪、吉利、長城、上汽通用、長安等企業,還讓他看到了很多企業獨具特色的技術創新。“面對很多技術難題,企業拿出了一些非主流的替代方案,這些方案雖然不是最優的,但是有效滿足了市場的需求。這樣的技術創新值得鼓勵和肯定。”他表示。

  “在車企的混動化過程中,我看到了很多本土零部件企業的加入。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現象。”天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姚春德對此非常欣慰。他表示,這説明本土車企已經意識到培養本土供應鏈的重要性,相信很多零部件企業會在汽車動力的混動化過程中快速成長起來。

多種混動形式並存 內燃機迸發全新活力——記“中國心”2022年度十佳發動機及混動系統評選實車測試_fororder_image007

上海交通大學汽車工程研究院院長、“中國心”年度十佳發動機及混動系統評選專家評審委員會主任許敏

  “雖然汽車産業在朝著新能源汽車方向快速發展,但近幾年各家自主車企在混動技術上迅速找到了各自的方向,開發出産品並迅速推向市場,讓未來汽車全面走向混動化成為行業共識。尤其在插電式混動領域,中國車企走出了符合國內需求的道路,並取得了市場上的成功。”上海交通大學汽車工程研究院院長、“中國心”年度十佳發動機及混動系統評選專家評審委員會主任許敏説。

  合資企業深挖內燃機技術 整體優化的策略值得借鑒

多種混動形式並存 內燃機迸發全新活力——記“中國心”2022年度十佳發動機及混動系統評選實車測試_fororder_image009

《汽車與運動》雜誌社總編輯楊建軍

  “從今年入圍機型情況來看,各家企業推出的純內燃機仍然佔較高比重,各自主品牌企業發動機混動化趨勢也更為明顯,合資品牌企業在傳統動力方面保持相對平穩,可以看出來,在向新能源轉型的過程中很多主流企業並沒有放棄傳統動力的研發。”《汽車與運動》雜誌社總編輯楊建軍表示,在混動系統的對比中,可以看出合資品牌的開發節奏放緩,自主品牌則呈現出快節奏的拉升態勢。

多種混動形式並存 內燃機迸發全新活力——記“中國心”2022年度十佳發動機及混動系統評選實車測試_fororder_image011

評審專家合影

  此次上汽通用雪佛蘭、一汽-大眾入圍的兩款1.5T發動機,在技術指標數據上並不佔優,但在與工程師的交流和實地駕駛後,專家們卻給出了高度評價。“此次參評的合資企業産品沒有堆砌過多的技術,很多方面的設計標準甚至偏于保守,但是企業勇於在材料、結構、工藝等方面深挖技術潛力,並帶來了很好的系統性表現,在實際駕駛中的表現也可圈可點。”韓志玉教授表示。

  在今年的實車測試現場,有一個問題會被專家評委們反復提起:你覺得目前中國汽車企業與外資同行相比,在哪些方面仍有差距?

多種混動形式並存 內燃機迸發全新活力——記“中國心”2022年度十佳發動機及混動系統評選實車測試_fororder_image013

測評現場

  在技術、産品上的差距到底差在哪?對此,許敏教授的觀點是這樣的。“在很多技術細節的處理上我們仍能看到差距。我們也注意到,很多外資企業的産品在技術指標上並不如國內品牌,很多技術的應用也沒有那麼高深,但車輛在動力輸出的平滑性、加速、減速、轉向方面整體表現卻非常好,在熱管理的整體控制策略上的考慮更為週全,技術細節的處理也更細緻。”許敏教授表示,這得益於外資企業在常年的開發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形成了大量的技術要求和標準,而這正是目前我們本土車企缺乏的。“本土車企更多的是追求幾個主要的指標或單一指標的實現,而合資企業的系統整合性表現更好,其整體優化的策略和思路值得中國年輕的工程師們學習。”許敏教授説,我們應該明白,應用的技術多並不等同於産品的好。“我們年輕的工程師很自信,有想法也很勤奮,但我們仍然需要學習如何做好一款好車。”他説。

  實車測試是技術比拼 更是學習和交流

  “中國驅動系統正在面臨前所未有的大變革時代,面向雙碳目標,面向中國市場的客戶需求,不斷堅持技術革新、設計並製造優秀的産品是我們汽車企業的共同使命。我相信,發動機將繼續在這個廣闊的舞臺發揮重要的作用。‘中國心’的評選和交流就像一面鏡子,幫助我們在中國市場的視角下看清自己的不足和未來創新發展的方向。希望‘中國心’十佳發動機及混動系統評選活動越辦越好,並走向世界,發出我們中國對於未來動力技術趨勢的觀點和看法。”11月1日,來自上汽通用發動機摩擦學高級技術經理、發動機旋轉往復系統經理邱勁草在朋友圈留下了這樣的感言,也道出了參評企業的心聲。

多種混動形式並存 內燃機迸發全新活力——記“中國心”2022年度十佳發動機及混動系統評選實車測試_fororder_image014

測評現場

  每年接近四個小時的技術説明會、現場測評問答以及實地駕駛是參加實車測試的企業工程師們最喜歡的幾個環節,是他們了解其他企業産品、技術,互相學習解惑的難得機會。在測試場休息之餘,來自廣汽傳祺、上汽名爵、長安汽車等企業的工程師們經常就具體的技術問題交流、分享各自心得。

多種混動形式並存 內燃機迸發全新活力——記“中國心”2022年度十佳發動機及混動系統評選實車測試_fororder_image015

  夜幕低垂,專家們的測評工作接近尾聲。但在昏暗的燈光下,依然可以看到測試跑道上車來車往。來自車企的工程師們仍在實地感受同行、競品的動力、操控性,我們相信這樣的思考、爭辯、審視和相互交流還將繼續下去……

多種混動形式並存 內燃機迸發全新活力——記“中國心”2022年度十佳發動機及混動系統評選實車測試_fororder_image016

中國汽車報社總編輯桂俊松

  “作為發動機行業最新技術趨勢和最強陣容的風向標,‘中國心’活動要繼續從做深做強産業鏈的服務入手,繼續推動發動機領域的技術進步與企業間的深度交流。”中國汽車報社總編輯桂俊松表示。(“中國心”2022年度十佳發動機及混動系統評選組委會 供圖)

責編:鄭思雯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